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鞅认为,预防和治理官吏犯罪是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原有的监察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和法律漏洞,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吏犯罪的问题。他强调“法”的规范性、公正性、公开性和平等性,提出重刑治理官吏犯罪,采取整饬官僚体制,建立新的检举、揭发机制,建立透明的法律体系,强化官吏的办事效率等措施。经过商鞅的治理,秦国“百吏肃然”,但是,他的预防和治理官吏犯罪思想也存在着明显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金朝重视对县级官吏的选任,采取军功世袭、荫补、科举、荐举、流外出职、纳粟补官等途径选任县级官吏。县级官吏承担着宣导风化、劝课农桑、平理狱讼、捕除盗贼、禁止游惰、储粮赈济、安全防卫等方面的职责。金朝对于县级官吏的管理,开始实行廉察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业绩考核。章宗时定考课法,制定了四善、十七最之制,由此决定官吏的升迁或罢黜,清廉练达者升迁,贪污腐败者罢黜。这些选任与考核措施,对于激励基层官吏,提振职官队伍,肃清官吏中的贪赃枉法与不称职者,提高县级官吏执政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于<策林>中,对除授官吏的原则、官吏队伍的建设、用人制度的改革、廉洁官吏的措施、革除弊政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了量才授官、无枉无屈,慎小任大、各尽其职,芟烦选精、迁次循时,尚谠革默、去贪致廉,兴利去弊、为官便民等主张.白氏的吏治思想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官吏有五日一休沐的休假制度,也有一定的请假制度。汉代官吏利用休假时间处理许多家庭事件,诸如侍奉父母、陪伴妻子、教育子女等,休假时期的家庭生活有助于汉代官吏家庭内部的稳定与和谐。汉代官吏休假生活主要集中在官吏与父母的关系和官吏与妻子的关系中,在父母关系中主要是对父母尽孝,在妻、子的关系中主要是与妻子的和谐和对子女的慈爱。  相似文献   

5.
清代承继前朝诸代遗风,创设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官吏制度。然而,其选任制度,虽然以科目考试为取士主途,严格监考,不容幸进,但考试方式和内容则在一定意义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其监察制度,虽有详备的法典规章供官吏遵守、御史监察,但由于缺乏保障措施,御史往往不愿或不敢履行职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制度形同虚设;其奖惩制度,虽说对功臣义民皆有褒奖,但由于皇权至上、喜赏怒罚,则影响了奖惩制度乃至整个官吏制度的合理实施。对清代官吏制度及其实施之得失进行辨正厘析,对于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以及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炳金 《人文杂志》2004,(5):156-161
中国古代的连坐法律制度主要包括邻里连坐、亲属连坐和官吏职务连坐三种。唐代官吏职务连坐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官吏职务连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了同职公罪连坐、举主连坐之外 ,还有犯赃连坐、亲属连坐等。官吏职务连坐制度反映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即法律以治吏为重点。本文通过广泛搜集唐代正史及墓志中有关史料 ,对唐代官吏连坐法律及其实施情况做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传统上老百姓常常把官吏分为清官、贪官、忠臣、奸臣,但实际上官吏的类别远不止这些,从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所描述的众多官吏形象来看,当时的官吏可以大体分为忠臣、智吏、能臣、厉臣、正臣、诤臣、奸臣、谄吏、酷吏、贪官等十类。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让我们借鉴、学习好的官吏形象,真正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抑制、减少坏的官吏产生的环境,从而减少诱发社会矛盾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官吏冗滥在每个封建王朝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而尤以北宋最为严重,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 赵宋王朝自它建立那天开始,就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而赵宋王朝所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又多是靠分散、削弱和相互牵制官员的职权来实现的,由此便直接造成了官吏的冗滥繁杂。  相似文献   

9.
"有治人,即有治法"是胤法律思想的闪光之点,亦为其吏治思想的主要表征。胤具有一套娴熟的驾驭官吏的术治思想和方法。在思想上,他认为,治国安邦更应依靠人的力量,即使有好的法律也需恰当的人来推行,故应整饬吏治;在方法上,他采取"清查亏空,耗羡归公,惩办贪官"的澄清爽治的措施。同时,采取"量才授官,不限成例"新的用人制度,重用有才能的官吏,摒弃庸懦之员。这些思想对于整饬吏治、建设良好的官吏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太祖朱元璋吏治措施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官场承袭元末怠于政事、贿赂请托的恶习,贪污之风十分严重。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系列措施整顿吏治。在严刑酷法面前,官吏重足而立,吏治日渐清明。本文全面论述了朱元璋吏治措施的内容、作用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邱绍雄 《云梦学刊》2002,23(4):36-39
《金瓶梅》中的商人与官吏之间有的是迫害与被迫害的关系,有的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但更普遍的是一种金钱买卖关系。官吏以政治权力的不公正使用换取商人的钱财美色,商人用钱财美色购买官吏的政治权力以谋取商业上的暴利和商业之外的社会特权。《金瓶梅》中商人与官吏的金钱买卖关系基本上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特点,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商人与官吏买卖关系形成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官吏是国家政务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及管理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官吏依法履行职务是国家法制确立的重要基础。唐代法律惩治官吏职守有阙、违制违纪以及贪赃枉法等犯罪,涉及到方方面面,对各级官吏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法律约束。文章拟主要探讨《文苑英华》中所收唐代判文所反映的唐代官吏犯罪。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官吏赃罪制裁手段,资格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官吏犯赃是权力的滥用,对赃吏适用资格刑,剥夺其为官的权利,是中国古代重典治吏、权力制约的重要环节。传统法律之官吏赃罪资格刑,是蕴含着官德要求的刑罚,即以德作为权力制约的内在支撑,以刑作为权力制约的外在手段,是一种儒法结合的权力制约措施。资格刑对遏制官吏犯赃、打击贪官污吏、保证吏治清明、弘扬优良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等,皆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考察传统法律之官吏赃罪资格刑,可获得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统治者惩治官吏腐败注重法制建设 ,一方面制订严刑酷法打击贪赃枉法官吏 ,另一方面依法建立了较为严密的制度 ,诸如财政经济制度、官吏任免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等 ,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客观性 ,限制了官吏的腐败行为 ,保证惩治腐败法律的贯彻执行 ,加强了封建社会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选贤使能是中国传统和谐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保证官吏群体的良好政治品格是古代政治着力关注的重要方面。传统政治中官吏群体的本分要求具有多样性和多义性,这些特点使官吏在实际的政治活动中经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从而严重影响到官吏群体的现实表现,使国家政治在不知不觉中走向颓败。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档案看清代对州县官吏的惩处制度柏桦所谓的官吏惩处,是指一定政权对在职的官吏违反政纪、法纪、纲常、伦理等方面的罪行和过失的惩罚和处置。为了维护本王朝的根本统治利益,历代曾陆续颁行过一系列以律、令、格、式、例等为主的法规,具体规定着官吏不得违反的规...  相似文献   

17.
陈德洋 《阴山学刊》2011,(5):102-106
辽朝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包括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社会优抚主要包括优恤将士、优遇致仕官吏、优抚年老百姓等;社会福利主要是赏赐皇族、近臣、功臣、贫弱群体等;社会救济主要包括救灾、扶贫等。辽朝的社会保障措施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论汉晋时期的"厚禄养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俸薄禄是汉晋时期的普遍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官场腐败。为此,汉晋时期不少人提出"厚禄养廉",认为薄禄会导致各级官吏不廉洁和低绩效行政;厚禄会促使官吏廉洁奉公、抵制腐败。虽然"厚禄养廉"思想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但其从人性、人欲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官吏的腐败问题,将物质生活的充裕与道德水平的提高相联系,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为民 《文史哲》2001,(2):91-96
“故不以实”作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官吏行政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汉代的鞫狱、廪给、上计、虏获、奏闻、度田等问题上有突出表现。为维护封建统治 ,最高当权者设置了相关监督机构 ,制定了相应的条例法规 ,颁行了有关诏令旨意 ,采取了一系列巡查、惩治措施 ,企图遏制这种诈伪欺谩现象的蔓延。但是 ,或因奉旨办案、有法不依 ,或因官吏舞弊、处置失措等 ,大都收效甚微 ,结果并不理想。其根源 ,乃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缺乏有效的官僚管理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廉政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古代所有制和民风的影响下,官吏不愿贪;在权力制衡机制下,官吏不能贪;在严格的监察制度下,官吏不敢贪。罗马共和国早期廉政的成功,保证了吏治基本清平,对于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