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石路 《社区》2016,(15):35-35
作为社会治理中的一种创新,上海市崇明县东平镇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开启“助老服务新模式”。2016年初,该项目被评为崇明县第二届十大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东平爱心服务社”是该镇的一个社会组织,2014年,他们运用招投标的方式,中标由市福利彩票基金提供资助的“公益助老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2.
侯德星 《社区》2023,(13):46-47
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市创新治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解决“三无”老旧小区治理痛点、难点、堵点。2022年,张家界市民政局引进成都社区行动公益发展中心、永定区社区行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后文简称“社工服务中心”)介入崇文街道南正社区东苑新村小区。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购买养老项目扶持乡村公共服务,深化多主体协作,构建乡村养老联合体。依据供给主体不同,乡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分三类:“互联网+”公司主导的社区居家助老项目、医疗养护机构主导的家庭养老床位项目和社区治理面向的老年社工项目。借鉴网格治理理论,比较不同属性的供给主体在服务规划、服务体验和服务成效上的差异性,揭示项目制下主体分治产生异化的微观过程。目前此三者的服务供给面临三种困境:盈利组织服务低质化,混合型组织服务目标偏离,非盈利组织行政吸附、服务碎片化,最终三者走向服务“疏离化”和人员“内卷化”,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边界模糊和各分治主体自主协调困难。建议根据生命周期,构建以家庭需求为本的协同机制,理清各主体彼此义务并创新流程,在新层面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重塑多主体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事业是女性公益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女性公益组织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递送是女性以公益慈善为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也是女性公益组织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女性公益组织显著优于其他主体的养老服务,具有女性特有的养老服务优长:对老年群体独有的性别关注,与各级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强大志工团队参与养老服务的灵活性,愈趋人性化的精神慰藉与临终关怀,等等,这也是新形势下深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老年人养老问题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属问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面对复杂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在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当中,但,未富先老使中国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经济发达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其中加拿大的国家、省,市三级政府支付社区养老建设费用的制度、卫生服务、社工培养等经验,对中国建立社区养老保障体系有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魏雪梅 《社区》2012,(27):21-21
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退化,老年人面临包括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在内的全方位的护理、照顾,原先的“亲人照顾”这一简单模式,便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便凸显出来。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对家庭养老重新定位,将现行法“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崩’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即社区养老)。今后我国城市的传统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将会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3,(3):14-15
项目单位 无锡市滨湖区蠡湖街道震泽社区 项目口号 幸福餐厅 温馨家园 项目缘起 震泽社区由老新村和拆迁安置小区混合而成,现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800多人,占总人口的21%还多,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因此,打造精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是震泽社区探索“社区养老”的主要方向。2005年9月,社区就着手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程,运行多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沈阳老龄化的趋势很严重,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也发生了变迁,一些思想开放、经济条件好的和一些身体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纷纷走入了养老机构中安享晚年,虽然机构养老有很多的优点,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了个案研究,运用观察法、访问调查等方法对中心的部分老年人进行了调研,以社会工作为视角,从社区照顾的角度提出了在服务中心增加社区照顾项目、设置社工岗位、为老年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根据互助养老的组织主体,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分为宗族互助养老、集体互助养老、社区互助养老三个阶段。从周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家族组织为依托的宗族互助养老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是以农村集体组织为支撑的集体互助养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是以农村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阶段。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历史嬗变过程中,经济、文化、家庭等始终是支撑其持续发展的“不变” 因素,而组织载体则是推动其历史演变的“可变”因素。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将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困境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惠老新讯     
《社区》2013,(12):26-26
内蒙古将实施“907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的消息,内蒙古将全面实施“907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使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珊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机构照料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八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逐步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勉县留旗营村的实地调研,从多个视角分析了留旗营村居家型互助养老的服务体系、构建基础和比较优势。从社区照顾视角来看,该村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服务组织、服务对象、服务提供和服务评估四个部分;从乡土社会视角来看,该村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其建立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从比较优势来看,该村的养老服务在构建模式、服务机制以及服务目的与理念上均有优势。社区互助养老服务是当前政府倡导的农村养老模式,留旗营村的居家型养老服务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的有益探索,未来需要在资金保障、社工机构建设和服务人才培养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银发浪潮”是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形象描述。日渐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政府有限的财力、不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的缺陷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区服务将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方面,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社区成为城市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因此,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这将是未来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通过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模式的分析,提出在目前的境况下社区养老的价值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13.
高德刚  钟万里 《社区》2013,(33):30-30
目前山东省临邑县有60岁以上老人8.61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6.1%。去年以来,临邑县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努力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行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城乡、普惠民生的“三级联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社会养老服务多元合作体系"调查数据,通过二项Logistic分析方法,对社区养老服务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社会参与程度方面,社工数量、社区养老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程度均不能决定社区养老服务运行的效果;在政府主体地位发挥方面,政府对资源的调动能力和对社区养老服务运行效果的影响较大,而资金分配对社区养老服务运行效果的影响较小;在服务人员种类的安排方面,义工、志愿者等服务资源的介入对社区养老服务运行效果的影响较大,而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对社区养老服务运行效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化、市场化激荡下的后乡土社会情境中,农村养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并面临养老空间和养老边界的变动。“少子化”和社会流动的现实使得农村老人脱离代际寻求自我保障和社会支持的现象愈加明显,老人“牺牲自我”而维护家庭延续的责任伦理较为突出。同时,家庭结构从复杂化逐步向简单化发展,养老边界呈现出从家庭到自我、家庭到社区、社区到社会的溢出与重置现象。在此背景下,需要将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纳入决策分析,关注“老人农业”这一自我养老实践形式,并扭转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各自的研究视角,把纵向时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变迁与横向空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分化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式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极具本土化色彩和社区重建思想的新型就地养老方式,对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纵向时间维度对唐朝的农社、宋代的义庄、清朝的太监庙和姑婆屋、“大跃进”时期的福利生产养老组织等互助养老雏形进行了梳理,并从横向空间维度对当代涌现的政府主导、民间支持和精英带动3种互助养老类型及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立足互助传统、整合社区资源、拓展互助范围、创新互助形式4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互助养老从“民间互助”向“规范互助”、从“一元互助”向“多元互助”、从“老老互助”向“代际互助”、从“志愿互助”向“储蓄互助”转变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佳徽  王瑶 《社区》2014,(18):30-30
家住山东省青岛市台东街道台东三路的张成信老人,今年76岁。由于疾病缠身,腿脚不灵便,张大爷只能躺在床上打发时日,非常苦恼,子女也被拖得筋疲力尽。听说街道成立了一个“失能老人之家”,张大爷的子女就到这里来咨询。经过工作人员对老人的需求评估后,现在不但会安排“阳光养老事业平台”的大夫定期上门为张大爷做康复护理,而且社区的志愿者也经常上门与他聊天下棋。张大爷的女儿高兴地说:“老爷子能得到专业的护理保健和心理疏导,他的身心肯定都会逐渐好起来,我们一家人真是太感激了。”张大爷所享受到的服务,就是近日在台东街道芙蓉路社区“阳光社工助老服务社”正式启动的“中央财政一市北区失能老人社区支持项目”。这也是目前市北区首个失能老人社区支持项目。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正日趋严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正成为许多老年人最喜爱的养老模式。长沙市通过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积极总结和深入探讨如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本市的实情出发,深入分析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建议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思路为:按照"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原则,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为依靠、以各项扶持政策为保障,加快推进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的局面使得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养老机构的探访,了解到雅安市也同样面临这一严峻的问题.实践表明,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老年人寿命的延长,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因而需要建立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目前,一种由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机构提供服务、社区给予支持、志愿者队伍作为后备力量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已初见成效.对雅安市来说,采取这种新型居家养老模式,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此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需求不断膨胀,传统养老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逐渐引起关注。日本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在“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模式,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本文深入探讨日本“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的历史渊源、核心内容及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