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状态的"双师型"教师是持有"双证"并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 一、逐步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教育部日前出台<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 "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这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对于创新和完善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是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办法。但目前由于学校、企业、政府对各自角色认识的不足,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效果并不理想。只有校、企、政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多赢,促进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是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对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职教师下企业实践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阐述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必须创新思路,加大力度,把这项惠及民生、振兴国家的工作持续健康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马建广 《职业》2014,(3):66-67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下企业锻炼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笔者参与中职教师培训的经历和感受,分析了中职专业教师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调整培训计划,并充分利用实习课和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6.
陈蕾 《职业》2014,(15):67-67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而赴企业挂职锻炼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使教师挂职锻炼取得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俞开其 《职业》2012,(15):178-179
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单位培养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其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加强"企业化"实践锻炼,体验企业运作方式,感受企业文化氛  相似文献   

8.
曾春华 《职业》2011,(Z1):83-83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实践性,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而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教师必须下企业进行扎实的实践锻炼,努力提升专业实践技能。一、主要形式1.挂职式专业教师派往企业,由企业安排一个工作职位,工作时间一般在半年以上。他们的任务是充当好助手,熟悉工作  相似文献   

9.
周报春  黄玲芝 《职业》2017,(11):58-59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有利于保证"双师型"教师培训的质量.目前,"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企业实践培训模式欠规范;培训内容与"双师型"教师能力脱节;基地建设缺乏评估体系.本文提出,可以从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基地建设的培训制度、创新基地建设的沟通平台、设计基地建设的培训内容、建立基地建设的工作评估体系等方面促进"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胡训华 《职业》2017,(6):59-60
在现代职教新视角下,提升教师素质适应现代职教的需要已成为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要务,对于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提出,要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和手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阐述了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肖琴 《职业》2012,(26):41-42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或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由此决定了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既能进课堂又能进工厂、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短,各职业院校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由传统学科大学培养出来的,基本属于"三门"教师,而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在职业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可谓少之又少."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实践经验缺乏,技能教学能力不强,已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要想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培养高技术人才,培养出一支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谈一些浅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游林华 《职业》2016,(6):145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是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三大任务"与"八大化",并提出,提高国培学习的效果和质量,需要培训学校和参加培训的教师共同努力,从报名到学习乃至生活、班级管理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和安排.  相似文献   

13.
韩静 《职业》2012,(35):66-67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这既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培养"双师型"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挂职锻炼中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各部门及教师共同探讨与改进。  相似文献   

14.
舒玲玲 《职业》2012,(22):105-107
学校与地方产业对接、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学生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三层对接",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标准与归宿。为推动中职教育主动对接企业,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启动仪式暨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近日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5.
王琪 《职业时空》2012,(7):38-39
作为职业教育构成之一的技工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培养和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教育。职业岗位的专业性、多样性、发展性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性,决定了从事技工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文章以提高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为切入点,针对目前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李莎 《职业》2022,(17):57-60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培训是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别从政策依据、理论支撑和实践要求三个层面,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要通过参加学校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平  樊明  苏福业 《职业》2014,(23):18-20
一、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决定着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决定着培养学生的命运和发展。笔者学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教的,不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导致教学往往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脱节,培养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组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双师"素质、能引领团队建设的专业带头人不足,专业的骨干教师亦比较缺乏,生师比偏高又成为制约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因素。如何根据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了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目前教师到企业实践存在实践依据不完善、主体不主动、考核体系不存在及经费短缺等问题,实践效果不理想。制度是取得实效的前提,应当建立政府主导下的规范、协调、激励和保障制度,才能确保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9.
殷振环 《职业》2022,(8):55-57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是落实"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重要文件,是谋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熟分院智能制造企业学院为例,剖析"三教"改革的现状,提出"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以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水平,并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理论研究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产学结合语境下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炳麒 《职业时空》2008,4(2):56-57
高等职业教育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要求高等职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即“双师型”教师。通过产教合作,加快进行“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