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 古今中外的一切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都是同加强法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历史上有过三次著名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即:秦朝商鞅变法,宋朝王安石变法,清朝戊戍变法。这三次改革都是通过“变法”——修改或废除旧法中障碍改革的法律规范,制定颁布改革的新法,来指导和约束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之符合改革的需要。 历史上的“变法“,不仅包括制定新法,而且包括法制宣传和法律教育;建立法律机构和设置司法官吏。改革派都主张依法办事,主张严刑峻法。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王安石变法的“理财”观以及对北宋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均已为历史所肯定。但是,在人才问题上,王安石推行对太学、对科举、对考课制度的改革,倡导推行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在政治上站在大官僚地主的立场上,反对王安石变法,主张祖宗之法不可变,因循保守。但在法律思想上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诸如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信赏必罚,严于责官和执法者必先明立法之本意等,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以刑去刑”的重型主义思想也应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辩证地评价。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是一位曾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誊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曾为挽救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领导进行了一次著名的熙宁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是王安石在变法改革中提出来的重要的法律思想。他说:“夫聚天下之众者莫如财”,维持国家的政治统治,最重要的是有财。“理财”,是王安石改革的核心思想,他希望通过“理财”。挽救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接着又说:“治天下之财者莫如法”,治国理家的财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律,故其为“理财”制定了一系列新法,有:均输法,农田水种法、  相似文献   

5.
李悝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其变法内容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变法的成功也有其深刻的原因,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深入而精审的分析,充分说明李悝变法不仅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而且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李悝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它给后人留下了一些重要启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李鸿章的洋务纲领不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而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自强是李鸿章洋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变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变法是对历史上主张变革的统称,其内容与目的因变法者所属阶级、时代和历史条件不同而各异,把变法视为纲领不妥。李鸿章的变法是要改变清廷的某些旧法度,要求对科举制、军制和官制作某些变动。李鸿章变法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影响。军制和官制改革是使兵为将有,疆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造成封建割据势力膨胀,对外战争调度失灵。不管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还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都不能视为中国近代化的纲领,中国不可能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有独立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大小改革不可胜数,其中著名的、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就有数十起之多。所有这些改革,其目的大多是想通过改革图存求强,然结果却成败各异。究其原因,固非一端,但如王安石在为变法而写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所说,“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巳”。可见,影响改革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才问题。纵观数千年的历史经验教训,改革能否成功,从人才因素这一角度看,主要取决于这样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几方面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经济立法史是一门介于法律、经济和历史的边缘学科。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逐渐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重视,也相应地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众所周知,对比分析法是剖析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方法。在实现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了解和研究东西方各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但也应该看到,中国有其传统的经济发展历史,特别是各个历史变革时期,经济改革家及时地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经济关系,实行“变法”、“改制”,其成败亦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儆戒之处。由于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除了对现实的情况有所了解外,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在戊戌时期的改革主张及实践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练兵主张及实践;二是变法主张及实践。小站练兵是我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他的变法主张比较务实,且与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四世纪末,即战国中期,赵国国君武灵王在各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相继变法浪潮的推动下,奋力图强,进行改革。他吸取我国北方草原人民创造的“胡服骑射”的先进经验,在赵国实行“变服骑射”。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这是一次有名的军制改革。围绕着这次改革,儒法两家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关“胡服骑射”的论争,对于批判儒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反动观点及其复古倒退路线的反动本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大国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最早的是魏国实行的李悝变法,继之有楚国吴起变法,泰国的商鞅变法。此外,还有韩国申不害的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等,其中时间最晚,但改革较为彻底,卓有成效,影响较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相似文献   

12.
从一八六一年开始的洋务运动,到一九○一年以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而结束。这一年,清廷发布“变法”上谕,推出了“维新新政”。一九○五年九月,清廷又颁发了“预备立宪”上谕,准备“仿行宪政”。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中,清政府实行的这几次时间上前后衔接的改革措施,它们之间有无内在联系?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一、洋务运动、维新新政、预备立宪前后嬗递的思想体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体西用”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互相矛盾、交互作用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企图用新的更有效的手段维护其统治,然而最终被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潮流裹胁而去这一历史景象在观念形态上的写照。十九世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洋务纲领和变法思想探讨刘铁君,王承仁本文认为;李鸿章的洋务纲领不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而是“外须和戎,内要自强”;自强是李鸿章洋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变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变法是对历史上主张变革的统称,其内容与目的因变法者所属阶级、时代和历史...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四世纪八十年代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对楚国历史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总结这一历史现象,一方面要弄清变法产生的背景,即楚国国情之所然,另一方面又要弄清既是符合楚国历史发展的一场改革,为什么时仅一年就夭折了,以求“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上阐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在北宋熙宁年间的变法,因哲宗“元祐更化”而失败。因此,史学界对王安石变法历来褒贬不一,就连一些力图对变法作出恰当评价的文章,也只是肯定这次“变法起了一些积极作用”、“是有成就的。”其实,王安石变法是整个封建社会中一次突出的以“理财”为中心的改革运动,正是由于这次变法中表现的不容忽视的理财观念。列宁才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我们研究、肯定这次变法中的理财观,对于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具有重  相似文献   

16.
从爱国走向维新:刘光第思想发展轨迹宋兴华刘光第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作为一个正直清廉的土大夫,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步入中国近代改革的历程,最后为维新变法献出了生命,年仅三十九岁。对于这位爱国维新人物,史学界的评价并不一致。以往有一种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历史上几次重大改革即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戍维新等的历史背景、改革内容的分析、历次改革的特点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总结这几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社会改革的周期性,为我国当前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赵武灵王与“胡服骑射”林永光战国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确立、兼并战争此起彼伏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的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社会改革运动,形成了一股力量强大、不可逆转的变法革新浪潮。这一历史潮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9.
吴起(?——公元前三八一年),战国时期卫国人,先后在鲁、魏、楚等国做过官,战国初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吴起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积极支持和参加新兴地主阶级的变革。在魏国期间,他协助李悝实行变法,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推行“尽地力”,“善平籴”等经济政策,发展了封建经济,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  相似文献   

20.
“贞观之治”与治吏反腐魏春艳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强盛的朝代,也是在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影响巨大的一个朝代。它的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认真地总结并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在“安人宁国”方针的指导下,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