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读懂古书和从事语言研究,就得懂古音;要懂古音,就得懂汉语音韵学。而音韵学一向被认为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问。那么,怎样才能尽快掌握音韵学呢?我认为,这需要从教、学两方面进行探索。这里,想从学的角度从方法上谈谈怎样学习音韵学。(一)要掌握现代语音学知识音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从性质上看,它本来就是中国古代的历史语音学。从前的音韵学之所以被弄成“绝学”,一是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古代又没有一套科学的记音工具,因而要用不拼音的汉字去描写和分析语音,这就免不了要创立许多专门的术…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次提出了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三种主要文脉资源,即神话文学、韵文文学与幻想文学,并具体考察了这三种资源的儿童文学生成形式与艺术特色,由此论证明代吕坤的《演小儿语》是中国第一部儿歌集,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中国版的“格林童话”与中国第一部童话集。文章就神话文学、韵文文学与幻想文学对古代儿童阅读接受的作用与影响展开检讨,古代“圣人皆孩之”与“缩小的成人”两种悖反的儿童观是观察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接受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把属于成人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研究的现象 ,集中探讨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问题 ,认为儿童文学最重要的特征在于 :它是“为儿童创作”的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发表对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的作用、现状、存在问题的精辟见解。总结了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上各位儿童文学作家和评论家所介绍的当前儿童文学界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位从事儿童文学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指出此次会议为开展幼儿园文学启蒙活动的老师们所带来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价值论是运用价值论的理论方法开展“儿童文学价值”的理论研究。“儿童文学”以儿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儿童主体自身的结构、规定性和规律决定了作为客体的文学的具体形态。作为客体的儿童文学是为了儿童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我国儿童文学价值现象的普遍性、价值命题的典型性、价值建设的时代性与儿童文学价值论的专门理论研究的欠缺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世界范围内儿童文学都在强化其民族身份研究的背景下,中国儿童文学基于自身文化立场的系统的价值论更显得基础而迫切。中国儿童文学价值论研究中国儿童文学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具体包括:中国儿童文学价值生成与价值观念系统研究、中国儿童文学价值创造与功能系统研究、中国儿童文学价值实现与批评价值体系研究、社会主义儿童文学价值论等。中国儿童文学是一个综合价值系统,还包括儿童文学多重价值主体、多元价值类型、儿童文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价值意义及其作用机制等现实论题。  相似文献   

6.
<正> 柴德赓先生在论述陈援庵(垣)先生的史字研究时,一开始就说:“目录学是搞学问的门径,是掌握书目、书的内容、版本以及相关的书目的一门学问。一个人要搞学问,必须掌握目录学。”(《励耘书屋问学记》第26页)邓广铭先生和白寿彝先生论述史学研究的方法时,也都举目录学为首要的功课。目录是什么?其实它就是一本账单、一个清单。它让你一目了然,在某个特定范围之内,到底有多少“家底”。当然,不搞清楚家底,什么事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创作规律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创作规律论略张锦贻儿童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把美给予儿童。换句话说,作家通过儿童文学创作,给儿童以美的愉悦、美的启迪和美的教育。因此,追求美的理想,创造出儿童乐于接受和十分喜爱的美的文学和文学的美,是驱使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活动的...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秉持自觉意识的儿童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是近现代世界文学大系统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之一。英国19 世纪出现的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标志着真正儿童本位意义的儿童文学的确立。这个“黄金时代”的出现是不同儿童观所引导的儿童图书创作实践在历史语境中碰撞、演进的结果。在英国,具有群体自觉意识的儿童文学肇始于清教主义。约翰·班扬的诗歌及寓言体小说和威廉·布莱克的相关诗作是比较接近现代儿童文学的读物,受到儿童的青睐。詹姆斯·简威的作品成为以“圣经和十字架”为象征的清教主义儿童文学的代表作。18世纪40年代约翰·纽伯瑞大规模出版发行儿童图书的事业超越了以“布道说教”为中心的清教主义儿童图书阶段,成为文化意义上的英国儿童文学的开端。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中,维多利亚时代异军突起的儿童文学共同体成为真正儿童本位的、契合儿童审美接受意识与发展心理的童年文学表达。这些具有经典艺术品质的作品构建起现代儿童文学的丰硕实体,影响深远,同时成为儿童文学史和批评史关注、研究的重要对象。20世纪以来,相关领域的学者对维多利亚时代儿童文学“黄金时代”及其作品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学术研究,从文学艺术的学理层面揭示了英国儿童文学名篇佳作的经典性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由此开创了当代世界儿童文学独立自洽的学科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9.
吴翔宇 《河北学刊》2023,(1):100-108
厘清“元概念”,是探究中国儿童文学批评的理论前提。批评史料建设落后与批评结构残缺是导致中国儿童文学批评滞后的两大因素,急需在百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重构儿童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围绕儿童文学“代际”话语沟通展开的持续发问,开启了对中国儿童文学“思想批评”与“审美批评”的辩证分析。在百年中国文学视域中系统考察儿童文学批评,意在确立中国儿童文学批评的“现代性”与“民族性”标准,在与现当代文学批评“一体化”的基石上确证其“主体性”话语,并在此基础上重构集“史”“论”“用”于一体的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批评图景,创设优良的批评环境,促进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34年葛成训在《新儿童文学》中首次提出了“图画书”这一儿童文学文体.新中国儿童文学在1949—1959年出现了第一个十年黄金期,而作为儿童文学中低幼读物的图画书也出现了一个出版高峰.在当时,儿童文学是纳入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二十多年前,钱谷融先生提出并论证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讨论这个命题,使我们看到,文学固然能够为政治学、经济学提供研究的材料,但文学毕竟不只是政治学、经济学上的活资料。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问,有独立的对象内容,这就是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灵与肉相统一的完整的人。一门有独立对象内容的学问,应该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别的学问的附庸。人类为文艺争取独立地位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延续  相似文献   

12.
伦理意识与秩序、能力的养成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伦理是儿童文学与生俱来的价值质素,儿童文学伦理问题有其自身独特的领域特征与专业内涵。二十余年来西方儿童文学研究呈现出强劲的伦理批评趋势,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生态伦理、叙事伦理与谎言问题、关怀伦理、幻想文学的伦理问题、情感与伦理的关系研究、儿童哲学教育实践与儿童文学伦理研究六个方面。中国儿童文学立足个体性与社会性、儿童性与人民性、民族性与人类性等伦理关怀,在儿童文学审美价值实现与文化育人本质之间确立了社会主义儿童文学的基本价值原则与价值取向。二十余年来中国儿童文学伦理批评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和合”为内核的东方伦理、生态伦理、西方成长小说的伦理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研究和儿童哲学教育实践中的儿童文学伦理探究五个方面,其中以“和合”为内核的东方伦理正在对世界儿童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确立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意味着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性发轫,它既基于成人与儿童的"二分"式想象,同时其本身也表现、制造和强化了二者的分离。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童文学本位论,从儿童身份的本质论界定、儿童学作为方法论基础以及儿童天性与文学教育之关系等维度赋予了这一理论以普遍性内涵。对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而言,儿童本位的文学话语既是救赎,也是枷锁,应将其历史化、对象化。其前提性假设亦应引起我们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4.
两岸儿童文学虽然各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但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承扬、对于中华民族新一代人的爱却是共同的。因此,就彼此共同关注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看封中国儿童文学今后发展的趋势。当前由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在两岸均日益受到重视,大陆和台湾的幼年文学都将有大的发展。同时随着儿童社会地位的确立和人类对未来规划的关注,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更重视儿童对象的审美心理特征和阅读状态,重视儿童生活与社会现实相适应与相冲突的具体状况,重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本位”观念突现出来;儿童文学的文体正在从单一向综合变化,从单纯向丰富发展。由此也为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5.
徐燕  王慧 《人文杂志》2004,(2):101-104
海德格尔说 :树为什么要开花 ?因为它是开花的树 ①,那纯粹源于生命的自性。鲁枢元自喻是一棵树 ,而把他毕生从事的“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研究看作是这棵“生命之树上伸展出来的三根枝杈”。所谓学问 ,不过是生命之树自然绽放的花朵 ,发自性情 ,并与生命融为了一体。综观鲁枢元的学术研究 ,无论是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 ,还是生态文艺学 ,都是具有跨学科、跨专业、富有原创精神的研究 ,因为与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不很协调 ,于是 ,学界对他的学术观点不断有商榷、争鸣乃至批判的意思。作为教学与科研的成果 ,他…  相似文献   

16.
论浙江现代儿童文学作家群体的生成及其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儿童文学的孕育、诞生直至初步繁荣,与浙江儿童文学所作的贡献密切相关。本文从浙江现代儿童文学作家群体的形成与发展切入,揭示这个群体的生成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学意义,探讨作家群体的儿童文学取向与浙江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总结出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具有重要“典型”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清教徒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它们对美国儿童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是移民文化,它在儿童文学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文学研究学者进入儿童文学领域,推动了欧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欧美学者普遍认为儿童文学是“真正”的文学,因此所有的文学批评方法都可用于阐释儿童文学。文学批评理论如心理批评分析、读者反应论、新历史主义和文化研究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文学研究。学术界借文学批评理论及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儿童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美国学界重视心理学,并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逐渐成为美国儿童文学研究的热点,获奖儿童文学作品及其作者也往往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研究对象。儿童文学多样性也成为美国出版商和研究者最近几年重点发展的领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对儿童文学的影响以及儿童整体阅读量下降引发儿童文学危机等问题近年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美国的儿童文学研究不少已经相当成熟,进入到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深层融合阶段。反观我国,在创作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上都相对薄弱。在新时代,系统借鉴外国儿童文学理论与实践,建构中国自己的儿童文学理论并指导中国儿童文学写作实践,是中国学者当下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一、文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文学研究,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一切文学现象、文学理论批评、文学思潮及作家作品。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文学研究(或曰文学学)自本世纪以来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研究(literary study或literary scholarshiP)往往主要是大学文学教授所从事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批评,它有着很强的规范化和学科化色彩,实际上是一门自足的学问〕;特别是随着符号学作为一门无所不包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9.
李英 《学术探索》2009,(1):115-12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在观念上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以儿童为主体”的儿童文学创新意识推动了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创作、编辑和出版。相对而言,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亦存在种种困惑和不足。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一方面受到当代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语境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参与当代文化和意识形态建构。因此,在文学话语内部批评儿童文学,是确保儿童文学既保持其独立性及特点又融汇于文学话语之中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在与外界的不断交流中保存自己,并且形成一个不断变化又相对稳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吴翔宇 《学术月刊》2023,(8):166-176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有赖于以“人学”为内核的现代知识观的重构,这种重构集中体现在“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两个层面上,是朝向“中国”“儿童”与“文学”的现代革新。对于“儿童文学是什么”的元问题,存在着“发现”和“发明”两种知识依据,牵连出“本质论”与“建构论”两种发生路向。儿童文学“不可能性”的提出并非否定其知识的合法性,而是因儿童与成人分立的知识集而引发的认知界限的质疑。不过,在知识传递中这种成人话语的强势绽出,遇合了以思想优胜推导儿童文学发生的逻辑机理,也助益了知识观的重构。新文学知识观的重构为儿童文学的发生提供了人学资源及认知装置,而儿童文学的发生又参与了人学知识观重构的现代工程。这种双向发力的机制,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