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同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键在于寻找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点。这些结合点就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混合经济。通过这三个结合点,才能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地结合为整体,从而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质的保障和量的扩张,开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商品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建设福利国家的过程中,在实现社会和谐方面曾取得巨大成就,达到了类似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效果.虽然其在价值理念、制度环境和社会目标等方面都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瑞典民主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经验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引领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公有制为主体”为和谐社会构建确立了正确方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为和谐社会构建注入了不竭活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解读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汉兵 《兰州学刊》2004,12(4):103-105
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经济范畴,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选择主要应根据生产力的具体特点.我国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具有其内在的弊端.当前,无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巩固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都客观要求"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本内容,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人所共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基础上的新型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是两张皮,也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是将市场机制有机的引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运行之中,引入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管理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是融为一体的.我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体制保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邓小平立足于现实、以独特的视角从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是以初级阶段理论为依据,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二是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依据,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三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依据,从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看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程必定对公有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不是改变公有制,而是寻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使公有经济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发展、壮大。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构造方面所形成的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为公有...  相似文献   

9.
中国转轨经济中劳资双方冲突与矛盾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借助马克思关于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一般理论,揭示出隐藏在资本总公式背后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的矛盾,继而结合博弈论的基本观点对其进行博弈分析,探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合理路径.整体而言,我国公有制条件下的劳资关系是较合理的,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形态中隐藏了大量劳资矛盾,存在着劳资关系的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实之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明 《理论界》2009,(1):44-45
构建和谐社会,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互动共进、和谐统一的历史过程.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理想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分化.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市场经济建设到和谐社会建构,只有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政府和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和客体。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首要问题和基础,形成和贯穿于其中的市场和政府及相互关系是其主题和核心,具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理论和道路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翔莲 《江汉论坛》2007,4(5):45-48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两类矛盾的状况决定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建成和谐社会.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奠定基础;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和方针,努力实现国内政治关系的和谐;探索正确处理经济关系的途径和办法,努力实现经济的和谐;提出"双百"和"两用"方针,努力实现文化的和谐.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具有平均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色彩,他对和谐社会的探索最终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条件、分配方式和结合方式明显区别于马克思所预言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公有制。一方面,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结合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又存在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市场环境中。这些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公有资本形式的可能性。市场经济的改革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国有经济在公司制改革中采取了国有股份资本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也在与市场经济的衔接处产生出集体资本。由于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并存与混合,政治经济学需要范畴创新。文章利用资本的形式规定性与内容规定性的区分,解释了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共性特征与根本区别,从理论上重新界定了涵盖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资本一般范畴。  相似文献   

15.
试论和谐社会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文兵  邱华德 《理论界》2006,1(4):56-58
公平和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逐步树立和实践“公平与效率并重,优先保证基本社会公平”的原则。要从发展理念、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认识和解决新时期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部分政权的资本化和部分资本的官僚化,新兴官僚资本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焦点,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敌人.其中,官僚制或行政集权制是其政治制度基础,官文化或官僚政治文化是其思想文化根源.如何防止政权资本化和资本官僚化,以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克服官文化,以公有制经济克服官僚资本,以民主法制克服行政集权制,以民主的权威克服官的权威,就成为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关键环节,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目前,国内外对这个《决定》都非常关注。近几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以人为本”的要求下.相继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新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全会又为构建和谐社会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出台纲领性的文件作为全党、全国人民合力共建和谐社会的总动员.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从理论建构变成了现实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关系。在这三大关系中.前两大关系都是从生产关系上讲的.而企业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如果企业劳动关系失调.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职工的生存权由此而受到威胁.企业劳动关系陷入紧张和尖锐的冲突之中.怎能说是和谐社会呢?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泉民 《江淮论坛》2007,6(4):10-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解决的两大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有益的探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瑞典在和谐社会构建上取得的成就表现出极大兴趣,有关瑞典模式的考证,最初从所有制理论演变的系统研究,发展到现在着重对其相关政策制度的全方位考察,以期系统地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概括阐释,并从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中总结出其特点。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客观要求。最后本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