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本文从语言、语汇语法两方面分析了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疑难点,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应进行母语与第二语言比较,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以排除母语干扰.  相似文献   

2.
赵喜桃 《唐都学刊》2012,28(2):89-92
真正直接制约语言运用的语境是言语交际主体头脑中所认知的语境。理解时对语境认知角度把握稍有不同,推理出的言语含义就会有很大差别。语境因人的存在而构成,我们自始至终应关注人们对于语境的能动适应,自始至终不能脱离语用交际参加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具体句子由抽象句子按照内容的要求转换而来。在转换中受到了语用制约。这些语用制约是表达重点的制约、语境的制约、语体的制约、语音的制约,实现制约的主要手段是语序的安排、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杨一丹 《学术交流》2001,(4):116-117
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里的一门新兴学科.语用学不同于"语义学".语用的交际离不开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语用的表达离不开语境,语境是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语用交际中,语言的习惯用法蕴涵着深层的、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5):39-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诸多特点,其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是一个显著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宏观上表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化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决策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改革开放新常态下,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这一特点,对于自觉地应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改革开放中的各项工作具有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话语现象,它形成于言语交际过程中.隐喻话语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且关联原则对隐喻的使用和理解起支配作用.对隐喻的理解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语境寻找最佳关联,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话语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慧蓉 《学术交流》2004,(12):153-155
时尚词语和一般词语相比,具有独特的性质,含有更多的社会文化含义。时尚词语通过创新、起用旧词语、吸收引进等方式而产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记录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由此带来的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的种种嬗变。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它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人们的心理需求,适应了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语用得体的跨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标志,语用得体是语言交际的根本原则。本文拟就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语用差异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探讨语言运用得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龚柏岩 《学术交流》2004,(5):133-135
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大理论,它在语用学对意义的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境是决定词或话语确切含义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具体说包括话语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是最基本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具体运用。由于语言自身具有多意性和模糊性,在具体交际过程中需要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意义。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合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分析,就难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0.
邓慧蓉 《学术交流》2008,(3):148-150
外来词同义译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当代同义译名现象的产生与音译词的流行是分不开的,它主要表现为音译词和意译词并存.同义译名现象生动地展示了当代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侧面,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高效率、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能使我们感受到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变迁.同义译名互为补充,在语用中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语境差异,为汉语提供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际需要.同义译名为汉语增加了许多同义词组,成为汉语产生同义词语的一条新途径.同义译名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能被简单地视作语言的累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界历来把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主要界定为诉求“特殊与差别待遇”之举。然而,晚近新兴国家不断崛起,与发达国家间经济实力差距趋于缩小。于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开始向发达国家主张“平等与无差别待遇”。此等新路径的开辟,可能意味着正在推动继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一度潮落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将再掀高潮。有鉴于此,学界在继续研究传统路径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此等新路径的开辟对和平发展之中国的意义,从而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参与重构更加公正之国际经济秩序斗争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2.
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而且经济现象是比自然现象更复杂的社会现象,由于有人为因素的参与,可能产生完全新型的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性质。以股票市场为例,从振动力学的视角分析股票市场的非线性的性质,找出导致股票市场非线性的因素,形象地定义在股市非线性系统中的股市质量、股市弹性、股市阻尼及股市激振力,从而定性地分析这些对股市价格波动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恩施双龙村的田野研究,认为女性既不是传统所认为的无主体的“他性”存在,也不是一些学者所认为的,是多种生存策略所体现的理性主体。女性的自我首先是一种情感主体,这种情感主体具有包容性和排他性双重特征。女性自我对于社会的意义在于:女性情感主体的包容性给乡村社会的整合赋予心理与实践的基础,而女性情感主体的排他性则给突破乡村社会既有规范与习俗创造了空间。女性通过一种“柔性的风格”参与了整个社会的建构。

关键词: 他性自我情感主体柔性的风格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of our fieldwork in Shuanglong Village of the Tujia ethnic group in Enshi, Hubei, we find that woman is neither the subjectless existence of “otherness” as traditionally regarded nor the rational subject embodying multiple survival strategies as defined by some scholars. The female self is primarily an emotional subject with the dual feature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emale self for societ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inclusive aspect provides a psycholog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society, while the exclusive aspect creates a space for breaking through this society's existing norms and customs.  相似文献   

14.
法治的实质: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福胜 《求是学刊》2004,31(5):75-80
人是自由的存在物 ,也是遵循规则的存在物。自由和秩序的需求源于人类本性 ,人的个体性彰显为自由 ,人的社会性体现为秩序。法治是法律运行良好的“法大于权”的生活方式 ,法治的核心价值是自由 ,法治的基础价值是秩序。法治的自由与秩序价值难以在静态中达到平衡 ,法治的实质是寻求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章益国 《求是学刊》2007,34(2):133-138
历史学有科学与艺术两重性,而我们一直仅以科学范式研究传统史学。中国传统史学是一种具有前科学性质的诗性史学,可以置之于艺术性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传统史学的几个重要理念都可以在这一前提下重新审视:“尚简”观念呈现了艺术观念对史学的结构性入侵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史意”不仅是“意义”是“意味”,不是指可以陈说出来“史学理论或历史观”,而属于无法言说的默会知识;“圆神方智”这一“史体”分类也不是体例之分,而是体类之分,而且可以与“艺术科学”对译。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处于建构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的关键期。城市是一个空间有机 体,是人类文明要素的空间化有机聚集;城市意义是城市有机体的伦理纽带,一个没 有意义归属的城市将充满风险、冲突频发。在建构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使城市整合 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共同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的内在要求。重构城市空间,从 城市物性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整合性与互动性出发,建构合理的“空间—伦 理生态”,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现实路径;以社区、社会组织等为载体,合理推进 以意义为纽带的集体行动,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伦理选择。

关键词: 城市本性?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空间生产?城市正义

Rapidly urbanizing China is at a critical perio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meaning and order. The city as an organic compound of space represent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in space of the elements of civilization, while its meaning provides the ethical ties that link these elements to form an organic whole. A city without a locus of meaning will be buffeted by risks and confrontations.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prosperity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ity as an ordered community of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 as its physical forms take shape. An important practical path to achieving this aim is restructuring city space in a rational “spatial‐ethical ecology” based on integrity and interaction of physic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urban space, by means of collective action knitted together by meaning and carried out by communities and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恩施双龙村的田野研究,认为女性既不是传统所认为的无主体的“他性”存在,也不是一些学者所认为的,是多种生存策略所体现的理性主体。女性的自我首先是一种情感主体,这种情感主体具有包容性和排他性双重特征。女性自我对于社会的意义在于:女性情感主体的包容性给乡村社会的整合赋予心理与实践的基础,而女性情感主体的排他性则给突破乡村社会既有规范与习俗创造了空间。女性通过一种“柔性的风格”参与了整个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State governance and global governance are two intertwining asp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 order. A peaceful, prosperous and equitable world order encompasses internal order of sovereign states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s. Effective state governance nurtures internal order of sovereign states, eschews internal disorder, and prevents the spillover of negative externality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s. In this sense, state governance is the cornerstone for constructing world order. In the meantime, effective global governance constructs world order and assists sovereign states in constructing internal ord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 order, different ac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s represented by sovereign states inter alia must cooperate with a view to dissolv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nd policies among states, managing global public domain, responding to common challenges and sharing responsibilities in assisting internally disordered states to govern effective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contributed its distinctive par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 order by means of responsible state governance and global partnership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9.
周桂君  王萍 《求是学刊》2006,33(6):110-114
从语用学角度对诗歌进行解码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的有效手段。文章以济慈的诗《秋颂》为例,探讨了语境、语用主体与诗歌意义构建之间的关系,认为《秋颂》不仅颂赞了自然之美,也是一首故土之颂和生命赞美诗。对于语境和语用主体的灵活运用,又使得诗歌拥有了使其艺术之美任意驰骋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的背景和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接近中国传统智慧的轮廓。现象学给予我们这样一个知识背景:直观是知识的奠基。直观必须在一个场域中进行,大的气度与格局成就大的主题化。今天,面向事情本身的本质直观,需要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相应的心性修炼和修养。而经过现象学阐释的中国传统哲学则更加具备知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