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终于又盼到了"五一"长假,这天上午,我早早地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我高兴地抱起篮球直往门外冲,可刚没跑几步,便被一声怒吼镇住了:"作业都没做完,哪里去?"我回头一看,妈妈满脸生气的站在门口。我忙说:"作业早做完了,不信你去检查!"我给你买的那几本书呢?你都认真做过了吗?"妈妈  相似文献   

2.
父子俩     
《阅读与作文》2008,(3):4-7
寒假里,我阅读了好几本书,其中还包括长篇小说《西游记》。可是,开学以后,我发现我的语文成绩并没有提高,我觉得我的假期阅读一点收获都没有,我很失败,也很疑惑。——张一浩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为张一浩同学解除困惑。  相似文献   

3.
敬爱的编缉老师们:展信快乐!爸爸从2003年起就为我订阅了《优秀作文选评》这部杂志。我们都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教给了我许许多多关于作文的常识与技巧。在上月的“校园小作家”中,我投稿的作文终于被登刊了,当时心情真的好开心。同学们发现《优秀作文选评》后,也都争着看抢着投稿。那一期,也就是今年的11期都被同学们翻得皱了——我的“宝贝”啊!从那开始,班上也有好些人订阅了这本书,有些同学甚至会到图书馆找到这本书。我终于体会到《优秀作文选评》给我带来的莫大的欢乐。每次看到编辑们的退稿,我有些失望,却发现每一篇文章都被认真地…  相似文献   

4.
星期三,我看到赵仔旭的书包鼓鼓的,便笑着对他说:"你的书包该‘减肥’了!"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要上美术课了,可我美术书没带,我对赵仔旭说:"借我用一下美术书?"他爽快地说:"自己拿。"我就在他的书包里找,一大堆东西,很不好找,我边找边想,他的书包怎么还没"减肥",找本书也这么难?我一本一本地找,嘴里还念念有词:"找本书实在是太难了!"哇,终于找到了,我高兴地叫起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生命需要.若是为了所谓"获取知识",就闲得无趣了!基于生命需要的阅读,滋养了我整个灵魂.为了"获取知识"的阅读所产生的知识,我几乎都已还给了岁月.哲人说:自觉的、不被强迫的阅读,才是汲取知识的真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这些都是好作业,操作上出错了!6龄童妈妈"单眼皮猫":我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坚持亲子阅读,现在上了一年级,学校老师也有引导,亲子阅读应该算是亲子互动的一种家教方式,而不能算是学校布置的作业。尤其是现在孩子还小,还不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的时候,我觉得这对孩子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会有益处。目前,我的孩子没有收到有难度的"家长作业",比如做口算题,我儿子都是自己做完自己检查,我会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作业态度给一两句评价。  相似文献   

7.
有句老话:"开卷有益",是说阅读的好处的。可是阅读是要有阅读的方法的,不能盲目"开卷",否则,你会读着读着就读"傻"了。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也要把你自己打开,一本活的书和一个活的生命体的交流,才是真正意义的阅读。读过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这"卷"就算"开"了,而多年以后,那本书或那篇文章仍在你的灵魂深处起着作用,那才是"有益",因为它已经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8.
书的自述     
哎!大家好!我是一本书,大家都离不开我,可大家为什么不爱护我?上完体育课,大家热得冒汗,有人就把我使劲地摇,让我当你的扇子。哎,主人!我可不是扇子,我是一本书呀!下雨天,大家没雨伞,无法回家,就把我顶在头上,让我当你们的雨伞,害得我现在还在发抖。哎,主人!我可不是雨伞,我是一本书呀!休息天,大家去河边钓鱼,嫌地上太脏,就把我放在地上,一屁股坐到我的身上。弄得我全身上下沾满了泥巴,像个小泥书。哎,主人!我可不是坐垫,我是一本书呀!大扫除时,教室里无畚斗。大家就把我的“皮”剥下来,当畚斗。痛得我“哇哇”直叫。可谁理我了呢?哎,主人!…  相似文献   

9.
一、我的想法2007年7月6日《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该文章介绍,目前全国30亿册教科书"吃掉"千万颗树,学生每学期都买新书的做法浪费巨大,政协常委呼吁循环使用。这则报道反映了这样一些问题:资源的浪费;每本书的寿命不超过一年;书费太贵,家长负担重,尤其是贫困家庭;年轻人阅读时尚杂志、  相似文献   

10.
拧成一股绳     
有一天,"老师"对"学生"说,下个月底我要抽查你"《论语》"到底学得怎么样了,"学生"胸有成竹地作出保证一定完成任务。就在距离抽查时间还有半个月的时候,"老师"突然对"学生"说,今天我要抽查你关于"《春秋》"的知识。"学生"只是稍微诧异,但是没作过多质疑,接下来就把"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一一回答了。"老师"很惊讶:我没有布置,你怎么就会了呢?"学生"说:有些东西,骨子里就该知道的。而况这两本书都与孔子有关!这个"老师"的名字叫"中国历史",这个"学生"的名字叫"中国人",这两个考题都与民族凝聚力有关。外媒评价:奥运会来临之前,中国人用"汶川抗震救灾"提前通过了考试。  相似文献   

11.
孔见 《中华魂》2012,(5):54
邓小平退休之后,极其重视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审阅工作。他说:"我的文选第三卷为什么要严肃地多找点人看看,就是因为其中讲到的事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动摇。就是要坚持,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所以他说:"这本书有针对性,教育人民,现在正用得着。不管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  相似文献   

12.
吴小毛 《社区》2011,(8):57-57
一天.儿子见我捧一本书坐在便盆上,笑我难看死了!我反驳,一个人最优美的、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最耐看最经得起欣赏和品味的一个姿态,就是人在阅读的姿态,这是一个人最优雅的姿态。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6,(10)
(一) 一天,我正在房里看电视.老妈捧着一本书进来。 老妈:这个“}don’t know.”是什么意思? 我说:我不知道。 老妈:送你上大学读了几年,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我说:就是“我不知道”嘛! 老妈:还嘴硬! 说完,老妈给了我一巴掌。 (二) 老妈:那“1 know.”是什么意思你应该知道吧? 我  相似文献   

14.
正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版次:2011年11月第一版本书简介:毛泽东曾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诚然,粉饰者的谬导会让你的历史观慢性中毒,一些脸谱化的历史课本又会使你曾经活跃的思维僵化。翻阅本书,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历史是这么回事儿!这本书能让你透过庄严肃穆的正史。发现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妈妈就像一本书。里面是无尽的关怀和爱护,无数的嘱咐和叮咛,每一页都是那么吸引人!读着这本书,仿佛来到了充满亲情的世界。翻开第一页,看到的是"孝顺"。妈妈天天要去外婆那儿嘘寒问  相似文献   

16.
正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50万元。"我奇怪地看着女儿:"你说的‘他们’是谁呀?""我们班同学。他们都说你一本书能赚十几万稿费,你出了那么多书,所以咱们家应该至少有50万吧。"我摇摇头,说:"没有。"女儿脸上忍不住地失望,两眼盯着我,有些不相信似的问:"为什么?""因为……"我抬手指了指房子,屋里的家具、电器,  相似文献   

17.
嗯?她……     
李纳米 《新少年》2012,(11):32-33
"我决定:推荐我们班的陈小丽为本学期的市级三好学生!"班主任王老师郑重宣布。嗯?她?不会吧!是陈小丽?她这学期刚刚转来呀!怎么不是我?难道我比她差?论成绩,这次考试,我总分第一,她才第五:论资质,我都在学校上五年学了,她才刚转来,估计学校还没熟悉吧?论上课的积极性,我上课每次回答问题都会举手。而她呢?就没有举过一次手,也没主动回答过一  相似文献   

18.
我刚从桂林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书市归来。在书市上,我推出三本新书,其中的一本献给小读者--《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作》。我写这本书,是因为常有小朋友问我:"什么是'专业作家'?"我笑道:"'作文专业户'呗!"他们一听,便要我这个"作文专业户"告诉他们作文的"秘诀"。于是,我"现身说法",写了这本书。我小时候怕写作文。那时候,我觉得写作文是一桩难事。为什么呢?做数学题,只要你懂了公式,就能算出来。可是,写作文就不一样,即使把语文课本背得滚瓜烂熟,写起作文来未必顺手。特别是作文题目千  相似文献   

19.
(一) 阅读活动课上,学生小梅跑上讲台,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里的这个词--'座右铭'是什么意思呢?我忘了带字典了,您能告诉我吗?"我想了想,悄悄地对她说:"我们考考大家,看谁能最先帮你这个忙,你把问题告诉大家吧!"  相似文献   

20.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已故学者、教育家、编辑莫提默·J·艾德勒于1940撰写的一部实用类书籍,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告诉读者"如何成为一名主动阅读者,掌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种阅读方法".在出版70多年后的2017年,这本书不知为何刮起一股"大旋风",在哔哩哔哩弹幕网、豆瓣读书、新浪微博以及其他社交网络的读书圈,许多博主和UP主争先恐后地"晒"起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分析视频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