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68-174
通过实行司法公开,产生一种"倒逼机制",即倒逼司法公正、倒逼办案质量和效率、倒逼权责统一、倒逼改进司法作风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是司法机关对社会公众的信用与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其前提是司法的公正与公平。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有关司法改革的内容来看,旨在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司法民主、司法监督及保障人权,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辨,其目标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实现司法正义,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司法公开,司法公开可倒逼司法正义,司法公开是目前司法改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信力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司法权威的重要标志,是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尊重、认同的心理态度和信仰程度.司法公信力的核心是一种评价信任,是司法公正的真实表达.当下中国司法公信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司法自身而言,其首要因素是司法不公、司法不廉、司法官道德失范.遏制司法不廉,强化法院的自身反腐,必须倡导良性司法.良性司法,是指让司法美德或者司法伦理成为每一位司法官在裁判活动中最重要的品质和操守,它是司法权良性运行的客观表现,具有道德公正性、道德责任性、"合理、合法、合情"性、道德规范性、道德权威和法律权威的统一性等特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既是法院自身的期待,更是广大民众的迫切要求.为了实现良性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须建立客观、科学的司法公信力的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3.
作为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政府干预虽然在法律上具有先定力,但不具有终局性的法律效力,因此,法院对政府干预进行司法审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法院在对政府干预进行司法审查的过程中,应当秉承何种审查标准和审查态度.这构成法院司法审查的司法理念.在一般意义上,关于政府干预的形式合法性问题的司法审查,被认为是法院固有的权力,但对于政府干预的实质合法性问题的司法审查,法院存在两种明显对立的态度,并由此形成司法能动主义和司法节制主义两种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4.
司法的本真     
司法的意义源于法律的价值,法律是基于人性中自由、安全与平等的价值追求,应然意义上的司法必然是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在现代意义上,本真的法律与司法不仅是社会秩序的调整,还是对政治权力的制衡,以此才能保证人的尊严和目的不会发生严重偏离。在现代政治文明中,政治与司法有着明显的价值分野,政治权力必须保证司法的本真状态,而不是介入司法的内在活动。本真的司法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也是法律实施的应然追求。鉴于司法在现代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人们追求法治、自由、民主、平等和社会正义的今天,有必要首先让司法回归它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5.
清季审理刑狱多以仵作行检验,奉《洗冤录》为圭臬.近世以来,传统检验奉行的“仵作验尸”显然不足应对变革之需.在此背景下,自清末以至民国,官方皆有司法检验改良之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民国司法、卫生部门大力培植法医取代传统检验吏,稳步推进司法鉴定的近代转型.不过,在司法实践中,这种朝向近代的转型却遭遇颇多困扰.这种困扰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法医培植人数有限,不足以应对基层司法检验.民国司法检验究其实际大多仍操于旧式检验吏之手.其二,新式法医与法官、检验吏存在人事冲突,以致有“边缘化”的倾向.其三,受司法检验制度制约,“鉴定人”的选取与“鉴定结论”的权威不时引发争执,导致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严重削弱.司法检验直接关系司法公正,透过民国司法检验的困境,不难观察民国司法改良的成效与制度转型的艰难.  相似文献   

6.
司法有限主义,是司法哲学的重要概念,是综合了最小量度、最低程度与最窄尺度的底度化过程。司法资源的有限性是司法有限主义的客观基础。在"案多人少"已成为我国司法领域基本矛盾的背景下,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出发,坚持司法有限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应从处理好司法权的内部关系、司法权与其他权力的外部关系、司法有限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司法克制主义的交叉关系等维度入手,探究我国司法实践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司法改革:司法本性的沦丧与重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法的本质特性有 :中立性 ,独立性、专业性、民主性、权威性、被动性。我国的司法制度和近年推出的部分司法改革措施有许多方面违反了司法的这些本质特性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司法制度的缺陷和司法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以期探索我国司法改革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
司法新闻监督与司法审判二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互动的关系 ,记者与法官在解纷息讼时所发挥的作用而引起民众的误解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 :法失去应有的权威、司法难以独立等。应正确处理司法新闻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关系 ,并做到 :司法新闻监督不得越权 ,以免造成新闻审判 ;出台新闻法以规范司法的新闻监督 ;提高司法新闻监督从业人员的素质 ,走专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审判实践中司法透明度仍然较低,部分法院甚至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对在审案件的报道和评论.司法透明度低导致群众对审判公正性的怀疑,这是我国司法公信力长期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审判"黑箱操作",增强司法透明度,应当推进重要审判文件全面上网,要求判决书发表少数派法官观点,允许对重大案件庭审进行录像和直播,并开放媒体评论在审案件.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司法透明度可以得到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对审判"黑箱操作"的怀疑可以得到极大消除,从而有利于司法公信力的建立和强化.  相似文献   

10.
实然层面的司法区块链通过可信时间戳存证在电子数据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前景。区块链共识机制下的“参与式”节点化验证有望形成更具应用前景的区块链司法。区块链司法联盟链可以借助分级节点保障公信机构主导共识,公众以组织机构形式参与数据校验从而实现司法活动的社会化参与。区块链架构下的“参与式”司法让公众成为共同验证的节点,让司法伪证风险的社会分担拥有了实现的可能。“参与式”司法在社区治理领域已有雏形,疫情广泛使用的各类健康码、行程轨迹开辟了公众参与和技术治理的制度范式。这种崭新司法模式通过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机制的制度化建构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11.
司法改革与司法理念的革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是当前实行法治、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 ,也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从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 ,扬弃旧的国家主义的司法观 ,树立新的现代化的司法观 ,是司法改革的首要目标和成败关键。  相似文献   

12.
司法能动,作为一种司法者的宪法审查哲学,是在美国宪法审查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和与之对立的司法自制哲学交替主导着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审查实践过程.通过颇有政治企图的斯科特案和否决立法规制的洛克纳案可直观感性地认知司法能动概貌.本文在评介此两案基础上将能动司法之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踩踏政治棘丛、创造新的权利和影响公共政策形成,其总体特性就是司法的冒险.  相似文献   

13.
司法改革与司法理念的革新(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改革重在司法理念的追求 任何有法制的国家都有司法, 但所追求的理念与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在专制国家和民 主国 家之间更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实行司法改革,是要使我国的司法制度和司法精神能革除封建 专制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司法观和其他旧思想旧习惯,树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司法新理念,以适 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当代先进的司法精神与理念,最重要的是重视人权保障,坚持司法公正,强化司法权威,讲 求司法效益。这几项要件,是衡量司法工作是非、得失、好坏的基准,也是我国司法工作差 距较大之所在。 一、重视人…  相似文献   

14.
越南经济革新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强法制建设,为实行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营造法理环境.越共中央制定了《司法改革战略》,成为指导司法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据此,越南采取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中央司法改革指导委员会,改革司法系统、诉讼程序、庭审方式,完善司法辅助机构,加强对法官队伍的培训,等等.司法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法律体系尚不完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缺乏有效机制,法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越南司法改革任重道远,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司法必须进行创造的原因分析入手,围绕大陆法系法官创造性司法的实际情况,尤其围绕我国的司法创造实践展开关于如何发挥法官的司法能动性的探讨。结合我国现有的司法解释体制的缺陷,以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为主轴兼及司法人员的职业操守等问题较系统地阐释了充分发挥司法创造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司法效率是指司法资源如何配置,而非司法投入与产出之比.司法效率是现代司法公正的基本构成要素,司法资源的稀缺使得司法必须追求效率,否则不足以完成其实现法律公正之价值使命.及时审判规范是司法效率的规范依据.审判及时与否直接决定着当事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审结案件的无效率司法,必将侵犯到当事人的公正审判权.提升司法效率的可行之道在于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案件管理.案件管理要求承审案件的法官完全主宰案件的审判过程,且能权威地调动其它司法资源为其案件审理服务.我国移植案件管理制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法院行政管理和案件管理如何分工明确,尤其是使前者不能干扰和影响后者.  相似文献   

17.
在彭宇案和许云鹤案等焦点性案件中,法官以生活经验等常理为依据做出责任认定,引发了强烈的公众质疑。尽管如此,常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司法功能,在事实认定、法律解释、利益衡量和法律漏洞填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常理的认定与司法适用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在发挥常理司法功能的同时,我们必须通过注重逻辑和增强司法论证等方式限制常理对法律的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司法是法的适用的特殊形式。法自出现以来 ,虽然几经社会形态的变迁 ,其价值目标仍是离不开“正义”与“秩序”等普遍而又显得较为宏观的概念。作为法的适用形式 ,亦是体现了法的价值。虽然 ,“秩序 ,一如我们所见 ,所侧重的乃是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式结构 ,而正义所关注的却是法律规范和制度性安排的内容”①。因此 ,作为法的适用形式 ,我们谈到“司法”这一名词 ,似乎应更侧重“正义”这一理念 ,又或许把这一理念泛化理解 ,从而能兼蓄“秩序”这一理念。由于“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 ,变幻无常 ,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能动司法:政治愿景与司法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动司法通过回归传统、司法为民、职能延伸、案结事了,为人们描绘出本土资源与外国经验、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解纷与管理、规则与实效相统一的中国司法自主道路的美好图景.它要求法官不仅要依法裁判,还要考量政治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不仅要实现形式正义,还要实现实质正义.能动司法的积极贡献在于,它试图对以法律规则为根据、形式正义为目标的常规司法提出挑战.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政治愿景,而且司法可能面临两难处境,即法官不得不在政治与法律、灵活性与确定性、集体目标与个案权利之间左顾右盼.制定一个能动司法程序,使法外能动转为法内能动,也许是解决司法两难的一种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20.
司法权威具有状态、结构和要素三个层面的含义,与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和起点三个关节点正好相互对应。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应当以确立法官独立、造就具有魅力型权威要素的法官为起点,以赋予法院完整的司法审查权、构建权威型司法结构为重点,才能达到高效而理想的司法权威状态这一司法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