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北京的空间变迁与当时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帝都到国都再到故都,在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北京政治地位、城市身份的变化与文化传统影响了城市空间变迁的路径。帝都空间结构的解构,国都的空间开放、公共空间的开辟、消费和娱乐空间的转型,故都的文化游览中心建设,都受北京特定政治环境与文化传统影响。北京保守的政治观念与地域文化传统抑制了其现代化改造,使近代北京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相交叠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
北京丰台花卉文化的源头可以上溯到金、元时期,元代是其蓬勃兴起的重要阶段。在国家统一和城市建设的影响下,大都城南地区别墅众多、文人雅集,带动了花卉种植业的兴起与赏花风尚的形成;永定河主河道的移出,为花卉种植提供了水脉、土壤以及交通等适宜的自然条件。社会变动与环境变迁,共同促进了北京城南部这一特色地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这是近年来研究北京历史地理与地域文化的人们日益明确的一个观念.一条或几条河流维系着一座城市发展的命脉,城市兴衰与河流变迁彼此驱动乃至互为因果,这样的例证在世界城市史上几乎俯拾即是,永定河与北京的历史因缘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相似文献   

4.
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是当今的四座世界城市,除城市规模效应外,其明确的角色功能和丰富的文化构成,是它们担当世界城市角色的重要支撑。如今,世界城市战略既应是一个明确的城市发展定位和方向,也必然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动力源泉。在中国的特大型城市中,北京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这是一个宏大的战略目标,需要无数的优质化细节来支撑。在这一目标的导引下,北京的城市发展既要有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更要有与重大战略目标相对应的序列化的城市“内容战略”。内容战略的核心,即要确立城市文化角色功能的宏观、整体定位以及行为、影响、辐射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浪潮下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趋同,北京因其"京味儿"传统而易于被识别。电影作为当下最主要的艺术样式之一,不仅记录下北京的城市发展,也再现了"京味儿"文化的独特内涵和别样气质。电影通过对传统的北京民风俗韵、幽默的北京语言和独特的北京人物形象展示,不仅多面向勾绘和补充了对于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和想象,更对未来北京城市文化建构与认同提供了思路和可能。  相似文献   

6.
总部金融作为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区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北京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促进北京尽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当前,进一步增强北京总部金融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拓展和提升北京总部金融的创新功能,使其更好地满足首都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北京总部金融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视觉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城市视觉文化形象的城市建筑为主要问题,首先阐述北京城市视觉文化的历史“余韵”与现代性“崇高”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转变,在此基础上论述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然后从视觉文化理论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近代警察制度之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近代警察制度从光绪二十七年 (190 1年 )开始尝试建立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专业的警察机关逐步设立 ,城市警政架构不断完善。这一过程是北京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北京警察制度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和作用就是引入了城市分“区”的概念。伴随着北京警察制度的发展变迁 ,“区”从最初的警务区划最终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独立的行政单位。而地理空间的诸多因素在城市分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浪潮和国际间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阐述了北京建设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意义及必要性,分析了其在文化设施、国际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文化服务网络的完善、文化交流的增强、文化人才队伍的打造、文化产业的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北京文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文化设施空间分布与文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北京作为首都和全国的文化中心 ,文化功能是北京城市的主体功能之一。本文在分析北京市文化设施建设布局现状的基础上 ,将北京城市文化功能演进历史从解放初期到现在分为三个阶段 :5 0年代至 70年代、 80年代至 90年代和 90年代以后。不同时期的文化设施在空间布局上展现了不同的特点。目前 ,北京城市文化功能空间布局上存在着政治文化功能突出 ,南北城布局失衡以及缺少表现城市文化功能的主轴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了调整文化功能布局、平衡南北城差异 ,完善各城区文化功能定位以及加快打造长安街文化轴线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社会学思想是近年来威廉斯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文化体制理论是其一个核心理论命题.文化体制理论紧紧围绕文化生产与传播过程,着眼于文化分析的历史维度,整体地、动态地考察文化体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在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中的运行机制,从而在体制层面上重塑了文化发展的社会史,这不仅为文化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分析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2.
<正文> “书肆”,我们今天称为书店,古代又称之“书坊”、“书林”、“书铺”、“书堂”、“书棚”、“经籍铺”等。早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贩书为业的书肆。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法言·吾子》一文中说:“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这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早提到“书肆”的记载。可见西汉时已出现了书籍贸易。东汉时,书肆又进一步发展。据《后汉书·王充传》载:“(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这说明当时书肆贩卖的书籍品种已经很多。千百年来,书肆对于传播文化知识,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对其书肆起源、变迁及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和考查,探求其发展之规律,对今天首都的图书发行事业,特别是对古旧书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同时,也是北京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北京书肆的发展是同北京城在历史上的作用紧密相联的,是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的变化而逐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电影作为时代的记录者与预言家,不仅是审视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交叠更替的一面明镜,亦是考察现代性体验的多维视野。本文以《顽主》、《洗澡》、《立春》三部电影作为解读改革开放30年城市变迁的影像标本,从城市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北京影像所构筑的都市空间,探讨电影与城市的关系、城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隐藏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背后的现代性想象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价值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是历史的延续,历史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记忆.现代西安不仅是汉唐长安城的传承与延续,还留下了明清西安城发展的历史印记.在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明清时期西安城风貌是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阶段,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城市遗址保护中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和善待历史的基本原则.史红帅所撰<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地理研究>一书对明清西安城市空间发展变迁的深入研究,不仅深化了西安城市历史地理研究薄弱时期的探讨,而且对当前古都西安城市遗址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京文化古都与现代城市的关系 ,既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研究问题 ,更是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北京市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途径应该是 :明确城市功能和合理规模 ,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发展首都经济、高科技产业 ,实现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古都,每个时代都在这座城市留下片片印迹,而这些与银幕上光影构建的北京相互映对,成为另一种历史,供我们阅读与思考。本文选取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影片进行分析,在影像的记忆与想象中透视城市化进程中北京的变迁,梳理变革转型中城市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人口规模要与城市功能发展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人口规模要与城市功能发展相适应杜午禄一、从北京人口规模的“控而难制”引起的思考北京市的城市人口规模问题,一直是北京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大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战略,因而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也作为一项特殊任务而列入《北京城市...  相似文献   

18.
1928-1929年期间,华南圭担任北平市工务局局长,他领导工程技术专家制定了具有现代技术水准和环境意识的整理玉泉水系、永定河通航等水利计划,并使其中一些计划付诸实施。这些计划成为解放后北京城市水系整治的蓝本。他对北京水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至今仍然不失其深刻与新颖之处。他所主持的工作为北京水利史写下了不应忘却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变迁是物质特征弱化和精神特征强化并存,民族文化处于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阶段.本文探讨了哈萨克族在定居后的宗教、经济、生活等方面发展与变迁.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疆哈萨克族的内在需要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来北京近代市政建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三十年来,北京近代市政建设问题逐渐为学界所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使近代北京城市史的研究不断深化。本文从社会史的视角,对三十年来北京近代市政建设的研究加以总结和梳理,评述了学界在探讨市政建设与城市社会运行、市民生活变迁,以及城市文化演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