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人对叶小纨的生平及作品作过较为详尽的考证。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叶小纨的出嫁时间、《鸳鸯梦》杂剧的版本情况以及诗词作品情况均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吴江叶氏家族文学成就卓著,以沈宜修为中心,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为旁衍的女性创作尤令人惊叹.得益于家藏典籍、诗学为主的闺阁教育、群居切磋的家庭氛围以及生活空间的拓展,叶氏女性学殖深厚,视野开阔,娴于用典.她们常选择富于技巧性的文体以述怀,比如连环、回文等.沈宜修、叶小鸾以身体为书写对象所作的艳体连珠,彰显出她们对于女性美的妙赏.  相似文献   

3.
何珮珠是清代徽州女性诗人、戏曲家。其名字、生平、家世及著述版本在学术界妁存有争议。通过对她及其姊妹诗文集的考察,可以进一步确认其名字、生平等基本情况。何珮珠的诗作受正统诗教的影响,创作追求雅正之音,且能于闺阁、家庭事物吟咏中展露女性诗人的才情。其戏曲创作受《牡丹亭》、《鸳鸯梦》、《乔影》等剧作的影响,承接了晚明以来的女性戏曲家“拟男”的创作风气,并在这种题材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认知。  相似文献   

4.
吴江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质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一个著名的文学世家,除了以沈?为代表的男性成员在传统的诗文及戏曲领域内取得的辉煌成就外,女性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沈宜修为核心的女性作家群具有鲜明的家族特质,她们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大多为母女词人、姐妹词人、妯娌词人、姑嫂词人;她们在创作中互相唱和,情感上互为慰藉,生活上彼此帮助,作品中萦绕着浓烈的亲情和特殊的愁苦,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午梦堂气质"。这与吴江沈氏深厚的家学渊源、文学世家的联姻、家庭教育、作家闺中酬唱及晚明东南地区家族女性创作的繁荣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文章欲从《歌代啸》的署名虎林冲和居士入手,来考证晚明杂剧《歌代啸》的作者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论证,最终得出:虎林冲和居士当是徐渭,而《歌代啸》的作者应该就是徐渭。  相似文献   

6.
略论明清吴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江苏吴江沈氏世家,在晚明至清初这百余年间,先后有女作家二十余人.这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在这二十几位女作家中,既有诗人、词人,也有散曲家、戏剧家,其人其作,表表一时.研究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的发展史,对沈氏世家之女作家理应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女狱花》《黄绣球》是晚清新女性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塑造了许平权、黄绣球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女豪杰形象,蕴涵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表现了晚清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女性意识与思想观念的崭新变化。新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出现,是一定的文学传统、文化背景及其民族心理的积淀和启迪,也是作家思想观念与创作动机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8.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戏曲《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据元代同名小说《娇红记》改编而来的,通过比较戏曲和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异同,可知戏曲在借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对"情"作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和丰富的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进一步突出了人物个性意识的觉醒,体现了鲜明的晚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吴江叶、沈两大家族的联姻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 ,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连续三代共有四对夫妇通婚 ,他们分别是叶绍袁与沈宜修、叶小纨与沈永祯、叶世与沈宪英、叶舒颖与沈树荣。这种累世联姻将他们各自家族深厚的文化修养、传统教育方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对他们自己及子女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对于女性的热情关注与想望是值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知识界提出的“女中华”命题尤具典型意义。此说首见于上海《选报》的一则报道,后经金天翮在《女界钟》一书的引述,以及《女子世界》杂志举办的主题征文活动而获得关注。因为话语形式本身的开放性,所以在启蒙者言说与文学书写中存在着微妙差异,由此形成独具意义的张力空间。聚焦于“女中华”这一独特的社会性别符号,梳理它从产生到传播的具体过程,讨论晚清知识界如何借此参与女性的想象与再构,并力图揭示其与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深刻关联。  相似文献   

11.
从《红梅记》说到鬼戏周朝俊的《红梅记》是晚明一部重要的传奇作品,由于“其词香,其调俊,其情宛而畅”(王稚坚《叙红梅记》),在当时就饮誉剧坛,戏曲大师汤显祖亲自评点,吴江  相似文献   

12.
明末,以江苏吴江叶绍袁、沈宜修夫妇为中心的“午梦堂一门”尤以女性文学成就而著名。叶、沈夫妇的三女叶小鸾可谓是这群才女中的佼佼者,不幸早夭。其母沈宜修作有《季女琼章传》,对小鸾身上所表现的德、才、色曾大加褒扬。其实,这些美质并没有给小鸾带来有别于传统女性的的命运和地位的改观,相反从中却反映了明清时代才女的生存更富有悲剧性意味。  相似文献   

13.
英国女剧作家卡里尔·丘吉尔的戏剧创作,通常将女性放置在广阔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时代变迁中来考量,以跨越时空的艺术构思,使用社会主义的、历史主义的视角,描绘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以丘吉尔早期女性主义代表作《天之骄女》为个案,对其写作所产生的缘由、剧作的现实观照与历史意识等方面进行考察、论述,进而揭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后期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特别是江南地区才女文化的发达,不仅给文坛注入了活力,也为男性文人创作佳人故事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叶宪祖《鸾鎞记》不仅成为晚明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生活的艺术剪影,而且在明末演出亦颇受欢迎,直到清初还在搬演,舞台影响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晚明时代家庭知识女性和非家庭知识女性分别生活在两种界限分明的生存空间中,前者公共空间私人化,后者私人空间公共化,尤其是后者,对非家庭知识女性产生极大影响。晚明非家庭知识女性的生存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市井、青楼等公共场合和官吏、士风、市民口味等与非家庭知识女性生活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晚明非家庭知识女性的生存空间有其特殊的生成背景,这些背景和生存空间一起,对晚明这些知识女性的文学修养、艺术才华、气质韵味、价值理念产生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渭(1521-1593)是明代著名的剧作家、画家和诗人。本文立足于他的杂剧《歌代啸》,并参考其它戏剧作品、戏曲理论以及艺术作品,探讨晚明"混音"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杂剧《西游记》是蒙古族剧作家杨景贤所著,在西天取经故事的发展演变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西游故事是再生型神话,用坎贝尔的英雄历险模式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再与吴承恩本小说《西游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杂剧《西游记》的英雄人物是唐三藏,而小说《西游记》的英雄人物则是孙悟空。  相似文献   

18.
晚明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时代。晚明世风的转变有着厚实的哲学基础,其世风表现为越礼逾制以及种种张扬个性的鲜明特征。晚明世风对文学的影响是突出了言情内容,使晚明文学成就裴然,并对后世发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当代,晚明文学的痼疾也呈日益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编著的<太霞新奏>是晚明一部重要的散曲选本,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吴江派散曲家推上了晚明曲学领域的前台,使之成为晚明散曲家中新的生力军.同时,<太霞新奏>通过具体作品较为系统总结了吴江派散曲理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曲学意见,丰富了沈璟、王骥德的曲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由本刊主编、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所长徐子方教授主持的江苏省“九五”规划社科基金课题《明杂剧史》(项目批准号:10—3007),不久前通过了省社科规划办组织的专家组验收,3月份下发了结项通知书。 该课题作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个人项目,是在主持人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作为中国古代戏曲一个完整发展阶段的明杂剧发展规律进行的宏观探讨。在此之前,明杂剧研究,尤其是明杂剧史发展规律的研究一直是古代戏曲研究薄弱环节,真正理清脉络、勾稽规律、体例专门的明代杂剧发展史,至今未曾出现。而这恰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