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星民 《山西老年》2014,(12):52-52
山西民间过冬至节,保留着许多传统遗风,特别是饮食特色鲜明,还形成了一些山西名食,香沁后人。冬至,自汉武帝采用夏历后,与正月始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古称"冬节""日短至"。此日是阴阳转化点,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古人视为吉日庆贺,《汉书》有:"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贺冬之食在山西民间多为馄饨或饺子。  相似文献   

2.
儿时的冬至     
川流 《社区》2008,(33):60-61
冬至是个神奇的节气,如那变幻莫测的万花筒,总能让人生出许多想像的画面:雪花漫天飘舞,皑皑白雪中,天地苍茫一片,唯有湖面银镜般凝滞灼眼,寒气肃杀,万物凋零,大漠边关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远处高楼稀疏的灯光,似发散开来的几朵雪花,温暖着风雪夜归人的心扉,三五知己围聚,酣畅淋漓地享用红油翻滚麻辣爽口的火锅,于是寒冷不再,心如暧春。  相似文献   

3.
冬至是潮州民间一个重要的节日。历史上潮州的冬至习俗与福建东南地区关系密切。潮州现存冬至习俗有筅炱、谢神、祭祖、过冬纸、做粿、搓汤圆、制作落汤糍等。本文用文献记载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潮州市湘桥区厦寺村为个案,真实记录潮州市区的冬至习俗,揭示了潮州市区冬至习俗背后所蕴藏的潮州当地文化,进而探讨了冬至习俗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一书对百余部或存或佚的宋人总集作了考述,卞东波补充考证了17部.今对新发现的17部散佚的宋人总集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5.
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社会风貌,各种女性群体的身影活跃其中。北宋时期的女性民俗主要表现在以成年、结婚、生育礼俗为代表的人生仪礼以及丰富多彩的女性节庆游艺等方面。妇女主动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独特女性民俗与当时开放、发达、宽松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朱熹以前,宋人《诗经》学著述,无虑数十百家,然见存者少而散佚者多,其尚为人道及者尤稀。朱熹《诗集传》固为宋人《诗经》学之翘楚,今人屡喜称道其书。朱氏于《诗》学勇于反古,创获颇多,而《集传》引本朝人《诗》说则有二十余家,可知朱子非不重视学术传统者。然此书所引宋人之《诗》说究出何种著述,其传播、存佚,以及对朱氏之引述目的如何认识与评价诸问题,皆探讨《诗经》学史与读《诗集传》者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一书对百余部或存或佚的宋人总集作了考述,卞东波补充考证了17部.现存宋人文集、笔记等文献中仍有许多材料值得梳理,通过考证,17部新发现的散佚的宋人总集的编撰情况、内容大概有了较为清晰的眉目.  相似文献   

8.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所作曾氏小传,存在人物生卒年错误、世系、人物重出等问题。据相关史料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9.
早在北宋时期,就有元旦这个节日了,但是北宋的元旦不是阳历的1月1日,北宋的元旦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称元日、正旦、元正、岁朝、年朝等。正月朔日(初一),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的时候,在北宋的京城,宫廷里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贺,而百姓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把酒相庆。从元旦这天开始,北宋政府准许百姓可以在三天中参与关扑游  相似文献   

10.
谈读杂书     
汪曾祺 《社区》2010,(26):7-7
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有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我看杂书所用的时间比看文学作品和评论的要多得多。常看的是有关节令风物民俗的,如《荆楚岁时记》、《东京梦华录》。其次是方志、游记,如《岭表录异》、《岭外代答》。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是“四库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处于四库馆臣纂修分类稿与《四库全书总目》的过渡阶段,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撰者在对前代书目分类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搭建起较为完整的图书分类体系,反映了四库馆臣对传统学术史和学术体系的基本建构。《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残本著录宋人笔记94种,并对这些笔记的书名、著者、版本及真伪等问题做了考订辨析,也就部分笔记在传布过程中的卷帙篇幅、文字增删等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考察《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的著录情况,有助于探讨四库馆臣对宋人笔记的早期认知,进而全面窥探其对宋人笔记的接受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豆芽知味     
叶轻驰 《社区》2012,(31):58-58
豆芽菜的历史颇为悠久,不过一直到宋代,才有人工培育豆芽菜的记录。《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七夕种豆芽的习俗。当时每逢农历七月七日,东京城里“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瓷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农历七月七日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我国古代妇女有“祀天孙以乞巧”的习俗,“种生”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宋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绘之虹桥 ,是我国古代桥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座。作者通过留存史料 ,从建构、美学、力学等方面对虹桥作了详细的调查与考证 ,以有力的证据说明我国桥梁技术在历史长河中的完整性及广泛性。在世界桥梁史中 ,我国北宋年间的这一虹桥也一直独领风骚 ,有其崇高的地位与荣誉  相似文献   

14.
宋人恢复古《周易》的工作,在当时学术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不仅使汉魏以来一直被混淆的《周易》经传得以恢复,而且引发了宋代《易》学思想的重大创新,它既是一场古典文献研究方法的革新,也是宋人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值得我们重新加以考虑和探讨。一、分辨周易经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人宋对<花间集>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从词史的角度完成了由肯定--初步否定--既肯定又否定--彻底否定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现代舞剧《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为切入点,用现代舞的形式描述了节气的律动、生命的节奏和时光的流转。该剧使用红灯笼、水袖、折扇等特色鲜明的民族元素,借鉴多种舞蹈元素,通过对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变化的描绘,展现了中华几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坚韧及日渐强大的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17.
明人吴守忠所纂《三峡通志》中收元不伐、刘克庄诗各一首,佚名碑记一篇,为《全宋诗》、《全宋文》及诸家补遗所失收,可据以辑补。  相似文献   

18.
与明代节日生活相映照,《金瓶梅》主要叙写了诸如社会交往、祭祖礼神和娱乐狂欢等节日民俗生活内容,它们表现出家庭化、形骸化和浓厚的食色倾向。在艺术上,《金瓶梅》的叙述者运用"在场"与"缺位"的艺术手法,发掘节日的象征意蕴,并通过"反复"与"不平衡"手法揭示人物及其家庭的变化。《金瓶梅》的节日叙写在小说史上并非孤立的存在,它是对"先例"的继承与发展,并形成了一些叙写的范式,对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它也是我们从局部审视小说史变迁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9.
蔡所撰《铁围山丛谈》,是宋人笔记中较有价值的一种 ,中华书局 1983年出版了校点本 ,列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了方便。但校点工作中偶有若干疏忽与失误 ,现对此提出了校订意见  相似文献   

20.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诗派。《韵语阳秋》深受江西诗风影响。本文通过《韵语阳秋》的分析,探讨江西诗风盛行下的宋人诗学观,并就该书的价值及地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