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威汉代医简》构词法研究@张正霞$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相似文献   

2.
《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情况大体上反映了东汉时期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基本情况。文章以许慎的“六书”说为依据,兼用孙雍长先生关于汉字构形10种思维模式的理论,对该医简全部用字的构形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六书”说的实质是以字形分析为核心的汉字形音义关系学说,至今仍是分析汉字形音义关系的重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假探微     
有本字的假借一般统称为通假,但是若深入到通假字的内部研究,所谓的借字与被借字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 先秦经典通假很多,本文一般以汉代毛亨所传之《诗》中的通假字为例来说明问题。由于汉代以前人们习惯于通假字的使用,所以毛亨传诗还无破字之例,其训释条例一般是“某,某也”,其中被训字与训字的关系比较复杂,有一部分是以本字(或通行字)为训,但汉代以后,特别是许慎《说文解字》问世以后,人们逐渐有了正字的观念,使用通假字的现象逐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一方面在《同源字典》中提出"通假字不是同源字,因为它们不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即凡通假字双方其意义是一概"不相通不相关"的,另一方面又在其《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将许许多多通假字同时列为同源字,前后相反。从汉代至清代对通假字的注释一般不将其意义相通相关者排除在外,这是已经形成的否定不了的历史传统,所谓"不相通不相关"论不但不符合通假字产生的历史事实,而且更是难以推行的,应当承认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  相似文献   

5.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假字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之一,本文即对通假字与假借字、古今字的关系作分析,以便对其有个清醒把握,以利于初中生的复习。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匡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几经修订,并补正了一些以往的疏误,其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然存在着将同源字、同义词、异体字、本借字与通假字误注等现象。这里分别以同源字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同义词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及以异体字为通假字而误注等三方面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进行了辨析和匡正。  相似文献   

7.
文章第一篇认为“斯”字的声旁,是一个把“其”字的主体部分省掉,加注了“齿”声的字。第二篇认为楚墓竹简《周易》第26号简中的“”字,是个从“肉”,“发”声的字,它应该是“腓”字的异体字,或音近通假字。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证了:1.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基本特点及其划界原则,2.古字、今字、通假字与所记之词相联系的特点,3.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具体区分办法。  相似文献   

9.
邦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大学文科最新版教材经过修订,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教材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有待商榷的地方,如在“以同源字为通假字、以古今字为通假字、以异体字为通假字和本字借字互倒”方面,将同源字、古今字、异体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还有进一步补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最新版经过修订,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有将同源字、同义词、异体字等现象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误的情况,还有通假字未予注释的疏漏,需进一步匡补。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通假”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对战国简牍文献中的通假现象的考察,发现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分别记录了一对同源词的情况。阐述了战国简牍同源通假所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简帛异文谈古代通用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简帛典籍异文,申论建立古代通用字概念的必要性,并就通假字、古今字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略作辨证。  相似文献   

13.
刘杨 《南都学坛》2008,28(1):14-19
贺昌群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也是居延汉简早期的整理者与研究者之一。他在居延汉简的整理与考证、西北史地的研究、汉简研究方法与理论的总结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残字的考证、对异体字和伪字的辨析及对出土背景及简面情况的介绍,他的简牍与文献互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他的简牍研究要注重"基本的历史联系"的观点,对今天整理和研究简牍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博简《鲁邦大旱》文字歧释严重 ,学界各持己说 ,莫衷一是。本文辨析各家之释 ,折中以疏通文义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尚书》有《说命》上、中、下三篇,清华简亦有《说命》上、中、下三篇。近年来学术界对清华简一直争论不断,《说命上》一篇,网络上多存争鸣。综合运用出土文献资料和古文字资料,演绎古字形义演变之迹,各执一说,管窥蠡测,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两批竹简,其价值甚大,一直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望山1号墓竹简作为我国首次发现的楚国的卜筮祷祠资料,2号墓竹简有关衣物等丝织品名称、特点等内容,向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与热点所在,持续至今。本文尽量搜罗有关这两批竹简的研究论文、论著及相关资料,分发掘与研究历史的回顾、编联与缀合的方法论的探讨及其实践、疑难字的释读、文字编以及标识符号的记录等项目作了述评,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出版的《天水放马滩秦简》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本文在整理小组及时贤考释的基础上,就文字释读提出十四点自己的看法,以期更好地利用这批秦简资料.例如:乙种日书第336号简:“饥□吉语”当释为:“讯诣吉语”,意指拜访人的吉利话.  相似文献   

18.
秦代曾颁发“以吏为师”的政令,施行的情况却于史无征。里耶秦简编号为J1⑨1~J1⑨12的12支简,简背面都抄有一条相同的公文,此种现象既非正式公文的形式,也不会是留存档案的资料,可以认为是学习抄写公文的练习简,故而是目前仅见的“以吏为师”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9.
在楚简文献中,“虖”、“[虎口]”、“[虍壬]”皆既可用作实词,又可用作虚词。用作实词时,三字各不相同;用作虚词时,三字有同有异。“库”、“吝”在楚简之前的文献中即已出现,后世也有传承;而“妻”仅存现于以楚简为主的战国出土文献中。三字在与楚简同时地出现的传世文献中未见,系后世更改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