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与心境     
心怡 《社区》2011,(26):49-50
每种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从神农用茶解毒到大红袍救状元,古往今来.茶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长期喜茶,便慢慢地在品茶过程中悟出一些道理。慢慢发现茶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情,可品饮不同的茶。  相似文献   

2.
茶韵悠长     
韦良秀 《社区》2012,(17):42-42
茶.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茶香袅袅,茶韵悠悠,闲暇之余。总喜欢独坐一隅,静静体味茶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茶韵悠长     
韦良秀 《社区》2014,(8):51-51
茶,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茶香袅袅,茶韵悠悠,闲暇之余,总喜欢独坐一隅,静静体味茶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人生是道茶     
品味人生,就如品味云南大理有名的二三道茶。三道茶指上三次茶之意,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手头的幸福     
马德 《社区》2011,(17):1-1
《笑林广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鬼托生时,冥王判作富人。 鬼曰:“我不愿富。只求一生衣食不缺,无是无非,烧清香,吃苦茶,安闲过日子足矣。”  相似文献   

6.
饮茶与读书     
张峪铭 《社区》2014,(32):13-13
一缕茶香,一瓣书香,文人夫复何求?茶,清香扑鼻,给你提神醒脑;书,墨香轻飘,让你明理益智。坐在书案前,左手摩一壶,右手捧一书,神思随茶香书香升腾,就有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我之所以将茶与书放在一起,不只是人们喜欢读书时饮茶,饮茶时爱凑书,实际上这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  相似文献   

7.
昊唯 《社区》2010,(32):24-24
有人说,人生是一出悲悲喜喜的戏,是一首飘飘忽忽的歌.是一次上去又下来的登山运动.是一场明明灭灭的烟花……是的,有道理,但听起来,太玄虚;悟起来,太深远;做起来,太复杂。我说,人生不过一个字。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身经百战,处险不惊,多次化险为夷,经受住了生死考验;他庐山蒙冤,后横遭迫害,还有病魔的折磨,对人生的价值有着高尚的追求,对人死的意义有着深沉的思考,他生为人民,死为真理,是民族的英雄,后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深奥的哲学,我们应该仔细地探索哲学与美的关系,以便为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人存在的自我认识,哲学是人类最高形式的智力探索,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明澈而宁静的认识,哲学思维具有极致性,是最深沉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饮茶与读书     
张峪铭 《社区》2013,(5):5-5
一缕茶香,一瓣书香。文人夫复何求? 茶,清香扑鼻,给你提神醒脑;书,墨香轻飘,让你明理益智。坐在书案前,左手摩一壶.右手捧一书,神思随茶香书香升腾,就有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  相似文献   

11.
在曹植的辞赋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动物形象,通过这些动物形象,我们可以一窥曹植的内心世界。曹植的文学创作与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前期的作品大都意气风发,积极向上,而后期的作品则深沉压抑。曹植辞赋中的动物形象体现了他人生不同境遇中心境的起伏变化,这种手法是对前代抒情小赋的继承和发展。通过这类作品,可以一窥曹植文学创作与人生境遇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郑敏与牛汉有着相同的创作经历、诗歌追求和艺术个性,这是他们的诗歌具有可比性的基础;其诗歌在意蕴上都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强烈的生命感、犀利的批判性等共同点;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教育背景、性格特征、写作实践等存在差异,其诗歌在相同的意蕴中也存在细微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张贤亮先生的古诗词气韵放达,有着浓重的诗情。先生的诗歌当中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豪情和对人生的沉思:有着沉醉、舒张、从容、雄怀、壮志、沉吟;有波澜,有自负,有孤独与寂寞,有侠骨柔肠,有凭吊感慨,有壮心不老,豪情不已,有冷眼看世,有即景赋诗;悟透人生,感慨人生,进而悟出禅意,道出从容。重情重义,动情感怀,甚至以诗魂自喻,巨笔书写回顾与展望。这些作品或疏放旷达,或深沉凝思,总是能够对人生和现实做出判断,或是对未来寄予期盼。但是从诗歌文本的角度来讲,他的写作技巧并不复杂,绝大多数诗歌都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手法。  相似文献   

14.
满清宗室女作家顾太清是满清文坛难得一见的一位艺术全才,丈夫奕绘更是学通中西,文武兼擅,诗词书画无一不擅其妙.深厚的学识修养和共同的文学艺术爱好,使他们共同走过了一段由恋爱到结婚的艰难历程.在夫妻闲话,抚今追昔中,奕绘发出了“此日天游阁里人,当年尝遍苦酸辛的”深沉感慨,交织着他们爱情受阻的痛苦回忆,太清少年失怙、亲人离散的凄楚痛苦,以及暗流潜伏的嫡庶矛盾等,表达了对爱妻的不胜怜惜之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他们夫妻感情的真挚温婉,丰富了太清身世经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生》和《红与黑》都是以政治为经、爱情为纬来编织情节,塑造主人公的形象的。《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和《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不仅“形”似,而且“神”同,我们通过比较研究,不准看出《人生》的主人公性格塑造、心理刻划、情节结构以及与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女性形象的设置,都有着对《红与黑》的借鉴。《人生》的创作成就,为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继承和借鉴外国文学遗产又一次提供了范例,对于繁荣我们社会主义文学园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说:“我爱春天,但她太年轻。我爱夏天,但她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作者通过这种形象的说法,表明了他那个年龄段的人对生活的看法,那么,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你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的季节我作主》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开篇“补天”、“还泪”以及“太虚幻境”的三个神话,具有一种“幻境迷离”之美。这不仅仅是因为政治原因使得作者不得不借虚写实,更重要的是这三个神话透射着深挚的现实关照和深刻的人生哲思,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爱情、人生以及生命的深沉探索,也是其矛盾情感世界和真实人生体验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中国古典美学重要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历代茶人在茶审美中的经典茶诗词,归纳提炼出“物我观照”、“净静虚明”、“妙悟自然”三种茶审美方法。“物我观照”源于自然的某些物征可以象征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经常的茶事实践中,茶人从茶的清香和内蕴的品质中观照出“茶佳人”、“茶君子”的形象。“净静虚明”发端于道家老子“涤除玄鉴”及“致虚极,守静笃”的悟道理念,在空灵虚静的心境中,即使是最简单不过的茶事活动仍洋溢着诗性之美。“妙悟自然”取材于禅宗、老庄及后来文艺美学理论,指茶人在品茶过程中通过长期的亲身体验和凝神遐想,终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9.
人活一世,要经过许多次“断奶”。“断奶”的过程是具体而抽象,简单而复杂,肤浅而深沉的人生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钯的内涵。儒、释、道茶文化是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核心特点。武夷山茶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稼丧葬、人生伦理及日常交际之中,形成了一套“以茶待客表敬意”、“以茶常偿友喻情谊”、“以茶论婚嫁”、“以茶祭祀、以茶丧葬”,“家庭礼俗和饮茶”等内容丰富、形式完备的武夷山茶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