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久没有去看母亲了,下班后我“忙里偷闲”去了母亲家。母亲一看到我,就说:“在家吃饭啊,我去做疙瘩汤。”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心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我一如既往的推着自行车要去学校。可我左脚刚迈出门槛,母亲突然大喊了一声:“扣子”我低头一看,我的上衣掉了一个扣子,又一看,就掉在我的左脚旁。我说:“哦”就弯腰把扣子捡起来放进了衣兜里,然后就往前走。不料母亲又说道:“等一下,我给你缝上。”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母亲逝世十周年,往事历历在目。 记得我八岁那年的一天,当我放学回家,母亲又给我端上了变味的“和子饭”——煮着榆树叶的玉米面糊糊。我一看清汤寡水,无油少醋,就嘟着嘴不去端饭碗。  相似文献   

4.
我特别看不惯一些做母亲的人一惊一乍的,好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的敌人。过马路是危险的,因为有车;上楼梯是危险的,万一一脚踩空;陌生人是危险的,他们可能是人贩子;看电视是危险的,视力会下降……我至今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我要赶到学校参加期末考试,下雪,母亲一定坚持要我步行或者搭公交车去学校。当时我在吃早饭,马上就要吃完了,忽然闻此“噩耗”,几乎呆住了——我的期末考试啊,要我坐公共汽车,等我到考场人家还不都交卷了?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我曾去平顺西沟采访过申纪兰老人。对于申纪兰最初的印象是来自我的母亲。大约是二十几年前了,我去宾馆看望来参加省妇联会议的母亲。我一到那里,她便用兴奋的声调跟我说:"今天可算是见着申纪兰了。"当时,我的反应比较平淡,不能理解母亲的"兴奋"。直到几年前,因为要对申纪兰老人作一次专访,在去平顺之前,我便将她的全部资料调了出来,这一看,敬意油然而生: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半个世纪以来,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她参加过世界妇女大会,受到了  相似文献   

6.
1994年中考后,我意外地收到了上海市园林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当时母亲极力反对,因为她简单地认为搞绿化如同种田一般,非常辛苦。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觉得要抓住这机会去闯出一番天地来,母亲拗不过我,最后我如愿进入了园林学校。  相似文献   

7.
母亲发如雪     
陈洪娟 《社区》2014,(9):60-60
过年回家,陪母亲去超市购物,她在日用品赁架旁流连,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我说:“洗发水和沐浴露我刚买了,牙膏家里还有两支,好像不缺什么了。”母亲好半天才迟疑地说:“隔壁王婶说染发剂效果不错,我想买点试试。”我抬头一看,母亲原本一头漂亮的黑发,现在夹杂着很多白发,特别显眼。  相似文献   

8.
偕母亲逛街     
今天是双休日,见天气不错,便去外面租了一辆车,对母亲说:“娘,今天我们带你出去逛逛。”母亲穿戴好,却犹豫了:“唉,我一个老婆子逛啥?还是呆在家里看门吧。”我和妻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硬是把她拥上了车。母亲这辈子真不容易,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给我和哥哥成了家,供姐姐读完了大学,并伺候着丧妻多年的叔叔,直到他去世。母亲得知我们要雇保姆看孩子,又执意随我们进了城。她说,“找人看孩子要花钱,我是孩子的奶奶,照看孩子是我份内的事。”母亲来到城里三年有余,从没踏出家门半步,也从不去左邻右舍串门。每日为我们洗衣…  相似文献   

9.
那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哥哥、妹妹也都回去了,举家团圆,最高兴的自然是母亲。没想到,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操劳,睡眠不好,母亲起夜时突然晕倒了!幸亏发现及时,送去医院,最后总算安然无恙,但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所以,尽管假期已过,我却不放心走。母亲虽然舍不得我走,但是一向要强的她不愿意我因为她的缘故耽误工作,她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白发     
冯骥才 《社区》2012,(14):59-59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头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  相似文献   

11.
一箱家书     
父亲年届70,满头银发,走路颤巍巍的。但读过书的父亲头脑却依然清晰,并一直坚持给我写信。第一次收到父亲的信是在母亲去世后。当时,我正在一所远离家乡的中学读书。因为我舍不得花路费和时间,所以很久没有回家;当然更主要的是怕回家后再次陷入丧母的悲痛中。那天课后,班主任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我忐忑不安地跟在他后面,以为自己什么地方犯了“规”。但令我惊讶不已的是,他只是交给我一封家信。那是父亲的笔迹,信写得很短,但我还是读懂了父亲的意思:因为农忙,家中的猪又要下崽了,我不能去看你了。你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家,我…  相似文献   

12.
刘克宁 《山西老年》2011,(12):27-27
1959年农历八月十五,学校放了一天假,让学生回家过中秋节。那年,我十岁,正在读小学。我回家后正赶上队里分菜。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只有我和母亲。母亲让我拿了个篮子去分菜,说:“上午队里分了半斤羊肉,看队里分啥菜,回来妈给你做饺子吃。”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7,(11)
一上班,坐在我对面的小丛站起来说:"我娘来了,中午请大家赏光,一起吃顿饭。"同事们—愣,这还是第一次有同事因为母亲的到来请客。下班后,一行人去饭店。小丛的母亲是很土气、很难看的农村妇女,皮肤粗糙,眼球浑浊,身形佝偻,一条腿微微跛着,看上去很老,衣服却是新的,穿  相似文献   

14.
佟才录 《社区》2014,(7):51-51
因为有远道而来的朋友要来家里做客,妻子看了看我说:“你去理个发吧,头发有点长。”  相似文献   

15.
坚强的母亲     
湘香 《社区》2007,(15)
母亲到我的单位来,问我是否需要些什么,我才想起好久没有去看她老人家了。自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不固定地住在我家或哥哥家,尽管我们都还算孝  相似文献   

16.
父亲种希望     
石爱娟 《老友》2013,(5):39-39
周末,我和老公一起带着孩子去乡下,只见母亲一人在家,我就问父亲去哪里了。母亲说:"你爸去买树苗了。""又买树苗?爸这几年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喜欢种树了?"我疑惑着问道。因为印象中,我长这么大也没见父亲种过什么树,可这几年他却迷上了种树,而且种的全是果树。没等母亲回答,父亲就到家了,手里  相似文献   

17.
乐祥涛 《百姓生活》2010,(10):26-26
那天,母亲见我回去,很神秘地叫我来到她和父亲的卧室,用手指了指挂在墙上的一幅新照片让我看,并说:“这是我和你父亲刚拍的照片。”我陪着母亲仔细看那张合影,随后又看了看父母在不同时期拍的照片。从照片中又一次重温了父母互敬互爱牵手走过的不平凡人生历程。当我的目光落在母亲那双布满沧桑的双手上时,一种酸楚立刻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8.
今天进母亲的房间时,母亲不在,等我出来,发现母亲的床上有个本子。平时没见到母亲的床上会有其他什么东西。所以这个本子让我好奇,我打开一看,是身份证。  相似文献   

19.
母亲老了     
王云霞 《老友》2012,(2):42-42
母亲住院了,我去陪护。坐在病床边,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眼角处深深的皱纹.我心里感到阵阵酸楚……时光真的催人老啊!仿佛还是昨天,我依在母亲的怀里撒娇。缠着母亲给我做我最爱吃的炸麻叶。每当这时。母亲总是半嗔半笑地放下手里的活。用食指刮一下我的鼻头,然后笑着去洗手、和面、擀皮、炸麻叶。看着我将麻叶咬得“嘎嘣嘎嘣”脆响.母亲的脸笑成一朵菊花似的。  相似文献   

20.
经常会有人问我,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总是回答,我真的不知道。在我眼中,她首先是一位母亲,然后是我最好的朋友。在这之后,我才想到她是一位演员。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我才意识到她是一位多么不同寻常的演员,她对于我们的影响有多深多广。这么多年来,那些喜爱母亲的影迷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很多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看母亲主演的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