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震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2):44-46,107
利用1978—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城市化进程及其区域差异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不同,东部城市化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城市化中期,工业化水平对城市化的贡献作用变弱,第三产业逐渐取代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中部城市化进程晚于东部,城市在推动工业发展的作用应越来越明显。西部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初期,优惠政策、工业化发展对西部的城市化进程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中国的城市化滞后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错位的结果 ,反过来也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滞后显著加大了农村的人口负担 ,加剧了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紧张关系 ,恶化了农村乃至全社会的生态环境 ;城市化滞后使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 ,影响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低下的比较收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市场的开拓 ,并迫使农民大量涌入城市 ,给城市管理带来严重的冲击 ;城市数量不足还减少了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 ,影响了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快速推进不仅是平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要求 ,也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处于均衡状态的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中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过程都证明了城市化进程与就业结构的互动机制.但是,作为后发的工业化国家,中国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的城市化率,另一方面,劳动力就业结构偏差显著.城市化滞后与就业结构偏差的结果,制约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调整与转换,也制约了城市化的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4.
赵祥 《江淮论坛》2014,(5):44-53
本文基于熵值法的实证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城市化水平失衡以及城市化各维度之间的发展失衡。首先,我国城市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中部—东北—西部”渐次降低的发展态势,东部沿海地区在各分项城市化发展上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其次,我国城市化各维度发展也严重失衡。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失衡最为明显,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与社会城市化之间的失衡情况最为严重,中部地区的土地城市化速度最快,与产业城市化之间的失衡情况最为严重,西部地区各分项城市化的水平均不高,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城市化水平过低,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有效支撑不足。同时,社会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是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主导城市化维度,土地扩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进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引导力量;而以人口城市化为主导维度的城市数量最少,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本文还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西部开发的重要依托,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而且有利于尽快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社会的现代化水平。 一、加快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现代化战略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先行,有序推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应以现有城市和正在开发的资源基地为依托,沿铁路、水路、高速公路推进,逐步形成若干个以现  相似文献   

6.
从农村寻求突破口对中国来说具有普遍意义 ,目前的西部大开发更是如此。从西部农村选择开发突破口 ,关键在于寻求西部地区相比较东部而言的滞后点 ,这就是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太低 ,因此 ,加快推进西部农村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应是西部大开发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蒋嵘涛  李琳 《云梦学刊》2005,26(4):62-65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既是调整农民就业结构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而大力改变农民观念,创新和发展农村教育,从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则是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也是指人口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伴随城市化进程,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与城市化进程是并行不悖的。这里的问题是,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笔者认为应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别于东部地区,走培育中心城市带动小城镇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于志涛 《兰州学刊》2012,(7):174-178
随着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很多农耕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骤升,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心理问题,减少负性社会行为发生,成为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成渝两地部分失地农民的调研和访谈,深入挖掘西部地区失地农民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根据我国实际,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心理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史哲》2000,(6)
加拿大的城市化与欧洲和北美历史进程有内在密切联系 ,也形成某些特殊优势和政策。在加拿大 (尤其西部 )城市发展中 ,地方因素和社区精英起了关键作用。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加拿大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取决于人口流动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城市化反映了新型社会组织结构的扩展 ,是一种高度地方化的组织向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地域体系演进的过程 ,以此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城市扩张与农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以西部城市扩张所产生的土地征用补偿问题为切入点,讨论西部城市扩张过程中存在的征地及征地补偿问题,重点分析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和土地补偿机制,探寻征地补偿制度创新,以期能推动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城市化水平与速度进行数量分析发现:当前广西的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中下水平,并且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同时还滞后于常态下的城市化水平;近年来城市化以年均1.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基本适合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法,估计广西城市化进程还将保持较快发展趋势,城市化率将以年均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结构始终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绕不开的深层矛盾。我国的城市化也是被广泛探讨的热点问题。通过回顾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化道路的演化进程,挖掘其阶段性的特点及内在原因,探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作者分析了西部城市化水平低,人口增长率高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阐述了提高城市化水平是降低人口增长率与提高经济总量的重要途径;并就西部地区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出建设性的思考与对策,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农地产权制度等配套改革,这些改革将最终推动西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分析了西部城市化水平低 ,人口增长率高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阐述了提高城市化水平是降低人口增长率与提高经济总量的重要途径 ;并就西部地区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出建设性的思考与对策 ,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农地产权制度等配套改革 ,这些改革将最终推动西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别从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两个维度,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和相似性系数两项指标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全国及世界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定量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进程和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虑新疆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及新疆城市化水平等五个方面的标准,由于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受政策影响较大,因此以人均GDP、就业比重、工业内部结构作为主要依据,以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作为辅助依据来判断,新疆工业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初期阶段特征,新疆工业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迈进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科技服务业与城市化进程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两者的进化曲线进行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协调机理,然后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和VAR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全国31个省市科技服务业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综合评测,结果表明全国城市化与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严重不协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协调度较高,西部偏远地区城市化与科技服务业发展脱钩,为此,本文根据各地区城市化与科技服务业协调程度不同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西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揭示西部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西部人口城市化水平总体不高,内部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增长与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对人口城市化水平提升具有不同的拉动效应.西部中小城市应率先放松户籍管制,刺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预期收益、机会成本和不确定性的视角对我国大规模的劳动力"两栖"迁移现象做出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两栖"迁移是城市化的过渡形式,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的合理选择.但是,"两栖"迁移规模与城市化进程相分离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城市化政策的着力点应充分考虑城市化过渡阶段的现实,建立起科学的农村劳动力"两栖"迁移的内在转换机制,进而降低转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高低工资市场的回报率,并利用内在价格机制和政策杠杆来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