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武 《金陵瞭望》2009,(13):38-38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叫司马穰苴。当时,在齐国景公时代,晋国侵略阿、甄地区,燕国侵犯河上地区。齐国陷入四面楚歌的环境中,派军抵御。结果,大败。齐景公急了,贤臣晏婴推荐了司马穰苴.晏婴说“穰苴虽是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齐景公采纳了晏婴的建议,面识司马穰苴.交流军事知识。司马的谈吐与学识折服了齐景公。齐景公极为高兴.马上任命穰苴为军事统帅,抵御敌军。  相似文献   

2.
自律即以党纪、国法和道德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控制自己,自律是高度的自觉,自律是最灵验最有效的护身符。官大体有两种:清官、贪官。贪官并不全部一开始就贪,最后终又成为贪官,身败名裂直至丢了脑袋,关键就是缺了个自律。清官之所以一身清廉,并不是他们无求无欲,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他们始终能够自律,有高度的自觉。谈及这点,不得不谈及春秋末期的晏婴。晏婴是齐国大夫,齐景公感其辅政有方得力,便赏赐他一件白狐皮裘,衣襟又是用豹皮镶的,价值千金,晏却谢而不受。齐景公知晏妻老,又要将自己少且娇的爱女嫁晏,晏敬拜谢辞。一…  相似文献   

3.
晏婴是春秋末期年国的著名政治家,在齐国历史上,晏婴与管仲齐名,史书并称管晏。晏婴一生相齐三公,其主要政绩为:强公室,抑私门;犯颜直谏,匡正君过;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折冲尊沮,不辱使命。等等。晏婴以其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开创了一代良好的政风。  相似文献   

4.
挥汗成雨     
这一成语,人们用它形容人多,有时也有用它形容汗多。晏(yàn)子名婴(yīng),字平仲(zhòng),今山东省高密县人。在春秋时代,他做过齐国的相国,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著名政治家。有一次,齐国派晏子婴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王看不起齐国,对晏子婴很不  相似文献   

5.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末期齐国贤相晏婴言行的一部先秦古籍,书中语言呈现出幽默、诙谐的特征。晏子形象的幽默是对美的赞颂张扬,齐景公形象的滑稽则是对丑的嘲讽椰揄。这种美学特征的形成,除了晏子机智、诙谐、豁达的性格,其客观原因在于他处于庸君谀臣的夹缝地位,在不同场合斗争的需要,同时,也深受齐回开放、乐观、多智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晏婴不入狗门晏婴是齐国大臣,能说会道,经常出使各国。一次,他要到楚国去,楚王便事先与群臣商量了一个办法,决定利用他,羞辱羞辱齐国人。晏婴个子矮小,楚国人就在大门的一侧,凿了一个小门,决定等晏婴一到,让带路的人故意将他从小门引进,然后再将他当狗,进行嘲讽。一日,晏婴到了  相似文献   

7.
晏婴廉为政本观的提出与实践邵先锋晏婴,字仲,谥平,世称晏平仲。他先后事齐灵、庄、景三公,参政五十多年,是姜齐后期的一代名相。晏婴治国,政绩显著;晏婴为人,品德高洁。司马迁把他与齐国另一名相管仲并列,在《史记》中记作“管晏列传”。清廉俭朴,不仅是一种个...  相似文献   

8.
晏婴的人生态度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特征,但现实社会的变化摧毁了他认同对象,对生的执着又使他缺乏超越性追求,其理性态度落实在人生哲学的层面便是对生理生命的珍视和对现实幸福的眷恋。工具合理性、实用主义和退让自保的病弱性构成了晏婴人生哲学的三大特色。强烈的保命欲构成了晏婴人生追求的基本导向,但旧贵族的身份和自尊感,也始终在其内心保持着强大压力,于是保命欲的主宰与道德感的挣扎,使晏婴一生充满了矛盾的张力,构成了他“善与人交”的处世术的基本色调。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子春秋》是一部以记载晏婴言行为主的专书。晏婴(?——前500年),春秋后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贤相,历灵、庄、景三朝,从政五十余年,并“以节俭力行重干国”。关于晏婴的材料较多、较集中地保留在《晏子春秋》里面。这部书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信史看待,但仍不失为我们研究晏婴这个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晏子春秋》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文学史中应有一定的地位。可是,由于这部书的真伪问题长期聚讼不已,影响到人们对它的重视、研究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它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还有待于我们重新作真正的认识。本文拟就《晏子春秋》的真伪问题,书中所体现的晏婴的政治思想及这部书的艺术特色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自打有了车子,就有了坐车的和赶车的。坐车的多为王侯将相,属上等人;赶车的则被称作“车夫”,是普通人。车上人主政事大,故史传记载多而详;车下人赶车事小,那记载自然少而且略。近日有幸读到几则有关车夫的史料,殊觉珍贵。文中虽将姓名略却,记事倒还完整。抄录两段,以与读者诸君共赏。 一则是春秋时期齐国国相晏婴同车夫的事,见于太史公《史记·管晏列传》。文言费解,不如翻成白话。 晏婴因事外出,车夫为之赶车。晏相生得矮小,长不满六尺;车夫个大,身高八尺。车夫之妻打门缝瞅见,大个儿丈夫而为小个子晏婴赶车,已觉不快。又见车上的晏婴不苟言笑,意态  相似文献   

11.
晏婴,字平仲,维夷(今山东高密)人,曾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官位至相,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近读《晏子春秋》,一直在想,晏婴是不是太傻了,在封建官场,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  相似文献   

12.
冯骥才 《社区》2011,(35):16-17
几年前的春天里,意外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一个沙哑的嗓音带着激动时的震颤在话筒里响着:“我刚读了你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叫我感动了好几天。”我问道:“您是哪一位?”他说:“我是草婴。”我颇为惊愕:“是大翻译家草婴先生?”话筒里说:“是草婴。”我情不自禁地说:“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我被您感动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尽显风流,那还是在小说中;而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位德才兼备的雄辩家——齐国大夫晏婴。晏婴聪明智慧,机敏善辩,贤名闻于诸侯。只是他身材矮小,不足五尺,因而不免有人借此奚落他。结果,对方往往是自讨没趣,不得不甘拜下风。《晏子春秋》就记述了他的一些轶事,读来十分有趣,在此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4.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与"同"本是古代两个意思大致相近的哲学概念,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史伯与晏婴作了二者相反的理论阐述.孔子在继承和发展史伯、晏婴"和同之辩"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新命题,这一主张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上升到人生哲理的理论高度,显示出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推动21世纪世界人类的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翻开《左传》,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跃然纸上,那些众多的风云人物给人以深深的震撼,然而,这些历史群像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既不是齐桓、晋文的雄才大略,也不是管仲的叱咤风云,晏婴的机敏,或是子产的为政宽容。  相似文献   

16.
试论齐景公     
齐景公,名杵臼,姜齐第25代国君,在位58年,是齐国君主中执政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在评价齐景公时,大多从其“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史记·齐太公世家》)一面来评述齐景公执政时的残暴、奢侈和昏庸,认为其为昏君和暗主,没有客...  相似文献   

17.
鱼山曹植墓     
鲁西平原东部边缘的东阿县境内有一座海拔82.1米,回围200余亩的小山丘,名叫鱼山。在它的西麓,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古陵园,三国东阿王曹植墓。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第三子,曾丕的亲胞弟。少有文才,为曹操所宠爱,曾几次欲立为太子,后因任性放诞而失宠,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曹植备受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远离京师,频繁改换封地。魏太和三年,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历时四载。曹植在东阿时,经常登鱼山游览。太和六年他又改徙陈王(今河南淮阳),是年十一月郁郁而病逝。卒谥思,故世称陈思王。太和七年  相似文献   

18.
鲁迅《自嘲》诗第三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早成脍炙人口的名联了。“孺子牛”出于《左传》:齐景公常常装作牛,西里衔着绳子,让儿子骑着,就是齐景公做小孩子的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晏子春秋》作为一部反映晏婴生平事迹的文学作品,对于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采用了多角度立体的方式,对于同一个人物能够选取多个材料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使得人物的形象丰满而富有感染力。本文从《晏子春秋》的结构入手,通过具体篇目的分析,论述了该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采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管晏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也被《大学语文》(华东师大本)选为教材,但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一事的解释,大都认为司马迁在此问题上对晏子持以批评态度。例如聊城师院所编《〈大学语文〉文章赏析》一书所收录的华东师大叶百丰先生《〈管晏列传〉讲析》一文中,就这样讲:“对晏婴,司马迁是这样说的:‘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用‘岂……邪’的句式,在于引起读者的思索。而文情荡漾、自然,作者对晏婴的‘见义不为无勇’是持批评态度的。”此外,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分析》,西北师院所编(《〈大学语文〉讲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