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81-188
公民参与是民主理念和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公民参与权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日益受到关注。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的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化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国家事务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强调公民的有序参与。公民参与权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积极权利、程序性权利。由于公民参与权的司法救济制度的缺失,我国公民参与权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缺乏救济的权利是不完整的,为保障公民参与权的实现,可将公民参与权定位为基本权利来加强保护,并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拓宽原告资格等方式来扩大司法救济的范围,完善行政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艳芳 《江海学刊》2004,(1):126-132
公众参与权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公众具有充分的知情权。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做了规定 ,但却对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未做相应的规定 ,这将大大制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 ,也制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真正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从而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制度上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加拿大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较早,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更为完善,特别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加拿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中之重.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意见及作用,在《加拿大环境评价法》中,公众参与的机会分布在其拟定项目的各个阶段,有些关键性的程序将公众参与的过程及其参与结果作为义务性的规定或前置程序,比如环境信息公开,就是拟定项目开始的必要前提;其完整的公众参与时间,可以保障公众在任何时刻都能了解和监督拟定项目的任何会影响周边环境的行为.可以说这部《加拿大环境评价法》处处体现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加拿大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公众参与,以及对比我国与加拿大该制度的不同,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制度有所启示,希望我国在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时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高频率爆发,《食品安全法》确立的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有利于改善食品安全治理工作。但此制度的出台并没有抑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存在公布信息主体混乱、信息发布决策的社会参与不足以及权利救济机制短缺三大问题。应从整个卫生行政部门系统都享有信息统一公布的权力这个角度来解决公布主体混乱的问题。通过对公民在食品安全信息分布中的参与权进行分析发现:普通公众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参与权存在区别;应合理协调应急信息中的公共利益与公民参与之间的冲突。从普通公众和食品生产经营者两个不同维度完善权利救济机制,并借鉴民法上的不真正连带责任来解决政府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件也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环境法律法规意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增加了公众参与条款.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公众知情权保护、参与机制及权利保障机制方面尚存在不足,要使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权有效行使,须创新公众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范围、保障公众信息获取,并且对之提供有效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司法机关对环评公众参与案件的审查存在诸多问题。多数法院将建设项目征收或拆迁地块范围内的公民排除在诉讼主体之外,否定该类主体在环评程序中的参与资格;很多法院将"告知"与"公示"等同,不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一些法院将环评听证程序是否进行交给行政机关裁量,所发挥的监督作用有限。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立法完善和司法调整两个维度进行努力,切实提高司法审查对环评公众参与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邵道萍 《兰州学刊》2006,(2):184-186
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较之此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着立法及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诸多缺陷。这些将大大弱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也制约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因此,结合我国的环境法制状况和具体国情,应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影响评价是当今世界各国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在该制度中,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价值与功能出发,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有关公众参与规定的比较,本文就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公众参与条款的实施提出了立法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障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知情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环境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前提,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公民环境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需要实现环境善治,加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公众参与机制,保障相关权利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圆明园铺膜事件"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拷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和执法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立法方面,对违法建设者不仅应要求其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还应对其处以罚款;应规定环评机构①就其评价结论的内容向法律负责;应当明确公众参与的途径、程序和救济方法.在执法方面,应当着力解决一些行政主管机关"有法不依"、对某些行为主体"违法不究"、对环评机构管理不力等问题.同时,应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与我国环境法的整体完善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事前的计划和对城市物质形态的预先安排,城市规划对城市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环境侵权后果的难以救济和难以恢复性特点决定了城市规划必须积极避免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可见,城市规划的这一现实要求与环境保护的预防性需求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城市规划相关立法应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核心构筑预防性制度内容,应着重对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法律责任、可操作性及相关法律的衔接和协调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政府、企业和公众利益失衡是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突出成因.社区环境圆桌会议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创新模式,其通过公众与政治企业家、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结合,以及会议带来的公众组织化和参与能力的提升,可以推进环境民主,改善环境质量,逐步趋向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均衡.从江苏的实践情况来看,社区环境圆桌会议作为环境保护的一种创新模式,其顺利实施有赖于一系列制度安排:政府主导制度、激励机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专家支持系统、公众组织化促进机制和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意义、条件与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主体保障。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公众参与权利和参与利益的保障、公众参与途径和参与方式的拓展等。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有:阶层整合原则、合作共享原则、性别公正原则等。  相似文献   

14.
论环境信息公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环境信息公开的架构为基于环境信息请求权的被动公开和基于政府法定职责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动公开。国外环境信息公开立法已基本确立,中国应加快环境信息公开立法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财产权、生存权、参与权、知情权、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等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形,这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官员考核机制、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征地程序不透明以及权利救济制度不通顺等制度性缺陷有密切关系。因此,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交易制度、明晰其产权主体、征地程序公开透明化和完善纠纷救济制度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同时,政府还应为失地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劳动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之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一峰 《晋阳学刊》2006,(3):117-120
环境公益诉讼与传统的环境诉讼比较,诉权得到放宽,适格主体得到扩展,环境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为英美、大陆法系国家环境立法、司法广泛采用。在我国仍为传统的环境诉讼,与环境现实需求、理论发展、制度完善极不协调,亟需建立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环境知情权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晓明 《齐鲁学刊》2008,(2):101-103
环境知情权是公众知悉和获取相关环境信息的权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环境知情权是随着环境危机的降临而产生的一项新兴权利,其在本质上是一种知情权,不属于环境权,也不等同于环境信息权。  相似文献   

18.
邓佑文 《学术界》2012,(2):38-47,282,283
参与式行政是当代公共行政兴起的新的行政模式,赋予行政相对人行政参与权是参与式行政的根本标志。行政参与权改变了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地位,重构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转变了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目的,变化了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存在方式,形成了新型行政法律关系,亦即参与式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止公诉权滥用,我国建立了政法委协调案件制度、人大个案监督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制度。但是制约表现为任意性、单向性、片面化、地方化、权力化的特点,导致对公诉权的制约演变成干预.因此应当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