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提出学习的书有两种,一是有字之书,二是无字之书,学习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这是毛泽东自己治学的经验之谈,是在吸收前人治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古今中外杰出人物成长和治学经验的哲学概括,是对《实践论》的一个补充和丰富,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又一重要的理论贡献。本文对通过该命题的探讨,指出:读无字之书,就是向自然、社会、生活学习,自然、社会、生活,是一所最伟大的学校,是一切老师的老师;读无字之书,可以弥补文字之书的不足和局限,可以修正、充实、丰富和发展书本知识,并有利于培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观察、模仿、实践、调查、交友和交流、听讲、旅游、总结与思考,是读无字之书的基本方法。“读无字之书”,是一个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认识论命题,也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2.
张澍《西夏姓氏录》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关于姓氏研究之书,虽无“汗牛充栋”之数,却也不乏“五车”。然而,这些姓氏之书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究竟有多高,从来是被学者们所怀疑的。南宋人洪迈说:“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如唐《贞观氏族志》,今已亡其本。《元和姓纂》,诞妄最多。国朝所修《姓源韵谱》,尤为可笑。”洪迈之言,虽多批评,却也可见姓氏学之难。清代中叶的著名姓氏学大师张澍(字介侯)先生,他的姓氏五书被当时人称“尤为绝学”,但是,就在那被人称为“绝学”的姓氏五书中,其纠纷舛错之处,亦不为罕见。何也?姓氏之学难也。  相似文献   

3.
蔡清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易学家,《易经蒙引》为其代表作。蔡清通过解读朱熹《本义》,提出了三易之说,认为易有三易,有天地之易、吾身之易、《易》书之易。三易皆为一阴一阳,贯穿着变化之理。天地之易与吾身之易是先天客观之易,而《易》书之易则是后天圣人之易。《易》书模写天地之易和吾身之易,是天地人身之易之影子。《易》书有至微之理和至著之象,象寓于理中,理寓于象中,至著之象与至微之理融为一体。蔡清接受朱子易为卜筮之书的观点,但却淡化其卜筮作用,主张道义配祸福。蔡清的易学观不是简单的叙述朱子易学,而是依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展和超越了朱子之学,成为当时朱子易学研究的重镇。蔡清的易学观在明代乃至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一部讲生命哲学之书,“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本是《复卦·彖辞》中的一句话,“天地之心”一词在《周易》中只出现一次。还有一个词那就是“仁”字,“以下仁”,也在《复》卦出现。“仁”是儒学的核心概念,“天地之心”就是“仁”,就是“生”。在一定程度上说,儒学就是“仁本体论”。对“生”问题视域的展开,《周易》提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正所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这是宇宙生成论的诞生地和秘密。宇宙生生不息而有秩序,“中和之道”是宇宙生生不息所遵循的“生生之德”,即规律。人生于天地之间,作为“三才之道”之一,理应维护这个秩序,忧患这个秩序被破坏,“吉凶与民同患”,这是人的责任和使命担当,也是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朱正 《社区》2009,(8):9-10
一个作者写书,要写什么样的书呢?顾炎武的说法是:“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见《日知录》卷十九“著书之难”条)接着,他举了实例:“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其实他自己的这部《日知录》,也就是他“以一生精力成之”的“后世不可无之书”。  相似文献   

6.
假借质疑     
“假借”是“六书”之一,向来被研究语言文字的学者所重视。可是它的定义是什么,学者们却没有一致的意见。早在东汉时期,就是如此。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郑玄说:“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这两家的说法就有些不同。直到今天,仍然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不一一列举,只提出  相似文献   

7.
《说文》一书,往往仅被视为单纯的形训之书,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实际上,《说文》是一部形训兼声训之书,而且声训之多,样式之全,都是很可观的。本文专就此加以讨论.文中将《说文》中的声训分为三类:一般声训、对同源分化字的声训、以“读若”形式的声训,并分别加以剖析。这对《说文》释文体例和早期声训的深入研究,都是很有宜处的。  相似文献   

8.
漆永祥先生用十余年心血完成并出版了他的力作《汉学师承记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同时还有密不可分的《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江藩集》二书,总计三书160余万字。《(汉学师承记〉笺释》等三书,是《国朝汉学师承记》与江藩研究的总结性集大成之作,尤其是《笺释》一书,将成为学习研究清代学术史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之书。  相似文献   

9.
假借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借”是“六书”之一,向来被研究语言文字的学者所重视。可是它的定义是什么,学者们却没有一致的意见。早在东汉时期,就是如此。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①郑玄说:“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②这两家的说法就有些不同。直到今天,仍然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不一一列举,只提出几个问题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汉许慎《说文解字》 9353字宋陈彭年等《广韵》 26194字宋宋祁等《集韵》 53525字宋司马光等《类篇》 53165字辽僧行均《龙龛手鑑》 26430字明梅膺祚《字汇》 33179字清陈廷敬等《康熙字典》 49035字民国中华书局编辑部《中华大字典》 48000~ 字附注:①指各书收录的单字,释文不计。②收录字数,均见本书说明或可靠记录。③均现存之书,不计散佚之书。  相似文献   

11.
《周易》一书,巳经被汉以后直至现代中西方人士弄得“神乎其神”,面目全非了。本文“卑之无甚高论”,只谈谈《周易》的本来面目。 一、《周易》是卜筮之书 前人曾说《周易》是“卜筮之书”,我认为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2.
周敦颐年谱     
少时得明道、伊川之书,读之始知谁尊先生。而先生在(“在”字衍,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校正,以下同)“仕吾乡时,已以文学行于当世。遂搜求其当世(“世”字是“时”字之误)遗文、石刻,不可得。又欲于架阁库讨其书判行事,而郡当两江之会,屡遭大水,无复存者。始仕遂宁,闻其乡前辈故朝议大夫知汉州傅耆曾从先生游,先生尝以《说》及《同人说》寄之。遂访求之,仅得其目录及《长庆集》,载先生遗事颇详。久之,又得其手书手谒二帖。其后过归,得《归集》;之成都,得李才元《书台集》;至嘉定,得吕和叔《净德集》;来怀安,又得蒲传…  相似文献   

13.
刘淇原籍应为河南确山,而非山东济宁。其生卒年限未见有详细记载,大约可以考定生于康熙八年以前几年,卒于雍正年间中后期。《助字辨略》一书是汉语史上最早的一部语法学专著并兼及训诂之书,并不是如一般人所说的仅仅是训诂之书,这有史评可作佐证  相似文献   

14.
陈漱渝 《社区》2011,(32):4-4
读书要博中求精,勤于思索.持之以恒,把“有字之书”(书本)和“无字之书”(实践)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这些读书的基本经验前人早已总结,不必我再饶舌.这里主要谈谈我自己的一点读书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 《周易》是一部卜篮之书,旨在以卦交之辞来告人事的吉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唯心的部分剔除,把这层神秘的面纱揭开,善于从字缝里看出字来,就不难看出,《周易》这部书有着较为丰富的史学思想,尤其是作者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较为深刻,这就是,原始要终,彰往察来。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说的古文献是指古代用汉语记载的文献而言,包括书籍和其他文字资料。我国历史悠久,文献资料极为丰富,但经长期流传,不仅散失了很多,而保存下来的也有文字讹误、脱漏、增衍、错乱等状况,需要整理,因此,在古文献整理实践中就逐渐形成了一门“校勘学”,专门研究这类问题。关于校勘方法,陈垣先生曾提出“校法四例”,今节录如下:一为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发现其中不同之处。二为本校法。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三为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四为理校法。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这四条基本方法,是陈先生多年的经验总结,是对纷繁复杂的校勘方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读《明实录类纂·山东史料卷》冕堂记载明朝史实的编年体史料长编《明实录》,凡二千九百二十五卷,一千六百余万字,此书卷帙浩繁,集官方史料之大成,编为一书,成为有明一代所存史料之渊薮.时至今日治明史者虽不乏史料可以搜求,然《明实录》仍为首选必读之书,更何况...  相似文献   

18.
"鬼谋"、"人谋"之语出自《周易.系辞下》。"鬼谋"之义,系占问于鬼神以求决疑定谋。关于《周易》的性质,历史上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周易》是筮占之书,一派认为《周易》是说理之书。实则,《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是一部系统模拟、效法"世界之理"的书,重卦形式是它的理论模型。每一卦一个主题,由卦爻辞的显性语言与易卦结构的隐性语言相结合,构成六十四篇阐释"世界之理"的精悍短文,立论通达,逻辑严整,面面俱到,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道德的教诫。整部著作完全是"纯理性"的分析,其中没有任何"天启"或"神意"的成分。故此书乃是"人谋"之书,而绝非"鬼谋"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周人的《易经》文化相对于殷人的卜筮文化而言,是一次理性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列子》这部道家之书相传为先秦列子所作,今传其实为魏晋人伪作,然而在此书中,我们却可以不时见到孔子的身影。出现在《列子》中的孔子形象复杂,既有儒家本色,又有道家风貌。大体说来有三种形象:由儒入道,亦儒亦道的孔子;道家仰慕者,通达悟道者;儒家之君子。《列子》既出于魏晋人之手,书中孔子形象的形成就与当时社会"调和儒道"的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青年毛泽东缘何"游学"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他不仅读有字之书,而且特别强调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青年毛泽东的"游学"为此开了一个好头.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宏大志向,"遍游四宇","周知社会"的求真作风,"性不好束缚"的洒脱个性以及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推行的素质教育方针等,都是促成毛泽东"游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