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康声 《领导科学》2012,(25):36-37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遇到领导者批评时,绝大多数人会产生不良的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具体表现为:抗拒,不肯承认错误或不认可领导的评价,甚至公开驳斥或顶撞领导;沉默,消极对待批评,虽不想或不敢公开辩驳,但内心充满抵触情绪;委屈,认为责任不在自己,按照领导意图去做了结果却把责任推在自己身上,有怨气却不诉说;检讨,当面承认错误,内心里可能接受也可能抗拒.由此可见,批评的效果通常是负面的,如果批评的方式不当、方法不对,所产生的后果就更不可想象.人都不喜欢被批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批评造成的后果也不佳,可是工作中又离不开批评,这就需要领导者开展批评时要开动脑筋,灵活多变,把生硬露骨的批评尽量变成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或能够接受的方式,在"变"中取得批评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批评在领导行为中极为常见,它是领导者为了使批评对象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加以改正而采取的必要手段。批评也应讲求方法和技巧。领导者如能掌握被批评者的心理,充分运用某些方法和技巧,体现出领导行为的艺术性,就可达到既教育人,又不破坏团结、融洽氛围的效果。一个高明的领导者,谋高之处在于从不冷眼看人、冷语伤人,而是妙语启人、德行育人、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3.
正批评,在领导工作中必不可少,正确的批评可以指出错误,少走弯路,换来进步,但如果批评不当,也可能事与愿违,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进行批评,是工作方法,也是学问艺术。当领导,既要有所担当,敢于负责,还要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在敢于批评的同时,还要善于批评。谈到批评,一般人会立刻想到疾言厉色、剑拔弩张的一幅风雨突变图。笔者以为,这种"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可以有,但"春风化雨"式的批评也未尝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良好的习惯是实现创新的基本保障;此外,领导者的执行力也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领导者对下属实施激励是其永恒的课题.企业领导与其他方面的领导相比,其激励下属的方式、方法有重大差别,对于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更具有特殊性.企业的领导者在激励下属时必须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领导工作创新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课题。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领导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加工整合,形成新的领导思维和领导观念,就会在领导思路、领导策略、领导作风以及领导方式方法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批评下属特别是资深员工是一件不轻松、也不容易的事情,有时会令那些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领导者感到无所适从。但是,谁都会犯错误,批评也是一种艺术。如果领导者不懂得如何批评下属,就可能降低部门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情绪。那么,领导者该如何批评或"敲打"资深员工呢?把握好时机——适时"敲打"什么时机"敲打"资深员工既是工作方法问题,又是领导艺术问题。时机选得准、找得对,  相似文献   

8.
罗玉亮 《领导科学》2012,(26):61-62
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关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应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据百度百科).领导文化作为文化存在于特定领域中的一种样式,具有内化功能、规范功能、导向功能和调适功能,对领导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领导文化也可以称为官场文化,即仅在官场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中一部分是"显在"的,还有一部分是"潜在"的,也被称为官场"潜规则".  相似文献   

9.
贺善侃 《决策》2013,(12):80-81
一个世纪以来的领导学理论,经历了从眼睛向上的、以伟人领导观作指导的领导方式,向眼睛向下的、以平民领导观作指导的领导方式的转换.领导行为理论把尊重和关心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维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早期典型的伟人领导观的领导特质理论.这是领导力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人性化领导” 西方领导行为理论中,有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又可称之为“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员工导向的领导者重视人际关系,他们总会考虑到下属的需要,并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相反,生产导向的领导者更强调工作的技术或任务,主要关心的是群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把群体成员视为达到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解华 《当代秘书》2003,(8):28-29
人之天性都不愿意听到批评,领导者亦然。领导者不是圣人,不可能时时处处都比下级高明,在工作中也难免出现失误和错误。作为一个下属,对领导者的失误和错误不能坐而视之,应及时用适当的方法提出来。向领导者进谏,既关系到你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在以人为本的领导过程中,人是领导者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在对人的领导中,必然涉及到心理契约的问题.正确认识心理契约对领导过程的影响,能够帮助领导者采取最有针对性最有效的领导方法和手段,提高领导活动的效率.而合理运用各种领导方法有助于建立和巩固组织成员的心理契约,维护组织领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决策探索》2014,(3):85-85
有领导说,在南京当市长不容易,第一是媒体多,第二是婆婆多,第三是市民会在网上批评领导。对于这个话题及市民的批评声,我是这样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宋涛 《领导科学》2021,(2):64-67
多疑型领导风格会影响领导者的思考判断。在充满怀疑的情绪思维影响下,领导者会在情绪体验意义状态中,产生符合个体情绪体验的感性决定:一方面,多疑型风格的领导者会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下属的监视,发现"证据",以此来为自己怀疑的合理性寻找解释理由;另一方面,多疑型风格的领导者会对得到自己认可的怀疑对象进行处罚,以维护自己的领导权威。这些特征在崇祯帝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并对其领导活动特别是用人决策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领导者对多疑型风格的调控,既要从自身的行为习惯上予以反思,更要对自身的思维习惯予以调控。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领导者的工作方法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同时也决定了领导者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的.领导艺术就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的体现,表现在领导工作的各个方面.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是领导者的第一位责任,因而科学果断的决策艺术就成为现代领导必备的、首要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5.
行政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决策,而决策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决策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行政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这也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领导水平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志。在日常工作中,行政领导既是指挥者,也是执行者和示范者,领导者的言行举止对下属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早在1955年就曾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一个著名论断。要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保证。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万事难。要稳定职工队伍,增强凝聚力、创新力,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就是要靠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艺术是提高行政工作执行力的重要途径。要实行有效的领导,领导者不仅要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且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一 《领导科学》2012,(36):22-24
关于领导责任,有组织行为学的狭义界定,也有领导学、政治学和党建理论的广义界定.前者着眼于领导者对本职工作负责,讲究在组织内部对上对下的纵向负责,显然是领导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领导者是自觉的;后者讲究横向的社会责任,领导者不仅有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责任,还要对公共利益和公共关系负责,在这方面,我们的领导者尚未完全自觉.最近,许多媒体报道了各种各样的"见死不救"事件,然后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冷漠心态进行了抨击,给人的综合印象是:我们的社会私心有余,而社会责任心缺失.  相似文献   

17.
领导也是人,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但由于其职业的特点,领导者的情绪如何,不仅影响到领导形象和领导艺术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决策质量。因此,科学有效地排遣不良情绪,实现情绪的有效控制,是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不可回避的要求。领导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既与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又要从职业需要出发,驾驭好情绪,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在决策中坚守理性,作出科学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要提出正职领导活动规律这—命题 首先,这是由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就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矛盾。这主要表现为高级领导与中级领导、低级领导以及所有领导者与群众,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领导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是否为下级,  相似文献   

19.
领导者思维方式是领导者智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领导者思想方法、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在新的世纪,领导者如何优化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方式跟上和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提高领导行为的效率和质量,已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领导批评下属人们已习以为常.“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领导方式,主要目的是表明自己的立场,鞭策下属,提升下属的水平,让下属接受自己的意见、建议.虽然批评“能将一个人从黑暗拉向光明”,但不讲究方式方法,过度的批评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下属的逆反情绪,有的下属甚至会因此怨恨领导.可以说,这种批评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