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使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赶上或接近汉族发展水平,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首先要靠各少数民族自己的努力,但国家的支援,汉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帮助,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毛泽东同志早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毛选”五卷第28页)今天,支援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加速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民族工作的主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迅速改变少数民地区经济和科学文化的落后面貌,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各少数民族能够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是关系到各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关系到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在民族问题上所必须解决的一项根本任务。为此,本文仅就延边地区四化建设中的若干民族问题,谈谈浅微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逐步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原则;先富帮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关于民族问题的根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思想,是苏联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之后的1919年,由列宁提出来斯大林加以阐述的。根据列宁和斯大林的论述,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指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获得了民族平等权利,但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上处于落后的状态,使其在享受平等权利上,还受到事实上的限制,从而造成了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建国三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在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与内地事实上的不平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成果,有了成倍或几十倍的增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边牧区,变化尤为显著。在新形势下,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流通,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牧业生产,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建设祖国边疆和巩固国防,关系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于经济文化更加落后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只有通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才能使少数民族人民过上社会主义的新生活。一句活,在少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的一点是很长时期以来,没有充分重视智力开发。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充分重视智力开发,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不仅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于消除各民族间的事实上不平等,进而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目标,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更具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我们党和国家特别注意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问题。但从六十年代开始,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十年动乱期间,由于受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消除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的理论不被人们重视,甚至在实际上被否定。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重申了关于消除民族问事实上不平等问题的理论。下面就近几年来关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研究,讨论情况综述如下: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及其产生的原因近几年有关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的研究、讨论,首先涉及的是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概念的含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同志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是不 平衡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今天还存在”。要把我们的 国家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各民族“需要共同努力”,“把我国各民 族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现状,逐步加以改变”,“逐步消除掉”。 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马克 思主义民族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解决 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无产阶级专 政、建设社会主义、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平等都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消除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又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一项历史使命。在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以推进平等联合、团结互助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不仅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加强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间存在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这是正确的。因而,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就成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点也是明确的。但许多人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问题。这两个趋势,即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就会逐步缩小,民族间共同性的东西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各民族的特征将  相似文献   

13.
关于解放后民族高等教育的回顾与思考梅进才,权生鳌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应用,而且是党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消除各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不平等的政策的具体体现。它为...  相似文献   

14.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根源。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正确选择,也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消除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和内容。实现我国各民族地区和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奈温时期缅甸民族矛盾激化的原因错综复杂 ,既有历史遗留 ,也有现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政策的失误。要解决某民族矛盾 ,最根本的措施是经济发展经济 ,使各少数民族地区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 ,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根本政策。为此,必须把发展民族经济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地位。而要发展民族经济,教育必须先行。可以说,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是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经济振兴,乃至整个社会进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性,随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加强我国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加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民族利益、民族权利、民族发展来看,由于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在逐步加大,我国民族"事实上不平等"的趋势还在加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要从民族关系问题的核心入手,缩小西部少数民族与东部地区存在着的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和知识发展差距。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民族之间必然会逐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切实改变民族关系,消除民族间因为文化差异不同所造成的偏见和歧视。而民族关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是一种互动关系,民族关系从地位、本质、功能以及有利于多元文化融合发挥其文化功能的角度来看,又将会起到反作用,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繁荣民族地区经济、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汉区之间的距离,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全国各兄弟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也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以四川省的情况为依据,探讨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区接壤处的城镇(以上简称接壤处城镇)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期对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有所补益于万一。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但其人口绝对数量达9000多万,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的民族问题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过去我们的民族工作对象和重点主要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下称民族地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日渐明显和重要,这种情况在城市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