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一个人借了人家的钱,却想赖账。债主来找他讨债,他却说:“学者们说了,昨天的河不是今天的河。那么,昨天的‘我’肯定不是今天的‘我’了。也就是说,借钱的‘我’不是现在的这个‘我’,所以我没理由还你的钱。你去找过去那个借你钱的‘我’讨债去吧。”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社区》2009,(26):34-35
他叫我爸爸 有一个菜鸟问我:“MM是什么意思?” 我乱答:“妈妈!”她又问:“PLMM是什么意思?”我又乱答:“婆婆妈妈!” 然后。问她怎么了?她答:“有一个人加我为好友,他问我是‘婆婆妈妈’(PLMM)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我是‘妈妈’(MM)吗?我又说不是。接着。他就叫我‘爸爸’(88)!”  相似文献   

3.
<正>寻花问柳吃罢夜饭,我在上网,8岁的儿子在看电视。突然,儿子跑到我身边,挺随意地对我说:“爸爸,‘寻花问柳”是什么意思呀?”我一愣,不知道这小子怎么知道这个词,又不好问他,想了想说:“‘寻花问柳’意思就是说,春天来了,人们出去看看花儿和杨柳。”“那太好了,爸爸,现在正是春天,星期天您也带我去‘寻花问柳’好吗?”  相似文献   

4.
白明 《北京纪事》2009,(12):71-74
“绿色造假”的“秘方” 上回说到老D弄来一只假汝窑,没让我挑出一点儿破绽,说他手里有“绿色造假”的“秘方”。至于这个“秘方”到底是什么,老D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若有所思地说:“哥们儿,我以为这宇宙间的万物,都是个‘从生到死’的过程!”老D顿了一下,神秘地看着我说:“但是你想过没有?这宇宙万物,它还能有个‘死而复生’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6.
柴静 《可乐》2010,(9):26-27
一上出租车,师傅看我上车的地儿,跟我侃:“跳舞去啦?”“没。”我懒得跟他聊。他没话找话:“你知道北京第一个迪厅是‘JJ’吧?那时,我们跳韩国那个‘××舞’。”  相似文献   

7.
唐生智 《金陵瞭望》2005,(14):14-15
“一天下午,蒋介石找我去,对我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就是我留下,要就是你留下。’我说:‘你怎能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他立即问:‘你看把握怎么样?’我说:‘我只能做到8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相似文献   

8.
老爸自从退了休,就天天奔居委会跑,敲锣、打鼓、写标语,忙得不亦乐乎。老妈对老爸说:“老头子,以后我就甭给你做饭了,你就‘长’在居委会得了。”老爸笑:“那不叫‘长’,应该说是社区活动积极分子。”老妈把眼一瞪:“我说是‘长’就是‘长’,别跟我咬文嚼字儿的!”老爸挤挤眼:“你倒想咬想嚼呢,只怕崩了‘牙’……嘿嘿。”  相似文献   

9.
“五四”初期,在“打倒孔家店”的声浪中,于一九二○年一月,郭沫若断然地说:“我想孔子那样的人是不容易了解的。从赞美他方面的人说来,他是‘其大则天’;从轻视他方面的人说来,他是‘博学而无所成名’。我看两个评语都是对的,只看我们自己的立脚点是怎么样;可是定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祖’,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底罪魁’,‘盗丘’,那就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肯定孔子,而且对于反孔子的人这样不满,在“五四”高潮期间,在革命知识分子中间,这是颇可惊异的。人们不能不提出疑问:难道郭沫若反对“打倒孔家店”吗?既推崇孔子,又怎样理解他的反封建精神呢? 生活中常有许多复杂的情况,类似的现象包含着不同的本质,不同的现象又反映了同一  相似文献   

10.
甘丽华 《社区》2012,(7):63-64
87年前,鲁迅在杂文《论“他妈的!”》中写道:“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这简直已经醇化为现在时兴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11.
程云海  高睿宁 《新少年》2023,(11):28-29
<正>“大嘴兔子,今天早晨的教室卫生是你替我打扫的吧?”胖胖熊来晚了,错过了值日时间。大嘴兔子抬起头,朝胖胖熊笑了笑:“我是想打扫来着,但一走进教室,就发现哪位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已经帮你值日了。”“那我可得好好谢谢‘雷锋’,真是热心肠!”胖胖熊几步跑到门口,东张西望地寻找起来。  相似文献   

12.
14=陡发?     
打“的”,我坐司机边上,遇上红灯,前面一辆小轿车的尾巴近在眼前,我见那车的车牌尾数是68,笑说:“他这车牌挺值钱吧?”司机道:“您还不知道吗?如今已经不时兴花钱买数字啦!”我说:“是吗?不再认为168是‘一路发’了吗?遇上14什么,也不避讳了吗?”他说:“您怎么消息一点儿不灵啊!早被人破解啦!”我不明白,忙请教:“怎么个破解?”他笑说:“14,人家用音阶来唱,那不正好是‘陡’吗?‘一路发’虽然吉利,比起‘陡发’来,那不还是辛苦吗?所以,现在有的人喜欢14,比喜欢68还厉害哩!更有绝的啦,有的人把6唱成‘拉’,把8唱成‘高八度’的‘倒’,‘拉倒’,就是谈不成生意,什么也捞不着,有什么好的?当然啦,这么破  相似文献   

13.
梅玲 《可乐》2011,(9):12-13
想钓钻石男 我边啃烤红薯,边擦眼抹泪地控诉着陆子航的种种劣迹:“嘴大,说话嗡嗡的,像戴着宇航头盔。禁不住诱惑,不就是一副总经理的女儿吗,长得跟猴儿似的,愣是靠那栋豪华别墅和许给他的部门主任的职位,把他轻易‘钓’走了!”  相似文献   

14.
周谷城先生在《再论“无差别境界”》一文中说:“我依旧认为‘无差别境界’或‘不矛盾境界’的命题是正确的。”对此,我想谈些不同的看法与周先生商榷。首先,应该说明的是,周先生不是个无冲突论者,他也并不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他只是认为,在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即旧矛盾解决、新矛盾产生之前的“间隙”,会出现“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对立”的“无差别境界”,即使出现的时间是“短暂的、一瞬时,但毕竟是出现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是周先生矛盾观的核心。我的意见,这  相似文献   

15.
    
我对着镜子看自己,个儿高高的,乌黑的头发,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我今年8岁了,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最大的特点是“: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有时候老师讲课正带劲,我好想站起来提问题。记得有一次,爸爸教我认字的时候,爸爸说:凡是带‘木’字旁的都与树有关。”我认到叶”字的时候,就问爸爸“:叶子的‘叶’也与树有关,为什么是‘口’字旁不是‘木’字旁呢?”爸爸一下子愣住了,不知怎么回答我,想了半天才说“:爸爸说得不具体,学习知识不能生搬硬套,懂吗?”我眼珠一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重庆巫山县官渡小学二[1]班@苏玉鑫…  相似文献   

16.
钟玛 《百姓生活》2011,(1):24-24
儿子刚上初一时,对女孩子会表现出一种特别的逆反心理。 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在开一瓶“剑南春”,儿子就在一边说话了:“爸爸,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外号就是这酒的名字。”“怎么,她喜欢喝酒?”我不解地问。儿子笑道:“不是。她特别喜欢和男同学一起玩儿,一开始男同学背后叫她‘花蝴蝶’,后来还是我想出来‘见男春’这个外号的。”我听了眉头一皱,板着脸说:“以后不准乱给同学取外号!”儿子见我没好话,不吭声了。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总理不但雄才大略,功追日月,而且在外交上机敏过人,时刻捍卫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尊严。“派克”笔一次,周恩来率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在签署一个文件时,一名眼尖的B国记者发现周恩来用的钢笔是“派克”笔,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乘机问道:“总理阁下,听说贵国‘英雄’笔等早已赶上了‘派克’,您为什么还偏爱‘派克’呢?”周恩来环顾一下四周,淡淡一笑道:“这支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位战斗英雄送给我的纪念品。今天,我要用它来签署一个和平的文件,我想是不无意义吧。”“哈哈……”全场顿时活跃起来,B国记者双…  相似文献   

18.
当东坡当年与客同游金山,随着“我欲乘风归去”的吟唱而欣然起舞于“妙高台”上,并顾客自诩为“此便是神仙矣”之时,他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九百年后的今天,会有人将其“归去”之意归之于想回京做官的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东坡在这里要表达什么?人说“写思君”,“言不知现在朝廷如何,本想回京,又恐受到谗毁陷害。”还有说得更具体的,认为这几句表明“他虽身在地方,却时时心在朝廷,关心着‘天上宫阙’的情况。”并引证分析道:“据说神宗读到‘琼楼玉宇’二句感叹道:‘苏轼终是爱君。’(《坡  相似文献   

19.
“隐含”浅议竹钧所谓“隐含”,指句子的一种语义解释。①“在‘他要求参加’和‘他要求放他走’里边,可以说‘参加,前边隐含着‘他’,‘放’前边隐含着‘别人’,但是不能说省略了‘他’和‘别人’,因为实际上这两个词不可能出现。”②这是吕叔湘先生对“隐含”这个...  相似文献   

20.
我悄悄地问语文:“语文,美是什么?” 语文回答说:“‘漫步花草中’,是一种浪漫之美;‘游戏雪地里’,是一种欢乐之美;‘帮助孤寡老人’,是一种奉献之美;‘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是一种精神之美……语文之美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