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开发这块土地有近500年的历史,但这个国家成立仅有222年的历程,美国独立以后,新的美利坚民族在这块新的大陆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化--美国文化.随着她的迅速崛起和强盛,美国英语以强大的生命力使它在英语世界中独树一帜,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文化传统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这就是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这一特征是由美国的历史条件决定的。美洲是由许多欧洲移民开发出来的。其后,来自亚洲的移民也对美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移民们各自带着本民族的文化,在这块新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共同体,这就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移民们要在这块新土地上建立起一个繁荣强大的国家,他们就必须连续不断地汲取外国优秀文化,来充实和丰富自己。因此,美国建国后200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对世界一流的人才,始终敞开大门,以此推动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美…  相似文献   

3.
谭效敏 《中州学刊》2008,(3):245-247
随着英语世界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不仅承载母语英语国家的文化,其在非母语英语国家的变体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非母语国家的文化特征.非母语英语国家的文化应当在英语教育中受到尊重和弘扬,而不应当让位于在目前的英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养、改进教材选编、改革测试评估、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课后学习与课外活动、加强国际层次上的校际交流等途径来弘扬非母语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4.
"大熔炉,尚可;巴别塔,不可."——美国建国初期的语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英国人在北美殖民滨海地带建立第一块殖民地起,无意之中他们的语言文化传统为一种新的文化奠定了基础。美国建国后,出台了一系列语言政策,如确立英语语言的统治地位,统一北美英语,同化非英语语言等,创造了一个看似矛盾的奇迹:“不同种族,统一民族;单一语言,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一致与文化趋同--解读美国惟英语运动(1981-20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惟英语运动始于1981年,发展至2002年初,分两个阶段:一是为确立英语为官方语言立法;二是反对双语教育,为惟英语教育立法。前者的结果是美国23个州先后制定和颁布了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法律或法令;后者的结果是美国政府终止了贯彻执行长达30多年的双语教育政策,而由《英语习得法》所取代。美国惟英语运动试图通过语言的统一达到文化的一致,其本质是美国社会以盎格鲁文化趋同理念为核心的美利坚民族主义的张扬和宣泄,是对多元文化趋势的挑战和逆动。  相似文献   

6.
英语管道隐喻语义问题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Michael Reddy构建的英语管道隐喻,丰富了George Lakoff提出的英语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对人类的思维机制和语言交际的本质进行了新的诠释.随之而来,一些语言学家也从语言与文化的视角对英语管道隐喻所产生的语义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7.
符岛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92-192,F0003
经常看当代的美国电影,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不少反映美国少数族群文化的作品,笔者姑且称之为黑人电影或拉美人电影。这两类电影在内容上往往彼此交叉,其核心都是围绕着多元文化主义这一争论颇广的议题。此类电影题材内容只涉及美国黑人或拉美裔人的生活与文化,夹杂着大量的街舞与说唱,多采用黑人英语及其俚语。近年来,这类电影的泛滥似乎证实了亨廷顿在《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中的观点:美国正在丧失其国家认同和核心文化,走向文化分杈,分化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在中国人眼中,美国应该是一个移民之国,正是众多的移…  相似文献   

8.
语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存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英语话语霸权已经威胁到中国的母语安全,面对当代中国的母语危机,我们不能麻木和放任,要高度重视,把维护中国母语安全纳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9.
美国英语有独立的可能吗李桂彩国际上公认的英语权威人士伯奇·菲尔德在美国芝加哥的一次招待会上说:“自从1776年美国宣布脱离英国以来,这两个国家的语言差别就在逐步扩大。今后情况还要严重得多。这两种英语目前已经很不相同了,据我估计,再过200年,就会变得...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在全球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与扩张,使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需要树立新的国家文化安全观,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机制,以此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1.
全球有近 30个国家和地区通用英语 ,有 10多亿人的母语或第二语言是英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讲的英语 ,带有一些本土的色彩和风格。美国英语尤其如此。从美国英语的一致性、词汇的多样性 ,以及某些读写差异为着眼点 ,对美国英语进行考察 ,并揭示其社会历史原因 ,为更多的人学习和掌握英语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Hall提出了强交际环境和弱交际环境文化概念,并把美国等说英语的国家划归为弱交际环境文化,把中国等亚洲国家划归为强交际环境文化。Lustig把这两种文化的交际特点对比地概括为:内隐与外显、暗码信息与明码信息、较多的非言语编码与较多的言语编码等。汉/英语篇结构及语义表述形式的不同恰恰充分地反映了这两种文化交际特点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反映文化,词汇是语言的载体,英语阅读本身即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本文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词汇含有的文化因素,以及英语阅读课教学如何拓宽学生文化背景知识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美国的语言政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美国的语言政策是维护英语的绝对权威、排斥和打击其他语言的政策。然而,联邦政府却几乎没有关于语言的明文规定的法律,政府的语言政策取向体现在州政府的法令和规定之中,而且更多地蕴含在美国人源自欧洲文明、根深蒂固的语言文化里。以“褒扬英语、排贬他语”为特征的美国语言文化及其支撑的语言政策构成了一个能熔化、消解所有非英语语言的熔炉,有效地维护了英语的地位,但是对其他语言,尤其是数以百计的印第安语,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样的语言政策对单语主义有益,对多语主义以及多元文化有害。  相似文献   

15.
王素珍 《中州学刊》2007,(6):251-253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英语的普及和大众化发展趋势,英语教育必须与适用的文化环境相结合。后殖民英语给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英语教育应提升学习者的文化自觉,将英语作为跨文化教育的工具。英语课程一方面要进行英语知识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培植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在吸收运用外来知识的同时,更能够认识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7,(8):265-266
<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插入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充分理解语言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增强对英语的理解力,尽量减少英语在解读或交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理解。在英语学习的初期,应让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事先有个初步的认识,在英语进入更深层次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对英语的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且文化的传播多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而反过来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语料库和文化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在不同英语方言区的使用分布情况进行检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差异?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不同英语方言区国家的影响力表现出很大的地域差异;不同英语方言区的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差异很大?这些发现与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进行语料库检索之前的预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语言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集中体现了该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精神。因此,一国语言政策的制定、语言立法的取向必然会受其语言文化的支配。以民族优越感和使命观为价值导向、以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为核心的美国趋同型文化有效地维护了英语的绝对权威,主宰了美国语言立法,一直以来以英语为唯一官方语言的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文学的身份和属性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增加,全球性的文化认同及整合现象应运而生,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全球文化。文章试图从这一角度,通过对旅美女作家查建英的作品《到美国去!到美国去》的分析,从文化层面上重新给予美国华裔文学身份和属性新的定位与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