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洋义赈会与民国合作事业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由中外人士联合组成的以从事经济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为主要工作的社会团体。从 2 0世纪 2 0年代开始 ,该会比较成功地将西方合作制度引入中国农村 ,通过开展信用合作和金融合作 ,为把农民组织起来 ,吸引城市资金流向农村 ,促进一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该会在中国广大农村倡导并推动成立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合作社 ,成为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组织转型与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1920年代初期,为救济中国农村,华洋义赈会开始在河北试办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早期发展中,华洋义赈会以社会团体身份,给予河北信用合作社以资金支持,创建了一套有效的合作社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保证了早期河北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平稳运行,为30年代以后合作事业在全国的大规模推广起到了经验积累与示范作用。研究河北早期合作事业的组织管理与贷款机制,对当前我国农业合作事业金融问题的解决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合作运动中,农村合作运动较为发达,而其中信用合作社又获得了更突出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初,由中外人士合组的赈灾慈善机构华洋义赈会利用赈余在河北等省农村大力倡导信用合作社,以之为中介,低息放款于农民,无论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是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有一定积极作用,因而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并成为以后各省效法的榜样。如是,华洋义赈会在河北农村倡办的信用合作事业便成为中国历史上合作运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对中国以后的合作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华洋义赈会工赈救灾活动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陷入空前危机.华洋义赈会从改良民生目的出发,在中国第一次大规模介绍防灾思想,并将其付之于实践,这些被证明是二三十年代重要的乡村建设运动.从华洋义赈会工赈实践活动中,可以透视出民国乡村士绅的作用及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博弈.在近代国家衰败情势下,民间力量弥补了官府实际行政能力的不足和国家在民生政策方面缺乏制度性规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华洋义赈会在近代中国救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其在河北省办赈活动的个案考察,深入剖析了该民间组织“有灾救灾、无灾防灾,与其授人以食,不如授人以技”的独特办赈理念。研究华洋义赈会从赈灾到防灾的实践飞跃,对当代的救灾和防灾工作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陷入空前危机,华洋义赈会在合作思潮的影响下应运而生。他们通过与银行联合提供贷款,部分满足了小农对资金的渴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高利贷的盘剥。但是,从这些农村合作社借贷资金的来源和构成状况上,我们可以看到合作社的社内资金极其微小,转而不得不依赖于社外资金,而社外资金对于农村合作社的支撑又极不稳定,从而限制了合作社对农村社会变革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国华洋义赈会河南灾赈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新留 《南都学坛》2004,24(5):37-39
民国时期 ,河南灾荒严重 ,在政府救荒不力的情况下 ,“义赈”便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不仅国内的慈善人士积极参与 ,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体的力量也加入了赈灾的行列。华洋义赈会在河南组织了多次灾救活动 ,它先进的救灾理念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如造林、建桥、修路等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方的生活环境 ,对政府救荒确实起到了襄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31年,长江曾发生全流域大洪水,造成中下游沿江多处溃决,给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在赈灾工作中,中外人士联合组成的近代中国最大的国际慈善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组织——华洋义赈会受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的委托,负责制订施赈方案,并主持长江中下游受灾地区的赈灾工作。华洋义赈会通过采取在灾区举办合作讲习会、组织互助社与合作社等措施,使赈灾工作获得相当的成功。通过开展一系列赈灾工作,华洋义赈会把农村信用合作制度引到了长江、淮河流域,对在受灾地区宣传合作思想,指导并推动合作事业发展,完善防灾重于救灾的理念,促使农民从传统的保守状态向符合近代文明要求的状态转变,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至30年代华洋义赈会农村合作运动的实质,是通过合作社把农民集结为信用团体单位,减少借贷的交易费用,从而把现代银行和国家金融机构吸引到农村的金融活动中来,形成以金融为切入点改良农民经济的模式。这场运动对农村经济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由于借贷的条件所限,义赈会的资金主要为条件相对优越的农民所利用,导致了合作贷款的中农化。当合作社模式被国家政权推广为主要的农业政策时,现代农业金融制度产生了根本的困窘:国家有责任却没有能力向全部农民放贷,无法避免贷款的广义中农化,导致了合作运动最终在中国消失。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湖南的农赈和合作事业是当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的基本内容。它们主要是在灾荒的环境里发生和成长起来的,这对于赈灾救灾和加强农村的赈务具有积极意义,但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终南捷径。关键词:湖南;农赈;合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合作运动中,农村合作运动较为发达,而其中信用合作社又获得了更突出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初,由中外人士合组的赈灾慈善机构华洋义赈会利用赈余在河北等省农村大力倡导信用合作社,以之为中介,低息放款于农民,无论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是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有一定积极作用,因而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并成为以后各省效法的榜样。如是,华洋义赈会在河北农村倡办的信用合作事业便成为中国历史上合作运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对中国以后的合作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政府基于摆脱经济困境、铲除中共革命根源和作为遗嘱执行人践诺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为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低息借贷,基本保证了抗战时期军民粮食供应。国民政府农村合作金融主要是通过农村信用社来实现的,并最终形成其在治理结构、业务组织和产权(资金)构成方面的内部治理特征。国民政府将合作运动奉为国策,制定一系列政策法律、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建立合作金融体系,促进合作运动的规范化发展。尽管和西方合作金融相比,国民政府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存在为特权阶层所操控利用等诸多弊端,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借贷格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湖南华洋筹赈会存在于1921-1924年,主要从事筹赈、急赈、工赈、米禁等灾害救济活动.它是当时一所新型的近代义赈机构,以典型的官绅合办模式运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色彩和浓郁的近代化气息.它是此间湖南灾害救济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五省1920年发生特大旱灾。灾情发生后,国内外救济机构和团体对救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实施救济。在有关方面的建议下,北京政府交通部利用所辖的路、电、邮、航四政附收赈款筹集资金,采用以工代赈方式修筑烟台至潍县公路。可工程开工后不久,由于交通部把持赈款,引发社会不满,遭到舆论抨击,不得不将所收的一半赈款用来办理急赈,这对工赈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烟潍路工赈在取得成绩时,也存在工程离灾区过远、赈济人数太少、拖欠工资和地价、管理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与近代西北荒政及社会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西北自然灾害对社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这与政府救助无力有极大的关系。从晚清到民国,中央政府对灾荒的救济力不从心,社会、民间力量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救灾重任。赈灾中,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对推动西北公路、水利等设施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民国时期,为了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四川逐渐建立了省、县两级农村合作行政系统。合作行政既强化了省、县两级政府对农村合作事业的领导和监督,也为四川农村合作事业的推行提供了有效的政治保障。但是,在合作行政系统运行过程中,合作经费少、合作指导人员待遇差以及人员严重不足等因素也制约着农村合作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圣言会是由德国神父杨生1875年创立于荷兰小城斯泰尔(Steyl)的一个国际性天主教男性传教修会.1879年,首批圣言会会士安治泰和福若瑟抵达香港,揭开了圣言会对华传教史的序幕.中国西北地区曾是圣言会在华传教的重镇.1922年,圣言会从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手中接管陇西(兰州)代牧区.至1953年,圣言会先后派遣数十名会士到甘肃传教,建立了几十个传教站,施洗了大批华人教徒.在艰辛传播福音的同时,圣言会还在甘肃积极推广现代教育,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审慎处理与当地穆斯林及其他宗教信众的关系,对其时中国西北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影响甚深.圣言会在甘肃传教的历史,是20世纪上半叶所有西方教会组织在华传教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解放前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西方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我国农村合作组织也渐次有所发展,分析其发展的历程,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经历了民间力量推动的自由发展和政府主导的定向发展的两个阶段。研究各阶段不同的特征,对今天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被日益严重的农村问题所困扰 ,国民政府于 192 7— 1936年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运动。作为农业现代化经济格局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对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其实际收效则微乎其微 ,到后来甚至成为了乡村豪绅压榨农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是民国时期改良中国蚕业的一个重要机构,它兴办制种场、创设指导所、设立蚕业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对促进民国时期的蚕业改良乃至对建国后蚕桑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因自身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良会作用的发挥,并未完全实现振兴中国蚕业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