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树生人神话母题见于阿尔泰语系蒙古、突厥、满一通古斯语族诸民族相关族源神话传说、英雄奇异诞生传说,汉族<王梵志传说>和古代印度佛经故事.而汉族传说和佛经故事中未见讲述族源的情节母题,显示了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树生人神话传说的古老性和原发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史诗“母题结构”的研究对英雄史诗“母题结构”的研究,是对史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属于史诗“结构分析类型”的研究。如果我们把许多不同内容的英雄史诗的情节结构加以分析和相互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不少史诗的情节,大都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组织而成。也就是说,在不同内容的不同英雄史诗中,常常有着许多相似的“情节结构”。这种相似的“情节结构”,人们把它称为“共同母题”。国际上,少数学者对英雄史诗的母题结构,曾进行过一些探讨。美国N·波相曾把蒙古英雄史诗的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里面又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记录蒙古史诗的文字符号系统与史诗文本活形态口头特征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以往蒙古史诗文本记录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考察了蒙古英雄史诗的经典化过程.文章认为,蒙古英雄史诗文字文本通过经典化,一方面获得国家和族群的认同,逐步成为蒙古民族文化身份表达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普遍性,另一方面日益失去了口头性和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4.
蒙古英雄史诗产生于8—10世纪之间,不会早于室韦-达怛时期,它是依托英雄神话传说与英雄赞词而创造出来的。最初形成于居地相近的斡亦剌惕与巴儿虎、布里亚特等森林部落,在这一中心基础上,向其他部落蔓延,形成了现代共识的蒙古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5.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远及到蒙古族地区。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萨  相似文献   

6.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占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更远及蒙古族地区,又有新的发展,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斯尔》的一部《格萨尔王传》,是从藏文本《格萨尔王传》,直接翻译成为蒙文的这一事实,一般也早有定论,勿庸置疑。  相似文献   

7.
布洛陀经诗文本与母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布洛陀文化为背景,试图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重新深入布洛陀经诗的文本内容与演唱情境,依据经诗祈求福祉、禳解冤怪的两大功能,探索其中涵盖的创世史诗、早期英雄史诗等史诗细类,并发掘其中的英雄史诗母题及其文化内涵,阐释壮族文化特质,阐述笔者眼中的经诗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格萨尔》母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伟 《西藏研究》2005,(1):59-65
文章对史诗《格萨尔》的几个代表性文本所蕴含的母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并尝试性地归纳出几类母题--幻变母题、寄魂母题、英雄救美人母题等。通过对这些母题的深入剖析,从更深层意义上凸显了史诗的价值,也为史诗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突厥、蒙古、满通古斯诸语言核心词中关系词分布的分析和统计, 考察了三个语族词汇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三个语族语言的词汇之间主要表现为突厥一蒙古 一满通古斯这样依次推移的相关关系。这种推移性关系可能由于三个语族在历史的、区域的 接触与相互影响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波斯史学家拉施特丁的《史集》为研究蒙古人统治之前中央亚细亚草原上鞑靼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拉施特丁认为,蒙古人统治之前中央亚细亚草原地区的居民以突厥部落为主,其组织"结构"为6个鞑靼人国家。本文以鄂尔浑和叶尼塞河流域突厥如尼文碑铭记载为依据,参照汉文史籍、敦煌和波斯手稿等的记载,探讨了9—12世纪在甘肃和新疆的广阔地域内活动的鞑靼人及其政权、9世纪上额尔齐斯河流域基马克人及其部落联盟的形成与鞑靼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白马藏族共同信奉的白马老爷神祇,其原生形态为有形的山,此生形态为部族英雄。实际上,这两种形态均为神话学上的想象,这种想象实际上是基于生存的关照。如果说神山是白马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主义思考,那么部族英雄则是白马先民对政治拉锯战的生存状态的考虑。在村落语境中民众基于物质或精神的诉求进而对白马老爷进行了多重形式的文化展演(祭祀),其不仅满足了民众的现实性需求,也形成了以白马老爷神祗为中心的跨地域信仰圈,与此同时也建构了白马人的族群边界和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情节并不繁复离奇,但作者却赋予它丰富深刻的内涵,并具有难以言尽的意味。这主要得力于小说深层结构中显示出来的张力。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主人公的迷恋与清醒的双重态度就是作品张力所在之一。  相似文献   

13.
格斯尔是藏族和蒙古族史诗<格(萨)斯尔>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随着<格斯尔>在蒙古族地区的广泛流传,格斯尔形象在蒙古人心中也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为他们崇拜的人物.蒙古人对格斯尔英雄的信仰崇拜,集中体现在风物传说、寺庙、敖包、祭祀、那达慕、家教等诸方面.这些崇拜既熔铸了蒙古人的审美情趣,又蕴藏着蒙古人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族群认同的变迁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位于广西西南部边境村落的傣人和侬人,从历史上两族群之间界线明晰到今天的"傣侬不分",其族群意识的变迁深深烙上了现代国家话语的痕迹。同时,族群特有的内在文化认知作为一种排异的力量始终在发生作用。本文着力呈现国家语境下傣人和侬人的关系及演变,深入探讨现代民族国家如何通过自身的话语表述将不同文化特质的族群个体纳入到统一的政治和经济体之中,而当地的族群成员又是如何接受或拒绝这些表述的。  相似文献   

15.
《格萨尔王》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其中的谚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它是藏族古老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化、宗教、心理特征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6.
When it launched a TV series ‘Mile vs Transition’ in 2003, Radio B92 intended its hero, Mile from Cubura, to be taken ironically. Fighting a relentless rearguard campaign against transition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Euros and seat-belts to good manners and work ethic), and embracing the stereotypical backwardness of the Serbian character, Mile was projected as what Serbian citizens should not be. Instead, Mile became a popular hero whose anti-modern, anti-European tendencies were widely embraced, seemingly without any irony. I argue that as a composite photo-robot of the Serbian Everyman (thus a perfect informant), and a moral chameleon, Mile emerged as an ambiguous hero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content of what he does and says, but because of the ironic play he affords. It is precisely this ambiguity, this indeterminate irony that makes him such an icon of Serbia's current predicaments—not just a symptom, but also an apt figure, a hieroglyph for post-Milosevic, post-Djindjic Serbia's inchoately felt conundrum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利用北方渔猎民族采集业的资料 ,并结合文献资料及其他民族学资料来论证人类酿酒的起源。认为人类最初是以野生果实及野生植物为原料来酿制果酒。酿酒的起源与人类采集经济密切相关 ,是采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酿酒起源于人类的采集渔猎时代 ,是采集渔猎民族的发明和创造 ,是采集渔猎民族留给人类的最宝贵的物质财富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闻名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蒙古汗国的缔造者,蒙古民族的民族英雄。他统一了蒙古高原诸部,结束了蒙古各部纷争战乱的局面,创建了一整套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为蒙古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适时地发动了攻金、西征和灭西夏的战争,有的带有扩张性质,有的则具有统一意义,虽曾一度带来一些破坏作用,但是攻金、灭西辽、灭西夏却为元朝大统一奠下基石。西征中亚、西亚和欧洲,虽带有对外征服和扩张性质,给各国人民曾带来灾难和破坏。但对促进东西方的交通和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总体说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愧是蒙古民族的英雄,而且对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成就 ,特别是从族别史研究 ,经民族关系史到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学术发展历程 ,分析了中国民族史学发展三大阶段的基本特征、核心目的与任务 ,从时空变化的基本视角检讨了理论认识与民族史学发展的密切关系。本文认为 ,从族别史研究发展到民族关系史在中国民族史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80年代后期兴起的“族群关系理论”对民族史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费孝通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奠定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整体史观 ,促进了民族史学研究的全面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及其硬汉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明威以其杰出的艺术风格著称于文坛。《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文体创作的顶峰,同时作者将自我性格和人格倾注其中,主人公是海明威作品中硬汉人物的杰出代表,是他心中理想形象的具体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