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条件或基础,这种条件各要素的有机组合和作用,构成这种文化的生成机制。一种文化的生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文化的特点、内涵、类型和发展过程,本文结合土家文化的内涵就土家族文化的生成机制加以探讨,并就这种生成机制和今土家族文化具有较高的文明程度以及土家族文化独立发展的关系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荆楚大地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而极富地域特色的湖北风俗文化。在长江中游这一特定的文化圈中,各个时期的人们以独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育发展着湖北风俗文化。湖北风俗文化的生成机制包含二方面的意义:一是一般性或普遍性的机制,二是地域性或民族性的机制。所谓一般性或普遍性的机制,是指与全国形势相一致、其它区域也普遍存在的生成机制,而地域性或民族性的机制则是指具有湖北区域特色的生成机制。前者主要是人文的开发与发展,后者包括荆楚遗风、移民习尚及邻区风俗的浸润,即湖北风俗文化的传承、吸收与融合。本文着力于对后者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历史中的红色文化是反映和服务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政治文化,它所承载的政治理想、思想观念、爱国情怀和道德诉求,与当前我国正在建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容上有着天然的联系。以文化生成理论为视角,从实践基础、主体建构、文化理论渊源、方法路径以及动力机制等方面探究红色文化的生成机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艳花 《南都学坛》2004,24(2):53-54
在“关于‘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对话”中 ,黄子平、陈平原与钱理群认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担负着过重的历史责任 ,在整体上认识价值大于审美价值 ,并把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特定的历史条件 ,对作为创作主体的 2 0世纪中国作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却只字未提。这种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外部历史条件的作法给人一种错觉 ,似乎 2 0世纪中国作家是完全无辜的 ,从而回避了对创作主体的反思与批判。实际上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之所以在整体上认识价值大于审美价值 ,作为创作主体的中国作家应当负主要责任。在整整一个世纪的精神历程中 ,他们不断地对国民性与自我进行改造 ,但实施这种改造背后的文化心态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造。尽管他们在作品中采用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形式甚至是新的观念 ,他们的创作心态却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局限之中 ,延续着传统士人的理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先秦文化传统与汉代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文人有着极强的二重心态 ,一方面他们表现出一种境界阔大 ,气魄恢宏的盛世豪情 ,另一方面又显示出一种怨愤、压抑、苦闷的情绪。究其原因 ,学界多局限于对单个文人的研究上 ,而少有人从文化传统上进行总体深究。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解。认为王者一统天下和战国士文化两大文化传统导致了汉代文人独特的二重心态  相似文献   

6.
北大荒文化的生成是有其特殊机制的,它的最初孕育有其特殊性,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军旅文化)突进式地植入,并直接成为这一地域的核心文化和主流文化。北大荒文化的生成发展也有其特殊性,历史上两次成规模团块状人群的进入,形成了军旅文化、中原文化、城市文化三种文化相互叠加累积的多元化文化结构。北大荒文化的外显形态也是特殊的,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元素对期权腐败的产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诱掖作用,其中当官发财、违规逾矩、感恩图报等是期权腐败产生、对贪腐行为容忍乃至放纵的思想根源和犯罪掩护。防止期权腐败不仅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制约,加大惩治力度,还要努力消除传统文化中助长其滋生和蔓延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小农经济、专制主义和血缘宗法关系“三位一体”的结构;它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历史生成;传统文化价值评价的尺度是社会历史实践;传统文化的转型是文化特质的变化,而其变化的基础是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变,前提是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阮氏家族文人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但因生逢魏晋乱世以及道家思想的影响 ,皆由儒而玄 ,或玄儒双修 ,由此而形成了一些共同而复杂的心态特征 ,即 :既明哲保身 ,谨慎处世 ,又越礼狂放 ,纵情肆志 ,追求弃绝文明返归自然的真的境界。这些心态特征作为对伪善礼教的反抗 ,对个体自我的肯定 ,有着深沉的精神内涵 ,是魏晋文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百家争鸣”之后今古经文学派并存的秦汉尤昌。我们以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心态文化──之所以辉煌灿烂、延绵不绝,秦汉训诂专著的承传作用不可低估。本文拟以《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为例,就其对传统心态文化的影响的方式、途径、范围、程度、意义等略陈管见。一、影响的方式首先,有必要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指的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①主要着眼于以汉语为通用语的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政治人格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探究传统政治人格的社会生成机制将为顺利实现这一转型提供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这不是全凭着自然条件的得天独厚,更不是命运的赐予,靠的是传统文化所培养的全民族的优异心态。全面考察历史,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不乏颓废、封闭的糟粕,使民族心态中含有保守、消沉的因素。但是,我们从其重要构成部分——道德、政治、文化观念中去探索,不难发现,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经过数千年来的沉淀与积累,形成了支撑这个文明古国的优异心态,那才是主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具有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 ,因此 ,对待外来文化总是持着鄙薄的观点、漠不关心甚至拒绝的态度 ,他们总是相信儒学是天经地义的万世不变的“圣人之道”。甲午战败使中国人意念中的“东方大国” ,不但败于首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西方列强 ,而且败于同为黄色人种 ,19世纪中叶又一起饱受列强欺凌且吸收盛唐文明的乳汁发育成长的“蕞尔岛国”日本 ,败得是那样惨 ,条约又那么苛刻 ,这大大出乎国人的意料之外。创巨痛深 ,举国若狂。甲午战败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 :传统的儒学思想熏陶下中华民族劣根性暴露无遗 ;导致近代中国思…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心态     
文化心态是人在过去经验基础上产生,并对主体在处理与之发生文化联系的情景和客体的行为上起着控制性影响的准备性心理状态。文化心态的形成不仅有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作基础,更重要的;还有这种主观心理结构和能力相对应的外界文化信息。文化心态具有自控制性(自调节性),评判性、指向性的特征。文化心态分为个人文化心态和社会(阶层、群体)文化心态,文化心态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变革时代,人的文化心态均处在调整和重构之中。  相似文献   

15.
清江流域民族文化生成机制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流域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多种文化的滋养影响下形成的,它具有古老、开放、浪漫、兼容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探讨词体生成 ,是历来词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诗源说和乐源说都有偏颇。本文在对四言、五言、七言诗体形成与音乐的关系以及隋唐燕乐歌辞发展的宏观观照中 ,得出词体确立是诗乐离合嬗变发展的产物。从而说明词主要是在音乐的带动和诗乐结合传统的滚动发展以及文人歌伎联手催生等一系列社会文化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同时也力图对词的含义作出较为科学的界说 ,揭示出我国韵文学发展的某些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社会形成的人们对法律问题的政治性心态、调和性心态和道德性心态构成法律心态的典型形式。这些与"一切以法律为唯一准则"的现代法治理念形成冲突,在对传统法律心态进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在肯定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批判其中的不合理成分,用现代法治理念对传统法律心态进行改造,以形成政治问题法制化,利益主体确定化,道德问题法律化的现代法律心态。  相似文献   

18.
研究立足传统村落文化的“母体”特质,把其作为“文化母本”的概念。分析传统村落“文化母本”所具的母体意蕴与文化系统特性,探讨其文化生成的特质及现代转化的方法。从生成论与系统论角度,将传统村落文化视为文化生发的起点和“冶炼场”,为人类的繁衍与文化的生发提供孕育场和滋养力,是民族文化的孕育之源。传承和发展村落文化,是实现乡土文化资源的共生与转化利用的新路径,是促进和培育现代乡村家园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感伤文化心态沉风郁达夫出生在书香世家,故乡在山清水秀的富春江畔。他微弱而沉哑的第一声啼哭,就铸定了他一生的命运被哀怨相缠。“风雨如磐暗故园”的社会现实,又使他过早地成熟过多地郁郁寡欢.再加之父丧家寒,家境维艰,使他只剩下的一点点母爱也被无情的...  相似文献   

20.
1921年6月,闻一多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一文里说: 我想温飞卿、李义山这派人底思想根本上已经受毒了,所以他所见所闻的无往而非“章台舞絮,陌巷飞花”,这便是俗语讲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这种诗家究竟是时代底畸形的产物。有人说义山底作品是“美人香草”之遗音,未免污辱屈原的人格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