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0,(1):58-60
成都是府。成都是天府。天府的人好安逸。 府,原本是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也指管理文书或财物的官员。周代官制,设有“天府”一职,“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看来是给周天子守库看家的。所以后来,天府也泛指皇家的仓库。天子富有四海,富甲天下,皇家的仓库通国库,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南国大地的雪灾渐渐远去。被形容为“网络雪灾”的“艳照门”,却是“冰冻层一天厚过一天”。这一涉及道德、犯罪、性、诚信、艺人前途、偶像崇拜的“艳照门”事件,不仅考验了事件主角、娱乐圈,还考验了我们周边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6,(9)
在成都,就像展开写满“闲适”的纸卷。世世代代的成都人为一生写下闲适,它浸染了每一个流动至此的生命。于是这里是生活的天堂。在飞机上,我盼望着抵达那座城市,那座被称为蜀、锦城、蓉城的城市。常常为了旅游,人们涌入这座城市。古城有很多历史言说,它们分散在城中,武侯祠、青羊宫、杜甫草堂……古老建筑记载着被缅怀的物像,写出成都古老、博大、传奇的历史。历史古迹、自然风光、温和气候构成一个个城市的亮点,却不足以撑起一座城市的厚度。在街头,在小巷,在茶馆,在耳边处处飘荡的四川话中,巴蜀人的生活态度却真实地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易中天 《社区》2002,(24):58-58
说起来,成都号称“天府”,是当之无愧的。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马平川,良田万顷,而且深藏在大西南群山环抱之中,只有聚集没有耗散,只需享用无需奔忙。生活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的成都人,自然也就用不着操那么多心,费那么多力,只要消消停停悠悠闲闲地过日子就行了。作为四川的省会和大西南重镇,成都这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久前一位80年代中期移居广东深圳的老成都回老家时就说认不得路了。自北向南延伸的人民路和一环线两侧建起许多摩登高楼,连原来老店铺林立的春熙路也翻修一新,但这一切改变不了成都这座城市悠闲安逸的气质,也改变不了…  相似文献   

5.
2007年2月8日,成都被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列为“200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此次大陆地区共有26个城市参加“创佳”竞评,成都与杭州、大连三城市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旅游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共同确认的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大学作为成都综合评比验收的唯一地方高校代表,为成都市“创佳”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新浪网络盛典城市类评选中,成都被评为“2008年度品牌城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给成都带来了一场重大危机和挑战,然而,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成都城市形象提升的机遇。地震发生后,成都市政府动员各方资源,迅速行动,危机公关和城市营销的种种举措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今天的成都.在外人眼中.依然是那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说到“五毒俱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坏得没法再坏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五毒”最初指的是五种济世良药。  相似文献   

8.
今年《文学遗产》第一期,发表了丘良任先生《“城阙辅三秦”解》一文。该文搜采宏富,别具新解,于王勃诗义多有发明。惜乎检索欠于精审,而考论之次,间亦有偏。兹就“城阙辅三秦”的义释并王勃此诗的作年,略陈管见,旨在向丘先生和方家请教。一王勃诗“城阙”一词,诸家注本都指长安。丘文独持异议而别指成都,以杜甫《野老》诗有“城阙秋生画角哀”之句,因予征引,作为“城阙”指成都的力证。笔者翻检杜集,见诗后有杜甫原注,为丘文所漏引。原注云:“南京同两都,得称城阙。”按南  相似文献   

9.
细节小事也。因其行事微末.每每为人们忽视。细节不拘果然无害吗?历史的经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现在流行的“细节决定成败”,都可以说明,人们的粗野言行,往往会给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造成无可估量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唐剑锋 《社区》2011,(29):52-52
幸福在品。而今,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可用一个“快”字来形容。快节奏,快速度,快发展,快作风,甚至连就餐.都是“快餐”。这种“快”,给人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带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感。好像不“快”,就与时代脱节,就会被时代淘汰。  相似文献   

11.
李沅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08,(21):73-75
50多条路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南京路”,每一条路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却又与南京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上海、天津、重庆、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神户等50余座城市都有以“南京”命名的路(街)。  相似文献   

12.
“狼狈”探源刘敬“狼狈”一词,无人不知,但对此词的来源,许多人则不甚了了,所以常可以听到“狈”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释“狼狈”云:“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乐书     
宗璞 《社区》2008,(11):7-7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凤。”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凤”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4.
叶安逸难道要一个人力挽狂澜,抑或自己都身陷泥淖?最残酷的命运不是被打倒的命运,而是你已经被剥夺了还手的权利。由于谭丽是退休人员,比较容易找到她的地址。她家如今住三环的一栋老房子里。安逸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位精神很好的老人家。“请问是谭丽老人家吗?我找您想问点事。”安逸努力做亲切可爱状,那老人显然是谭丽本人。她愣了一下,点点头。  相似文献   

15.
其实我书认自己是励志姐,但是围绕在我身边的朋友亲人们说我是绝对的励志姐。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也禁不住想,也许我有励志姐的影子。回想6年前,我还是一个刚离开校园的拎包族,怀揣着不太成熟的梦想,独自来到北京找寻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6年后,我又选择成为一名拎包族,离开安逸的生活和温暖的小家,带着梦想来到上海,独自闯荡上海滩。该怎样形容此刻的心情?我想到了“崭新”二字。是的,我确实梦想着能在魔都开拓崭新的生活,并找寻到伫立在某些地方等着崭新的朋友们。“为什么?”老友们在得知我搬迁的消息后,轰炸般地把同一个问题向我抛来。  相似文献   

16.
乐书     
宗璞 《社区》2012,(14):7-7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这个人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他在写书的时候,对自己已经进行了过滤。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出现了一些流行语,如“知识爆炸”、“海量信息”、“云计算”、“云图书馆”云云,意思是说,网络技术连通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知识累积之富,如恒河沙数;信息变化之速,刹那万千;信息传播之广,其大无外.知识的获得不再有门槛,信息的传播失去了边界.不仅知识和信息被数字化,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也在无可奈何地被数字化.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成为网络世界中一串“被平面化”的冰冷的数字或符号.在这样的时代场景中,人人都在写作撰文,人人都在著述立说,人人都在传播互动,人人都在用同样的方式表现“同样的我”,撰文著书已不再是少数“思想者”在孤独寂寞中“表达自我”的苦心孤诣的艺术.于是,学术被技术和数字平面化.知识、信息、学术的“平面化”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正面的,即从积极的方面看,有助于知识的大众化、平等化、民主化;二是反面的,即从消极的方面看,它无疑会导致知识的平庸化、低俗化、无个性化.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7,(2):77-79
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地方色彩的话语,那叫做“方言”;每一个行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我们就叫它“术语”:那么,如果大学校园里也有那么一些话,是属于学生们的呢?随着网络时代的崛起,大学生们也拥有了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用来在网络上交流,旁人一般是很难理解其中含义的,我们把这些话称作——“网话”。接下去就将为您解密校园十大“网话”。  相似文献   

19.
会展经济的发展成为第三产业成熟化和完善化的标志,也是现代城市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都明确地把会展经济的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的成都,明确定位要成为“会展之都”、挑战“中国会展第四城”,于是,成都的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就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商丘电业局局长孔林理在河南省电力系统是一个知名人物,从事电力事业二十多年,由一名普通电力职工到电业局局长,他经历了一个因父亲而名到自我扬名的过程。如今在系统内(甚至系统外一定的范围),许多人都喜欢亲切地称他“小孔局长”或“孔老二”,私下里面对,他的很多同事部下都习惯地称他“二哥”。其实,“二”在中国的字眼里一直别有深意,大致是形容一个人真实直诚地带点傻气。对此孔林理毫不介意,每当人们称呼“孔老二”或“二哥”时,一米望八、憨态可掬的他都会惬意地笑纳,一来因为在兄弟中他排行老二,二来他也非常喜欢“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