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为中国的国际法学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研究命题.中国和平发展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外延,其核心是中国努力争取一个持久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又以自身的强大来维护世界的和谐以及促进全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社会基础和终极目标之一.然而,和谐世界又必须依仗国际法来构建、维持和完善,从而国际法也就同样构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发展呈现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国际法首要和基本的价值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传统国际法追求的是国家价值,即独立、平等、自治、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等,集中表现为主权原则。现代国际法日益关注个体的人的权利,强调人的价值。在国际法的发展上表现为人权的普遍化与国际化及国际法规则的人本化。中国需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以维护国家利益,而人权保护和国际法的人本化又与“以人为本”、“和谐世界”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
自15世纪以来,每一大国的崛起都带来了国际法的新发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大国崛起催生了的威斯特伐利亚法律秩序;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崛起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法律体系;俄罗斯(前苏联)、美国的崛起造就了雅尔塔法律体制.冷战结束后,多极共处的国际现实促进了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为主的国际法律机制的完善,中国的和平崛起既要适应又要改造这一国际法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特邀主持人王铁琨按语《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语文现代化"专栏准备开设"《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成果再开发研究板块",这是一件好事。《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不仅  相似文献   

5.
以国际法为视角,对和谐世界的构建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加以剖析,指出中国的和平发展政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良性发展,还有利于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力量在现有国际体系中的上升无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各种疑虑,为此,中国适时地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对外战略.然而,这种外交战略到底是否能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与作为主要调整和支配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律制度进行呼应与对接是其得以合法性存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与现代国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迄今为止已采取了36项维持和平行动。作为一种与法律相关的政治外交行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对现代国际法无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联合固维持和平行动与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集体安全制度、战争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几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法发展的新思路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在理论方面,应遵循以下两条主线:一是将中国的和谐与西方的正义、公平、平等、善意等原则相结合,构建完善的自然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二是将自然国际法与实在国际法结合,弥补以往割裂性移植西方法学理论的缺失。而在实践方面,应当建构适应于新世纪的实在国际法基本价值,促使实在国际法向符合自然国际法的方向发展。新的思路将即使中国国际法更好地融入主流国际社会,又使其具有独道特色;既有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原则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在中国经历了和平共处原则的创立、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三个发展阶段。正是由于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根据每个历史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 ,不断丰富和发展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 ,才使这一外交思想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为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选择了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现在,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和平发展必定会给东亚经济合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紧密相连的.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主要表现为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跨国公司作用的增强,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对于选择了和平发展之路的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机遇也是挑战.正在和平发展的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战略态度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行开放型的追赶战略.  相似文献   

12.
和平与发展仍将是 2 1世纪的两大主题 ,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要想在 2 1世纪实现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 ,首先要认识到国际法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的重要法律工具。其次 ,要维护世界和平 ,就要坚持国际法中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再次 ,促进共同发展也要坚持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最后 ,为更好地发挥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的作用 ,就要充分重视和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解读中国和平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又一伟大创新,是中国在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平发展的理论内涵是:和平是关键,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和终极目标,发展是物质保障。和平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平发展,作为对以对抗方式进入世界体系的大国崛起之路的否定和超越,具有旧式大国崛起无以比拟的世界接受度和进入力,因而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面对这一"奇迹",处于世界不同利益链接点上的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心态和认知,这些心态和认知设定了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推进中的若干待解难题。本文以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为背景主线,以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的推进为现实目标,重点探讨了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推进中的几大深层应对:"韬光养晦"待正解,"地缘冲突"待破解,"共赢困境"待化解,"崛起目标"待深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应急管理问题逐渐从社会“默默无闻的小角落里走了出来,在社会和政治辩 论中获得了核心的重要性”(?风险社会?作者贝克语),应急管理也逐渐占据了政府管理的“中心舞台”, 逐渐成为一门显学.随着两次公共疫情的发生,我国对于应急管理的研究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分野:在 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国内学界开始围绕“一案三制”展开研究,这是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阶段,许多 学者学习和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由于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绩,一些学者开始逐渐从中微观研究转向宏大叙事,更多地聚焦于自身制度优势研究,从本土实践 中获得汲取更多的理论资源.应当看到,宏大叙事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于具体应急实践机理的探究. 当前应急研究不仅需要顶天,还需要立地,需要从本土具体而微观的实践汲取技术养分.本次组稿就从 这个思路出发,聚焦于应急管理的局部实践问题,分别从基层应急预案、技术对应急的影响两个维度探 讨应急管理问题,以期给予读者更多层面的观察视角,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介入到应急管理的微观研究中 来.“涓涓不壅,终为江河”,让我们共同推进中国的应急管理事业.

主持人简介

许超,男,河南夏邑人,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系主 任,教授,博士,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 出版译著?美国矿山安全政治学?,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江苏省应急厅及地 方政府委托应急项目30余项,曾主持和参与多项江苏地方政府应急规划和预案编制 工作,为地方政府开设安全和应急管理培训讲座数十场.  相似文献   

16.
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进中的国际法呈现出从共处、合作到"共进"的发展趋势,但是其相互间并非一种代际关系或历史更替."国家间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国际法首先是国际共处法,国家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促使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并推动了国际合作法的发展.而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国际人权法的发展等均显示出国际法"共进"的发展趋势."共进国际法"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国际法色彩."共进国际法"的概念在全球国际法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明我国国际法研究正在为国际法学发展作出自己独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逐步迈入现代化强国阵营的中国,必须摆脱“国际法发展中国家”的状态,进而致力于建构“发展中国家国际法”。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认可法律、倡导法律、遵守法律的内容,不过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所以要在历史视野中明确判断法治中国的意义,在世界视野中确立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在知识视野中构建自主国际法理论与知识的核心地位。塑造“发展中国家国际法”,需要将既有经验与现实工作密切联结,明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定位,联合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凝聚国际法共识,并在适当的国际平台代表发展中国家阐述国际法立场。“发展中国家国际法”的基本思想需要借鉴“第三世界国际法路径”既有的妥当方法和深刻洞见,同时有所拓展和更新,从更具建设性的维度推进国际法的迭代升级。  相似文献   

18.
以改革开放为标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经历了被动参与半个国际社会的奠基准备时期到主动全面参与并融入整个世界的开拓创新时期。回顾这一艰难历程,我们认识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国家建设中必须适时把脉到时代的变化与走向,并依此反思过时与不合理的因素,适时调整对内对外战略选择,将国家建设带出狭隘思想理念的樊篱,最终实现对国家利益的务实追求和对外战略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和平发展”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广泛认同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道德价值观在国际政治中的运用,也是中国国际政治话语权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抵御工具,它包括三个逻辑层面:和平中发展、和平地发展和和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战略选择。东盟与中国地域相连,在历史文化上又有特殊的渊源,是影响中国周边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合作可以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构筑一个和谐稳定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但东盟组织本身内部的脆弱性、双方经济互补性不足以及东盟对中国缺乏足够的政治信任对双方的战略合作形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此,中国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加强经济上的合作与协调、政治上的沟通与互信,消除阻碍深化战略合作的阻碍因素,以确保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