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前几天,方阿姨的儿子在家念了个笑话:有个媳妇看见老父亲拎着个大西瓜颤巍巍进了门,拉过老公说老人家拎这么重的东西,邻居看到了会说咱不孝的,老公问那怎么办,媳妇说明儿让他专挑小的买!说完,方阿姨的儿媳也笑着开玩笑说:妈,您的菜篮子也挺沉的,明儿也给您换个小的!没想到方阿姨听了很生气,站起身摔门而去。儿媳尴尬地  相似文献   

2.
严莹 《社区》2023,(3):42-43
近来,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湖滨花园社区的王阿姨脸上一直笑呵呵的。她家有两个小宝宝,大宝小学三年级,小宝上幼儿园。往年假期,王阿姨一人带两宝,累得苦不堪言,更谈不上有时间参加活动。但今年不一样了:周二的花艺课,王阿姨带着两个宝宝来了,先把大宝领进旁边的“知联讲堂”听课,再来到兰心社,将小宝放在“婴幼儿成长驿站”,自己在花艺桌前坐下,桌上已经摆放好了课程需要的康乃馨、洋桔梗……王阿姨一边插花,一边看顾二宝。课程结束,“知联讲堂”也下课了,王阿姨领着孩子,捧着自己插的盆花,开开心心地回家了。这幅温馨图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3.
陈家敬  沈丽燕 《社区》2014,(15):35-35
“主任你好,我是世纪名城的居民,昨晚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突然砸下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哎哟,差点就砸到我了啊……”一大早,王阿姨就来居委会反映问题。“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快跟我们说说你住哪幢。”江苏省溧阳市五里亭社区孙主任听到后非常重视,立刻前往小区了解情况,原来是一住户家儿子儿媳吵架,儿媳一怒之下把家里的笔记本电脑从五楼直接扔下去了……  相似文献   

4.
王阿姨是我们村里卖豆腐的。村里的人都夸她的豆腐又大又厚又有味道。买她的豆腐,既合算又放心。所以,她的豆腐成了左屯右村供不应求的抢手货。以前,我觉得卖豆腐的王阿姨不过是一个生意人, 不太在意她,可是最近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潘波 《山西老年》2011,(2):53-53
案例:詹阿姨在儿子、儿媳两口每天上班后,都会从家骑两站地的自行车,到老两口刚给儿子、儿媳买的"婚房"里,帮着扫扫灰尘、擦擦地板、晒晒被子,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6.
李凤林 《社区》2013,(19):40-40
家住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向阳街道春夏社区和平公寓的住户刘阿姨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她家隔壁的邻居王阿姨在家属院里养了几只鸡,本来院子就比较小,这样一来更显拥挤,而且王阿姨家的鸡是散养的,每天在院子里到处拉屎,大家一不小心就会踩一脚,非常晦气,现在天热了,院子里整天臭烘烘的。刘阿姨去找王阿姨协商,谁知却被对方骂作“多管闲事”,其他邻居鉴于王阿姨的蛮不讲理,也大都敢怒不敢言。  相似文献   

7.
刘晓祯  赵晨滨 《社区》2009,(30):55-56
案例:王老太太今年70多岁,因为患骨癌截了肢,瘫痪在床已经10年,一直依靠儿子儿媳照顾生活起居,对此王老太太很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儿子的累赘。最近王老太的儿媳和儿子因为照顾老人闹了些矛盾,老人知道后就更内疚了。这些日子,家人发现老人吃药时,把药拿在手里,边吃边说:“不想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不如我赶紧死了呢!”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8.
刘杨 《社区》2014,(1):22-22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远洋天地社区的王阿姨这几天特别闹心,原来,老人家在自家门口,从小贩手里买了两棵白菜,这菜看着挺好,就是不知道吃着放心不放心,王阿姨心里犯了嘀咕,于是她来到社区居委会,通过设置在居委会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对白菜进行检测。“还真灵!”王阿姨高兴地说,“全部指标都合格,有了社区居委会提供的这宝贝,入口的东西吃着放心.”  相似文献   

9.
爆笑     
好心的阿姨学校体训队有个男生,外号"力王"。他觉得牛仔裤上有破洞挺酷,就把自己的裤子剪了好几个洞。牛仔裤穿脏之后,他送去给学校洗衣服的阿姨洗。结果,阿姨把洗干净的裤子送回来的时候,他发现裤子上的洞都已经补好了……  相似文献   

10.
少艾 《新天地》2011,(9):29
案例:能干的周阿姨一直是家里的主心骨。上世纪80年代,她练过服装摊,挣钱为家里买了车,买了房。周阿姨平时对丈夫和女儿呵护有加,操持家里家外的事尽心又尽力。性格内向的白先生乐得省心、省力,尽管周阿姨对他管得有点严,白先生还是从心眼儿里乐于服从妻子的管理。但自从女儿小枝结婚以后,周阿姨的"轴心"地位开始动摇。女婿小杨是外地人,在结婚前,周阿姨就不喜欢这个女婿,但女  相似文献   

11.
孔涛  张华 《老友》2015,(2):30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山东省定陶县冉堌镇王双楼村,就有这么3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们多年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公,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的美德。她们就是葛汝真老人的3个儿媳:王玉兰、侯青云、王秀娥。今年80岁的老汉葛汝真,老伴20年前就去世了,3个儿子常年外出打工,孙子都是儿媳们自己拉扯大  相似文献   

12.
周晓红 《社区》2013,(18):52-53
家住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鼓楼街道苍水社区的王阿姨今年65岁,50年前带着10岁的儿子与现在的丈夫杨先生再婚,儿子改姓杨,杨先生也有两个女儿。因为双方年龄相差较大,彼此相似的婚姻经历使他们格外珍惜第二次婚姻,王阿姨的用心经营和杨先生的积极配合使这个重组的大家庭其乐融融。但天有不测风云,去年3月底王阿姨的儿子杨平被查出肺癌晚期,需立即住院治疗,这个打击导致王阿姨精神崩溃,陷入绝望。  相似文献   

13.
邓伟  石苑 《百姓生活》2012,(3):38-39
儿媳患病瘫痪,全身只有眼珠和嘴唇能动;儿子撂下“难题”外出。长年累月不回家。湖北省+堰市郧西县观音镇黄土梁村的许德洪、汪传慧老两口,15年来给儿媳当保姆。对儿媳胜过自己的亲生女儿。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4.
<正>"去温州要多少时间?""原本以为温州就是经贸出名,想不到山山水水也很秀丽,是个旅游的城市。""不错!下次就去温州玩。"……李阿姨的准儿媳就是温州人,在听到了工作人员的细心解  相似文献   

15.
邻居王老师是个小学教师,跟谁说话都是和风细雨般,楼里老老少少见了,都称呼她“王老师”。斗转星移,如今王老师退休了。前几天她很高兴,浇浇花,看看书,午觉睡到下午三点,可没多久就长吁短叹。一个人呆在阳台上,若有所思地盯着街边闲谈的老人。一天,吃晚饭时,王老师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对家人说,自己想在楼下摆个茶摊。说完小心翼翼地察看大家的脸色。老伴很惊奇,揶揄她:“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校园,现在要‘下海’了?”儿子激烈反对:又不缺吃缺穿,受那份洋罪!别人怎么看我们小辈?只有儿媳虽然不吭声,但心里是支持婆婆的:什么也不干,人就枯萎了。  相似文献   

16.
1.不入侵:要明白儿子家的女主人是媳妇,到他们家去,提前打个招呼。 2.不苛求:不要抱怨儿媳不会做家务,更不要抱怨儿媳让儿子做家务,他们也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3.心中一杆秤:不掺和儿子、儿媳妇的矛盾,小两口吵得再凶,也只是内部矛盾。当婆婆的一插手,反而使矛盾扩大化。  相似文献   

17.
毛维娜 《社区》2009,(7):13-13
72岁的蒋老太,由于丈夫早逝,自己独自将一双儿女拉扯大,按说现在是安度晚年、享天伦的时候了,没承想,与儿子儿媳同住的她生活得并不愉快。蒋老太与儿媳总是闹矛盾,这不仅让敏感的她觉得邻居们在嘲笑她,更是对儿子失望至极,加之身患疾病,蒋老太竟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是一出家庭悲剧 ,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产生的这一悲剧在全世界却具有普遍性。在老年寡妇和她的儿子、儿媳所组成的非完整的扩大家庭中 ,婆婆和儿媳争夺她们共同关心的男子的情感 ,是这个家庭内的永恒难题。家庭内的情感争夺与社会制度和民族传统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丁宁 《新天地》2016,(9):58-59
丁老师:您好! 最近,我上网看到一则消息,连云港一儿媳因婆婆不帮自己带孩子,在网上发帖称对其婆婆“厌恶至极”,甚至都“不想多看她一眼”.该帖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讨论,目前,帖子的点击已经超过13000多次,近300人跟帖发表观点,对于这位儿媳的遭遇,网友们有支持婆婆的,也有理解儿媳的.也有很多网友对儿媳的情况表示同情,认为婆婆的做法有些过分,并给予安慰.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与丈夫现年均为71岁。我们唯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经过多年打拼与儿媳3年前在城里按揭购买了一处房屋。由于我们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收入几乎为零,不得不于去年年底,退掉租住的房屋,搬过去与他们共同居住。可因为儿子和儿媳的工作、还贷、养儿等压力较大,尤其是儿媳甚至不时故意刁难。近日,儿子、儿媳再次与我们发生争执后,儿媳以房屋系他们所购,我们并未出资,其有权决定让谁居住为由,逼迫我们搬离。儿子则置之不理。请问:儿媳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