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7,(2)
在当前思想活跃和观念不断更新的学术氛围中,《三国演义学刊》第二期又和读者见面了。这一期《学刊》表现出更大的活力,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硕果之林无疑是一株新葩,代表了目前《三国演义》研究的新水平、新信息、新趋向。可以看出垦植于这一苑地的诸学者之潜心致志与积极的追求精神,也可以看出编辑者的时代意识的敏感度与艺术视野的广阔。它不是单一的“呈现”,也复合着“省思”和“启动”,有利于推动学术争鸣和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卷头语) 《水浒争鸣》编委会《水浒》的真人真事 王利器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 周绍良《水浒传》与《宣和遗事》 高明阁鲁迅的“施耐庵”为繁本《水浒》作者之托乞说无可置疑——兼忻关于施耐庵的墓志、家谱、诗文、传说之俱准征信 张国光宋江形象的分裂性、统一性及其他 唐富龄从《水浒》成书的过程谈对《水许》的评价 黄瑞云《水浒》四论 常林炎 常河《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 王齐洲谈《水浒》的“忠义” 葛楚英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发展 熊文钦 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 陈周昌《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 李法白 刘镜芙谈谈《水浒》的语言艺术 何士龙《水浒》的情节安排 林文山 相似文献
3.
过去评《三国演义》者,往往从“正统”立论。清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劈头一句就说:“读三国志者,当知有正统、闰运、僭国之别。正统者何?蜀汉是也。”现代评论者多有指责《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宣扬了反动的封建正统思想,认为应当批判;也有的同志认为《三国演义》的正统思想,“有属于‘人民性’的部分,也有属于‘封建性’的部分”。的确,对于《三国演义》正统思想的探讨,多年来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作品的主题、思想倾向和艺术形象,而且涉及在古典文学研究中辨别和肃清“左”的思想影响问题。因此,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三国演义》的正统思想,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笔者不揣谫陋,略陈管见,求正于论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4.
曲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
本院中文系词曲研究室《曲苑》编辑部编《曲苑》第二辑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刊为面向全国的戏曲史、曲艺史研究丛刊。本辑所收国内学者的论文,共28篇,26万字。如陈美林《关于李玉的生年问题》、徐扶明《鸣风记非王世贞作》、叶长海《孟称舜的戏曲批评》、陈多《一部罕见的古典戏曲悲剧论著》、陈晓鲁《戏曲舞台时空形式在关汉卿杂剧中的最初表现》、翁敏华《宋元南戏音乐歌唱三题》、许金榜《元杂剧的科诨滑稽》等,都在各自的研究范围内有所突破。以大量的篇幅刊登可供研究者参考的资料,也是该刊的突出特 相似文献
5.
傅承洲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情史》是晚明刊刻的一部小说选评本 ,但不自署姓名 ,只用龙子犹之名作序 ,笔者留心这一问题 ,据近期发现的新材料 ,认为《情史》辑评者为冯梦龙。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和《史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6,(2)
一、《史记》的可比性《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它的艺术成就是惊人的。数百年来一直烩炙人口,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其中一些主要故事和主要人物,几乎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在中国文学史上那些数不胜数的历史演义小说中,《三国志演义》可谓出类拔萃,风格独异。何以会如此呢?对这一艺术现象,作何解释、如何认识呢?前人也曾震惊于《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觉得并非一般稗乘可比,并试图从历史上探求这一艺术巨著的成因,罗绎某些迹象以揭示《三国志演义》这一艺术之宫的奥秘。有的认为民间艺匠的艺术编构影响了罗贯中;有的认为《三国志》等丰富的史料成就了罗贯中;也有的认为元末动乱的现实促进了罗贯中,如此等等,尽管这些看法亦不无道理,但却没有揭 相似文献
7.
谭良啸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
三国时期,豪杰并起。他们或革新政治,罗致人才,用智慧编织出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斗智故事;或治戎讲武,招兵买马,用剑戟勾画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在这种气势磅礴的政治、军事搏击中,涌现出一大批足智多谋的的文士和勇猛善战的武将。他们可歌可泣的经历构成了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罗贯中据此编著的《三国演义》成为我国古典名著,不仅深受我国人民喜爱,而且远播海外。 相似文献
8.
黄德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面对如画的山川、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我们都会不由得从内心发出美的赞叹!一部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历史,不正是人类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记录?它留下了不同时代探索的足迹,它谱写了人类理想的美的赞歌。 相似文献
9.
裴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今年9月,《赛珍珠纪念文集》(第二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为2005年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的文献集,收录了参会论文、开幕词、媒体报道、学术综述、会议照片等,全书30万字。本书为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编辑的第二本赛珍珠纪念文集,会长许晓霞、副会长赵珏任主编。镇江市人民政府许津荣市长、北京大学陶洁教授为文集作序。镇江市常务副市长江里程和王逢振、刘海平、郭英剑、姚君伟等教授担任顾问。本书收录了张恩和、江枫、刘海平、毛知砺(中国台湾)、汪应果、郭英剑、姚君伟、周锡山、熊玉鹏、朱希祥、徐清、王卫林、韩敏(日本)… 相似文献
10.
11.
李颖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超硬材料制造》是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的主干课之一。由于它本身具有理论体系复杂、内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是对该课程不断完善改革的过程。笔者认为要教好《超硬材料制造》课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教材处理,提高授课质量 毋容置疑,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与教师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与任课教师对教材处理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我们 相似文献
12.
胡曲园、陈进坤同志的新著《公孙龙子论疏》(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中国逻辑史方面的专著。《公孙龙子》向来被列为名家之学。它是中国名辩学(逻辑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历代有不少注本出现,但这些注本主要是从语言训诂方面对《公孙龙子》的字句加以注释,较少剖析其中的学术思想成就。现代学者多把《公孙龙子》当作哲学著作看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对《公孙龙子》进行专门研究、评注的著作,《论疏》应算第一。《论疏》把《公孙龙子》主要当作逻辑著作,而不是哲学著作来考察,这首先在观察角度或研究视野上就是一种突破或创新。《论疏》以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资集团经过不懈的努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财富的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形成人才辈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生动局面。把集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和投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张玉能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2):7-1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从2003年开始设立了“学术批评与争鸣”专栏,三年以来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些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了比较广泛、深入、热烈的讨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事实表明,学术必须在批评与争鸣之中发展。中国当代学术,必须批评各种各样的不正确观点和理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思想观点,论争清楚各种概念、范畴、观点、方法、体系,才可能得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韩伟表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9(2):11-15
二十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在版本的调查、辑录、整理和版本系统、衍变的考证以及罗贯中原本形态的探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整理和总结其中的得失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深化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 相似文献
16.
韩伟表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7(4):17-21
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抵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来,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邓玉景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探析邓玉景曹操,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对其形象的评判从古至今褒贬不一。褒者赞其为东汉末年的“英雄”,因为他除秽定乱,统一了北部中国。更多的人则贬其为“奸雄”,并冠以“白脸”二字以表达憎恨之情,因为他狠毒、奸诈、狂妄。我以为,判定... 相似文献
18.
溯源“国学”的历时性内涵及反思其兴衰的时代背景,具有总结文化历史、着眼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城市国学讲坛(第二辑)》对国学内涵进行全面阐释的基础上,将国学教育纳入到现代化的语境中,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行不悖的教育方式;同时,基于对国学教育规律的把握,该著以国学的现代化进程为观照,主张打破学科、专业的限制,推进国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相促进、双向契合。 相似文献
19.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6)
本文认为,《三国演义》的创作吸取了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所渗透的人民群众的道德理想和程朱理学伦理思想,从而形成了作品以伦理判断为主体的思维方式。从传统的伦理思想出发,《三国演义》通过三国时期各个政治集团之间伦理关系的描写,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统治者的道德理想。同时,又揭示了伦理理想和封建社会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并通过悲剧性的结局,以伦理思想为武器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又对这种武器自身表现出极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张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时至今日,清人毛宗岗独树一帜的小说理论,已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他在小说结构方面的论断,更引起小说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毛氏的《读<三国志>法》及其对《三国演义》的具体评点,不仅对《三国演义》独特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理论的总结,而且也为中国古典小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㈩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