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历史征程中,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生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人民解放论为目的、人民主体论为动力、人民上帝论为立场的有机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主要表现为人民万岁论为基本立场、人民主权论为核心内容、人民公仆论为执政理念的有机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恢复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是人民思想解放论为前提、人民物质利益论为核心、人民共同富裕论为目标的有机融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深化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集中体现为人民利益代表论为执政方向、人民民主论为政治保障和人的全面发展论为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强化于党的十六大以后,党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在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创新于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形成了人民至上、人民主体、人民共享、人民评判"四位一体"的内在统一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完备、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重要论述解决了中国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怎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刻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真谛,明确树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衡量标准,系统建构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实践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是推动我国人民民主发展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饱含人民情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民情怀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表达了对人民地位的尊重、对人民力量的推崇、对人民智慧的信赖、对人民生命的珍视、对人民福祉的关切、对人民评价的关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的多维内涵。通过党的二十大报告看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有助于深化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及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论述中的人民性主要包括人民取向、人民力量和人民立场三个内涵与维度。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秉承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造福人民,以人民取向为统领,以人民力量为保障,以人民立场为旨归,体现了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人民性的逻辑意蕴。人民取向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价值根基,人民力量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实践动力,人民立场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目标归宿。  相似文献   

5.
方亭 《中华魂》2011,(3):61-66
来到敌后农村"……中国共产党,你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哨,英勇地领导了人民的斗争。说了人民要说的话,做了人民要做的事。教会了中国人民怎样求生存,怎样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啊——你是人民唯一的救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人人拥护共产党,人人仰望毛泽东,民族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人民观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毛泽东人民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人民概念的与时俱进、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群众路线等重要思想。毛泽东的人民观不仅在革命年代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毛泽东的人民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依据;其次,毛泽东的人民观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根基;最后,毛泽东的人民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也考验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党群干群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领导人民取得了抗疫的重大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抗疫成功更深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和价值支撑。人民至上立场集中体现为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史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宗旨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之本;从伦理学高度审视,人民至上立场是一种根本伦理价值观和伦理精神,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伦理观;生命至上是人民至上立场的集中体现和要求,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人民福利始终是毛泽东所关注的问题,他一直把发展人民福利事业作为党的事业来认真对待。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要“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的命题,论述了发展生产与改善人民福利的关系,强调发展人民福利事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毛泽东的福利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科学诠释"人民"这一历史范畴,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内涵;明确提出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命题,创新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提出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最高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论;确立党的群众路线,揭示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仅正式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命题,更使为人民服务成了共产党人的生存方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揭示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生存关系,蕴含着在守护初心之中素位而行的生存论结构,展现着在先行领悟中领先筹划的生存情态,建构为终生与世代绵延永续的生存时间。新时代坚持和弘扬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就是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生存。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人民观的基本要义包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观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观点。它们分别从人民和国家、人民和社会、人民和党的关系角度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这是一个整体的思想体系,是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思考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实践着的观念和观念中的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立足于高等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国政府沿袭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相关制度,借鉴苏联高等教育的相关经验,在高等学校中实施了人民助学金制度。人民助学金制度先在一些地区试行,于1952年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人民助学金主要包括一般学生人民助学金、职工人民助学金、研究生人民助学金三种。人民助学金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减轻了大学生的求学压力,使工农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量增加。改革开放后,人民助学金制度最终被奖学金制度和学生贷款制度取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中国梦之所以被人民群众所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以满足"现实的人"的利益和诉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意蕴。中国梦以保证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为立足之基,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人民共同奋斗为依靠力量,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确保人民群众的期待不落空。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主体性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来自于人民,又植根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是其人民主体思想的共同内核;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而且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创造和发展了使人民主体性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从而使人民主体性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以人民为本的人民观,阐述了邓小平同志时时处处相信人民、依靠人 民,以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人民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的光辉思想,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守人民立场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精神动力,人民立场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以贯之的鲜明价值主线是广泛凝聚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其中,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以及建设人民衷心拥护的执政党,构成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内在逻辑。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价值、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实践价值、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代化价值则构成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基本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议的历史实践中 ,致力于构建和倡导以人民利益为本位的社会价值观。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 ,并赋予它时代特点。无论是他提出的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政策 ,还是“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等等 ,都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体现着人民在经济、政治与文化各方面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以具有可操作性 ,更注重实效性、注重人民功利为特点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18.
人民主权宪法原则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什么是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人民主权对现代宪法宪政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宪法的文本分析证实了人民主权原则已成为现代宪法宪政的首要原则。文章认为,人民主权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自卢梭系统提出以来本身也在不断进行完善、更趋理性,人民主权宪法原则亦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把人民主权的崇高政治价值和宪法的庄严规定真正落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是贯穿党百年政治实践的价值关怀。党从争取人民解放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再到全面从严治党,生动演绎了人民至上观的党史逻辑。人民至上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创新发展,超越了以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等一切旧式人民理论的思维桎梏,在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民江山论”“人民情怀论”“人民利益论”与“人民中心论”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至上观的时代要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乡村振兴的价值遵循,解决了乡村振兴为了谁、依靠谁、振兴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和基层组织建设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人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依靠人民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同时也要不断提升人民自身的能力,让人民自觉参与到乡村振兴中;人民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也是享有者,要坚持乡村振兴人民共享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