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姬仙果 《社区》2014,(31):24-24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三圣街道栀子街社区志愿服务站开展为当地农民工兄弟募捐旧读物活动。栀子街社区志愿服务站工作人员介绍,自从工地施工后,每周工地管理人员都会到社区找报纸给农民工学习。了解到建筑工地农民工兄弟的需求后,志愿者们在辖区内的多个小区摆摊募捐旧读物。  相似文献   

2.
翁世涛 《社区》2013,(8):35
3月4日下午,湖北省宜都市残联理事长、也是市助残志愿服务领导小组组长杨用燕,带领市助残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来到金朝托养中心,开展志愿助残活动,为残疾人送去温暖和服务。金朝残疾人托养中心是宜都一家社区的省级"阳光家园"示范机构,队员们不仅为托养中心的残疾人送去了40多件衣物,为宿舍打扫清洁、整理内务,还发挥康复工作人员的特长,帮助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开展工疗、农疗、娱疗,  相似文献   

3.
基层残疾人组织是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最基本的平台.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810户残疾家庭获得社区服务的经验为基础,对4个典型家庭进行深度个案分析,研究我国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与服务提供的现状.研究发现,现有基层残疾人组织的服务功能严重不足.回应残疾人多元化的实际需求,要重新认识社区的功能,转变社区残协建设思路,建设具有服务承载力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回归社会组织的志愿精神和发展规律,同时要将助残民间组织纳入基层残疾人组织范畴.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生力军,既有来自社区、了解社区的现实背景,也有回归社区、扎根社区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既是探索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建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主体。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及二者耦合的三重视角,通过描绘志愿服务同基层社会治理的潜在关系,把握志愿服务在培育现代性人、涵养现代性社会的重要作用。依托北大核心和CSSCI论文明晰“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前沿,使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与研究前景。分析发现,近25年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呈现时代性、时序性、发展性特点,研究内容表征为多层次、宽领域、重基层,并向建构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志愿服务体系迈进。  相似文献   

5.
饶莉莉 《社区》2014,(22):22-22
近年来,浙江省文成县立足实际,出台《社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积分银行,探索以积分制管理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认可。在实施过程中,罗列出照顾社区孤寡老人、调解纠纷、义务家教等20余种志愿服务项目,并且规定完成每项志愿服务对应获得的积分。  相似文献   

6.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补充,对于推动和赋能基层治理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居民更优质服务的需求对社区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水平更专业化的要求。社区志愿服务在助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专业化服务、专业化发展与满足居民特殊化需求和供给、居民多样化、高质量要求方面还存在困境和差距,难以精准对接和精细化治理。为了提高专业化水平,为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赋能,必须探寻精准化对接的路径: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和政府支持,促进专业化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选拔储备机制,提高专业化队伍的供给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这对于改善社区志愿服务质量、赋能赋权社区治理、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破解社区志愿服务失灵困境,必须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机制。既要将社区志愿服务的安排者、生产者、消费者分开,将社区志愿服务的直接安排者与间接安排者分离,同时又要通过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制实现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组织、社区成员主体间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社区残疾人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残疾人工作策略,旨在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统筹规划,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残疾人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李红梅  冯姜娜 《社区》2009,(16):52-52
5月11日上午,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在东城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召开了东城区居家养老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东城区政府、市民政局、市社区服务中心、东城区相关委、办局领导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推动东城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让每一位有志愿服务需求的老人,都有一名固定的社区志愿者或1个社区志愿服务团队为其提供亲情、贴身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困境与治理: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志愿服务是完善社区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社区治理与善治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目标,然而社区志愿服务的失灵阻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失灵的现状要求重构社区志愿服务结构,再造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依据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观点,社区志愿服务包括意愿、激励、组织、资源、文化、技术六大内部要素和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三大外部要素,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就是这些要素的有效组合,它涉及志愿微循环机制的完善、协商机制和参与机制的合理选择,以及事务分流机制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志愿文化导向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社区文化与社区外志愿服务文化的相容互促.农村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文化的时空载体,承载着志愿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走向.在新农村建设中,志愿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从社区发展的角度进行政府推动、志愿主体协调、社区诱导,实现志愿文化主体、志愿文化客体、志愿文化载体的互动共进从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徐晶 《社区》2012,(24):27-27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为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成立了16家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志愿者是健康社区治理工作体系中的有生力量,参与社区健康志愿服务是实现老年人自身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形式。该研究以积极老龄化视角,从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支持、社会适应等维度选取变量,调查江苏南通某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和认知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志愿者的认知水平总体高于社区一般老人;60~69岁老年人是社区健康志愿者的主要力量,文化程度越高和与子女或与配偶及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其健康志愿参与更高,良好的社区交际及文体娱乐参与促进了老年人参与健康志愿服务,但尚未发现积极的社会参与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应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从宏观保障、中观支持、微观激励三个维度推动老年人参与社区健康治理发展,为老年健康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社区健康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激发其参与社区健康治理。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背景入手,分析大学生在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参与地方社区志愿服务为例,探讨大学生组团结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模式,并介绍大学生组团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志愿者的动机是影响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因素,反映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价值取向。以莆田市S社区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发现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有社会责任型、精神满足型、人际交往型、盲目从众型和个人利益型,性别、年龄、收入状况、婚姻状况及家庭支持状况影响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意愿及取向。为引导志愿者确立合理的志愿服务动机,在行动上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要加强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科学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引领社区志愿组织从"他组织"到"自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者多以企业的角度研究其品牌化发展,而对社区志愿服务为代表的公益服务品牌化发展的研究较少。坚持品牌化的特色发展道路,是社区志愿组织提高整体服务品质与服务能力,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必须明确政府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和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持久开展和社会效益的扩张。  相似文献   

17.
社区新闻     
《社区》2006,(11)
共青团中央拟统揽社区各类志愿活动日前,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并以此统揽社区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将建设以管理型志愿者为核心、服务型志愿者为主体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注册社区志愿者队伍,提供种类多、质量高的社区志  相似文献   

18.
王益  曹焱胜  王德阳 《社区》2013,(24):24-24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以“文化、法律、科普、环保”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走进社区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及学校,他们的行动在创建文明城、卫生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012年底,云龙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区,这也是苏北地区唯一的试点区。  相似文献   

19.
梅兰 《社区》2013,(12):35-35
3月4日下午,湖北省宜都市残联理事长、也是市助残志愿服务领导小组组长杨用燕,带领市助残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来到金朝托养中心,开展志愿助残活动,为残疾人送去温暖和服务。  相似文献   

20.
张宝珠 《社区》2005,(8):6-11
20年前,天津朝阳里小区的13位老人义务承担起楼里的巡视、老人的照料、孩子的午餐、双职工的买菜等工作,成为最早被媒体关注的社区志愿服务的先行者。20年后,当社区志愿行动在全国7万多个社区中推开的时候,中国志愿服务计量课题组的一项调查令人深思:有资料表明:中国的志愿者中51.3%的人一年只参加一次志愿活动,5.4%的人只在特殊时间和节日参加,1.7%的人一周或两周一次,1.3%的人一个月或两个月一次。这意味着,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还不够经常,与美国60%的妇女每周奉献3.4个小时,49%的男人每周奉献3.6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行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中国是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邻与邻之间的守望曾融入这个民族的血脉之中。面对今天的市场经济,面对一个理性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寄希望于志愿行动唤回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希望志愿的火种形成燎原之势。当然,人们也意识到,这火苗是不能仅仅依靠热情和传统来维系的,它呼唤一个对志愿行动的认可制度尽快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