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吕斌 《社区》2013,(6):23-23
“某某车主,你的小车停放在居民家门口影响了邻居的出行,麻烦移开……”每天上午10时30分和下午4时,在广西南宁市新竹社区都会响起这样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广播声。原来,这是该小区设立的社区广播站,专门播放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婆妈事”。无独有偶,南宁市望州南社区、五象社区也都设有社区广播站,他们常常播放“即时信息”,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陈宇 《社区》2010,(11):40-40
去年,我在法国培训时,住在巴黎市郊一个小区的一栋公寓楼里。或许是中国人身上固有的热情好客,我经常请朋友回宿舍玩,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情。楼里的法国邻居们似乎都很敏感,常常提醒我要保持安静,别扰了他们的好梦。于是,我和邻居的关系似乎就越来越差了。有一天,矛盾终于爆发了。  相似文献   

3.
史春生 《社区》2002,(9):20-20
最近走亲访友,进出一些居住小区,总会看到不少标语口号。在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小区里,就见到:“清洁环境,美化家园”,“人人动手,家家参与,共创文明小区”,“社区是我家,防范靠大家”,“我为小区创安全,小区为我保平  相似文献   

4.
张勇  于洪芬 《社区》2010,(19):22-23
2010年以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文化街道的文化小区被居民戏称为“贫民窟”,建于80年代的文化小区由于多年无物业管理,楼房年久陈旧褪色,小区路面暴土飞扬、坑洼不平,冬天冰雪路滑,夏天下雨更是让道路泥泞不堪。不少居民还掀起“圈地战役”:一些居民把地围起来作为自己家的果园、菜园,有些居民为了种好蔬菜,在小区内做农家肥,异味熏天,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丰台区育仁里社区宣传栏里,每个月都会贴出一份小区“爱心基金”筹款通知。这个被居民称为“邻里救急金”的项目,由30余邻居自发组建,每人月交200元;居民遇疾病急事可借用,渡过难关后无息归还。据统计,小区“爱心基金”运行6年来,已帮助过百余居民。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社区》2005,(3)
健身器缘何成了“促死器”我是社区里的一位退休老人。小区内有一些能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这些器材曾经是我们这些退休老人的“好伙伴”。可是最近一些时候,我可是不敢再与它们“为伍”了。原因是我们小区内的很多居民都说那些健身器材是“促死器”。问过老伙伴们,我才知道这其中的“底细”:原来这些退休老人大都需要手摇的、脚蹬的、擦肩磨背的安全、保险的健身器材。可小区给他们安装的却是仰卧式锻炼腹肌的健身器。老人们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若是让他们在这种健身器上反复仰卧运动,不但达不到健身…  相似文献   

7.
潘卫科 《社区》2010,(22):19-21
下移重心,楼院成重点 居民对环境美的要求越高,社区干部就越头疼。 曾因为“就差钱”,平等社区书记徐敬华只能自掏腰包或到处求人,今天买点花草,明天要点涂料,力没少出,成效却不大。而如今的徐敬华带领居民栽花种草、涂绘墙画、美化楼道……干得热火朝天,不再为钱犯愁。  相似文献   

8.
李健 《社区》2010,(3):5-5
在山西省高平市定林小区,以前大家聚在一起,经常说些张三李四的“闲话”解闷,不仅无聊,还容易引发矛盾。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小区居民逐渐对居家生活的一些“小窍门”产生兴趣,比如说用电饭锅做米饭用热水可以省电等等,这些小窍门都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一些好的节能办法在居民中也渐渐推广起来。  相似文献   

9.
和睦邻居情     
我的家住在南宁市明珠美丽的南湖畔,这里风景秀丽,居住环境相当宜人,小区内邻居和睦相处,处处飘荡着邻居之间的爱、居民的情…… 邻居关系,一直是人们谈论最多的问题。有的人,为有一个好邻居,沾沾自喜,倍感人生的得意;有的人,抱怨遇到“冷血”邻居,只能各扫门前雪,老死不相往来,顿感生活的遗憾;有的人,却遇上“恶邻”,惶惶不可终日,实乃人生的悲哀。的确,有一个  相似文献   

10.
当初买房子时由于经济情况比较拮据,我买的是当时市里最便宜的小区里的房子。在入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里的居民“穷人”偏多,这却导致里一个我意想不到的后果——噪音。我住二楼。住我楼下的邻居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突突突”的响声非常大,有时深更半夜才回来。我躺  相似文献   

11.
杨红兵 《社区》2011,(3):5-5
在城市高楼越建越多,地面硬化面积越来越大,社区有限“生命空间”还要被绿化、停车场等节节“盘剥”的情况下,向空中要菜地,“见缝插菜”地搞“楼顶菜园”,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然而,就像有居民乐此不疲地在小区绿地内种菜,便有“邻居”不厌其烦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投诉举报一样,总是因为破坏了整体景观的理由,总是因为举报者的“眼红”,让社区菜地在争议中艰难生存。  相似文献   

12.
吴德余 《社区》2012,(9):8-9
“我家的天花板就是别人家的地板,我家的地板也是别人家的天花板。”近日,一位网友的发言,引发了众多市民的感慨与共鸣:“住进这个小区5年,我一个邻居也不认识,直到上周志愿者敲门。…‘我每天下班后百无聊赖,小区QQ群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邻居。”  相似文献   

13.
胡丹 《社区》2012,(13):27-28
2009年8月29日,通过“公推直选”,我当选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龙新寓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刚上任不久,社区主任就交给我一项居民调解任务。 我们社区教师公寓小区的两户居民,自2001年搬人小区居住后,常因噪音、楼道卫生、人格侮辱等问题产生纠纷,矛盾已长达10年之久,双方当事人及楼栋邻居先后拨打110报警数次。作为一个新手,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也不敢贸然行动。经过仔细的思考,我把调解工作分成了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12,(24):38-38
山东菏泽水岸嘉园小区孔先生:小区保安给人的印象应该是年轻力壮、手脚敏捷,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小区居民的安全,可我们小区保安的年龄却普遍偏大,不少已经五六十岁了。而且这些保安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说起话来个个都像个哲学家。每次我开车进小区时,明明有出入证,可他们仍旧拦住我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人哭笑不得。我向物业公司反映问题,他们却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说.“年轻的我们雇不起”。  相似文献   

15.
徐为 《社区》2008,(7):17-17
社区“车轮食堂”驶进百姓家 2007年重阳节这天,家住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鼓西小区的全鸿飞夫妇可高兴了,因为他们再不用为买菜做饭麻烦邻居了。原来,全老伯夫妇俩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行动极为不方便,他们唯一的儿子又在上海,平时买菜只能请邻居代劳一下,有时生病了也得麻烦邻居。现在可好了,总浦桥社区推出的“孝心车轮食堂”,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6.
董胜利 《社区》2010,(34):42-42
最近,“报楼号,找邻居”的帖子在上海松江紫东新苑讨论区内的人气数一数二,这个帖子已经为60多名网友找到了邻居。不久前,紫东网友还发帖子自发组织了一次月湖雕塑公园之旅,大家的交流真正从虚拟空间走到了现实生活,这不能不说是居民们的一个创举。如今,在上海市松江区每个成熟小区的论坛上,都相应成立了类似的讨论区。  相似文献   

17.
“潜规则”     
小区里有一个活动室,我平时上下班经过门口,总是看到一些退休的老人在里边打扑克、下棋。可能是因为我在处理“牌面事务”上有些天份,对打牌很灵光,尤其打“八十分”,我在单位里算得上是打牌的高手。但我没有“瘾”,并不会在上面花太多时间。所以很少去小区里的活动室。“五一”长假待在家中,时间长了就下楼看看,走到到活动室看到有人正在打“八十分”。谁输了,谁就为桌上大家嗑的一袋2元钱的瓜子埋单。我的邻居退休的老张和小卖部小李是对家,我的另一家邻居老江与一个戴眼镜的老师傅是对家。我坐到老江后面“观敌瞭阵”。刚看一局,我就察觉…  相似文献   

18.
段扬 《今日南国》2009,(16):64-65
在北部湾畔的美丽海滨旅游城市北海.有一群特殊的居民--“候鸟老人”。每当寒冷的冬季来临,他们便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的北海,住在他们新筑的“巢”里越冬。我居住的小区里,便有许多这样的“候鸟老人”。近日.一对“候鸟老人”夫妇,向我讲述了他们在北海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17日中午,重庆九龙坡区华岩镇5社的一个小区内,附近上百居民聚在一起,举杯为他们的老邻居——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乞丐"歪歪"祝贺50岁生日。  相似文献   

20.
周一海 《社区》2013,(15):35-35
近日,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淡村路口银兴小区的唐先生,因自己在小区公共活动平台种植的花草被邻居拔掉而感到气愤,由此引发了“公共空地能否成为居民自家空中花园”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