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我国社区分类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分类治理是基于社区异质化和社会问题社区化的现状考察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社区治理理念。从目标、依据、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对社区分类治理的意涵和内容体系进行阐述,社区分类治理要以“共建共治共享”作为逻辑前提。社区分类治理的具体推进路径是治理理念要从行政化逻辑转向以治理需求为中心,治理机制要从“一刀切” 转向“创新引领”,治理资源的整合要从“一元管理” 转向“多元共治”,借助信息科技,实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精细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孟谦 《社区》2014,(1):14-14
记者:说起改革开放的成果,人们就会联想起浦东林立的高楼。多年来,浦东新区始终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不仅取得了卓著的经济发展成就,在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方面,也始终是上海乃至全国的“地标”。  相似文献   

3.
4.
《社区》2014,(19):46-47
宝民社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成立于1992年10月,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约3.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5000人,外来暂住人口约27500人),工商企业680家(其中上市子公司7家)、个体商户924家、出租房屋9393套,是一个集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5.
6.
彭代国 《社区》2013,(16):13-14
2013年2月1日,经安徽省合肥市委、市政府批准,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6位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参与揭牌活动,实现了由传统街居管理模式向现代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目前,滨湖世纪社区辖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社区居住人口近10万人,饱和人住人口约18万人。  相似文献   

7.
周立 《社区》2014,(10):1-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于日前颁布,其中第十九章第二节提出,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人口、劳动就业、社保、民政、卫生计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发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驻区单位的积极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8.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城市社区治理离不开共建的多元参与、共治的联动与共享的目标成效。福建省福州市推进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在党建引领、提升社区居委会治理能力以及社会组织和社工参与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社区自治、治理主体均衡发展、联动共治机制以及法律、人才保障方面还存在制约和瓶颈。推动城市社区治理,需要进一步健全社区自治机制,优化共建结构,建立共治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提升共建共治共享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武龙 《社区》2014,(4):35-36
内蒙古自治区紧紧围绕“为民、务实”的主题,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从打造学习社区、平安社区、服务社区等六种社区人手,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和谐、文明、幸福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山文 《社区》2011,(7):26-27
社区党建工作如何做得有声有色,务实且有效,是社区建设的难题之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多年来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以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莲城镇的做法对小城镇的社区党建工作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他们是如何开展的呢?莲城镇的答案是“四办法”——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当前“城中村”社区在治理体制、土地产权关系、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失灵”现象。基于治理理论,“城中村”改制工作的关键是彻底改造原有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为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使“城中村”社区的发展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匹配,形成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政府职能转型和公民社会成长的背景下,我国原有的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面临困境,客观上呼唤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因地制宜开展的社区治理模式探索。网格化社区管理本质上是一种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管理效率上成效显著,但作为一种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在运行中与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自治愿望和权益诉求不免存在冲突。从长远来看,网格化社区管理只是社区治理模式演进进程中采取的过渡模式,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居民参与的活跃,它将为政府与居民合作共治的复合治理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当下部分学者提出了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其宗旨是要构建政府—社会协商合作的社区治理体系。但随着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的纵深拓展,小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市场主体被忽视,造成了针对其监督的缺失。面对小区治理的失效,以对社区和小区为不同治理背景的服务品提供方式的讨论为基础,必须将市场主体纳入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多元互动的合作—监督—共治的新型大社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老龄化呼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加快发展。通过分析南京市玄武区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状况,对比分析我国现有的3种养老模式,得出在公共服务型政府视野中,以社区为主体,由政府、社区、市场、家庭和非政府组织(NGO)共治的养老模式是推进社区养老有效管理、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促进政府由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制”虽然有效消解了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失灵,但是在现实中面临着制度性和管理性的双重困境。在制度性运行方面,“项目制”导致了“一刀切”式服务供给、项目稳定性弱、“弱合作”社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发展之间“马太效应”等现象的发生;在管理运行方面,“项目制”暴露出志愿组织项目开发能力不足、项目管理机制低效、项目绩效评估僵滞、项目推广效应弱等缺点。项目供给不足与社区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项目分配过程中的公共价值偏离、项目监督弱化、科层治理与项目治理双重逻辑影响下的政府寻租,是导致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制”遇到双重困境的主要原因。对此,要从强化群众满意价值导向、增强政府部门全过程统筹、搭建项目嵌入社区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促成资源整合五条路径来优化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制”运行。  相似文献   

18.
杨小川  段一斯 《社区》2014,(15):26-26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河大社区”是河北大学的高校教职工社区,社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有68栋居民楼,2780户居民,9218人。近年来,学校与社区齐心协力,以增强居民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点,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社区建设与管理,使得社区建设与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9.
困境与治理: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志愿服务是完善社区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社区治理与善治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目标,然而社区志愿服务的失灵阻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失灵的现状要求重构社区志愿服务结构,再造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依据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观点,社区志愿服务包括意愿、激励、组织、资源、文化、技术六大内部要素和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三大外部要素,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就是这些要素的有效组合,它涉及志愿微循环机制的完善、协商机制和参与机制的合理选择,以及事务分流机制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郑杭生 《社区》2012,(20):10
9月13日,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上城区政府联合主办了社区发展与中国实践国际交流会,数十位中外专家学者到会交流研讨,本刊将陆续摘登部分专家论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