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5,(6):33-41
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及文化历史意义,建设《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数据库》为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影响意义深远。通过对该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方向、实施构想以及在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纪录片创作的设计与构思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展示出一项将文字、图片、视频资源于一体,采用数字化影像、数据光盘、网络下载、书籍著作等立体化传播手段集成的手段形成的新兴科研成果,是海南多学科、多领域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关键的地缘空间节点。南海地缘政治格局构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为应对南海地缘政治格局新态势,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构建以应对南海危机为主要内容的"组合拳"式的地缘战略体系:把推动基于共同发展的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作为首选;把同相关国家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家关系作为关键;把增强南海地区海空军事实力作为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审视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可以发现,海上丝绸之路途径南海,东向延伸至太平洋海域,西进则抵印度洋海域,基于"一海两洋"地区的复杂情况,应将"一海两洋"问题上升至战略高度来考察。"一海两洋"战略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当经略南海,进驻"两洋",构建完备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布局。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要保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稳步进行,保障航道安全是首要前提。海盗问题如同恐怖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从古至今不断演变,成因复杂。近年来南海海盗问题愈演愈烈,尽管南海各方几十年来为构建航道安全做出不懈努力,然而对于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问题,仍显得力不从心。南海各方应将松散型的海上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完善成为以"命运共同体"为理念支撑、软硬法有机联系、各方紧密合作的高效的区域合作法律机制,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东西方合作共赢的典范,定将有利于南海局势的缓解,有利于南海争端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琼州学院学报》2016,(1):25-29
中国丝绸誉满天下,早在公元前就分海,陆两路向外传播。"海上丝绸之路"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该航线主要以南海为中心,分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起点主要为泉州。南海是中国的最大外海。南海属于中国最南部海域,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路。在历史上,许多国家就曾与中国有着友好往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上交往密切,中国人民和南海地区的各国人民早就拥有深厚的友谊。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进一步促进了南海地区在古代和近代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与海上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孔道,它的社会历史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丝绸之路研究 ,大体已形成区域化特色 ,如草原丝绸之路、沙漠 (绿洲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 (南方 )丝绸之路等 ,和丰硕的成果积累。但丝路研究要深入 ,还必须打破区域藩篱 ,注意各区域交通路线间的网络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在16世纪后的延伸和变迁 ,即太平洋大帆船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轨迹 ,来说明丝绸之路区域间的网络关系 ,尤其是重要网点澳门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铜鼓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铜鼓的创造者百越族群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者,因为西南和岭南的越人在先秦时期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秦汉时期岭南经济的繁荣;铜鼓文化的传播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案例。铜鼓文化在传播中交流互鉴,在传播中创新发展。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海上丝绸之路内通外联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中国-东南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壮丽图景;放眼新时代,保护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重大,其传承发展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民族文化复兴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和平友好之路,更是文明互动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南海、印度洋沿岸国家及非洲、欧洲诸国物质和精神文明双向交流的通道。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中,无论地处东方的中国人、马来人、印度人,还是位于西方的埃及人、希腊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均对这一海上交通的开辟、诸水域网络的连接与拓展做出了贡献。与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时间晚,但其辐射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持续时间则更为恒久。通过这条航道,古代东西方国家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促进了其肌体的新陈代谢和营卫调和;同时沿线国家通过海上交通干道所系连的分支网络,交流往来,取长补短,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就此意义来讲,"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亚、非、欧各国走出封闭,打破孤立,开启门户,放眼世界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10.
外国资本主义侵琼及岛内人民的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海南宝岛的近代史,便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海南和海南人民抗争的历史,本文对此略作记述.一、“琼州”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海南海南岛偏临南海,远离中原政治中心,且闭塞落后,素被中原封建王朝视为“南荒”,官兵视为畏途.然而,自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取代传统北陆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以后,海南岛就成为中国通往南亚、西亚以及非洲、西欧的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其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逐渐显露出来,岛上特有的热带资源和物产也逐渐为异邦所了解.因此,至近代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看好的掠夺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汉代合浦港在南海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海上丝路研究中,对合浦是南海丝路始发港及商贸枢纽地位多有忽略。本文以文献记载、考古成果为据,论述合浦在地理、资源、交通、航贸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证明合浦港是中国汉代南海丝绸之路最早最繁荣的始发港和海上交通枢纽与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12.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更为福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拥有辉煌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海岸资源和外贸发展优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独特的现实基础,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中,福建要突出海洋特色,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重视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港口资源,突出互联互通,加快对外通道建设,提升对外服务水平;要积极拓展区域合作,重点拓展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推动经贸文化交流对接,密切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在交流互鉴中实现特色发展。通过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海上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3.
魏志江  魏楚雄 《江海学刊》2015,(3):153-159,238,239
十到十四世纪的高丽时代,是中韩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中韩海上丝绸之路大体经历了形成、发展和演变等阶段,中韩海上航线先后经过北部渤海湾山东半岛的登州(今山东蓬莱)至高丽翁津(今朝鲜海州西南)航线和由明州(今浙江宁波)至高丽礼成江碧澜亭(今开城西海岸)航线的变迁。中韩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演变,促进了中日韩三国一系列港口群的出现和区域贸易网络的形成,并成为东亚中日韩三国与东南亚乃至西亚、非洲、欧洲海洋交涉网络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辉 《理论界》2014,(10):152-156
目前6国7方在南海形成激烈角逐局面;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其中南海九段线成为现代史上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的标志性证据;"九段线"是岛屿归属线,还是南海疆域线,我国政府对此未作出明确界定,而是提出"历史性权利"应对;中国与东盟争端国就争端问题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中国应从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来应对南海争端。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也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印度和西域各国的传法僧经丝绸之路入华译经传教,中国本土的求法者通过丝绸之路西行求法。佛教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之所以取得成功源于佛教的中国化选择,佛教戒律是佛教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其主动融合儒家传统道德准则中的忠君、爱国、孝亲等内容,形成中国化的戒律,同时对儒家传统道德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五戒中的杀戒不仅使中国佛教形成食素的传统,并对儒家祭祀制度影响深远。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道德准则之间的相互碰撞、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跨文化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6.
邵艳平 《兰州学刊》2014,(1):201-203
两宋时期,我国对日贸易不仅肩负着商品流通的使命,也进行着文化传递,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宋朝商船将搭乘船只的中国商人、僧侣、工匠、医者等送入日本,更有部分人士定居当地,为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整个宋代319年的历史中,北方、西面少数民族势力突起,常年战事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迫中断。但是,造船术的改进、航海术的提高、手工业的发达带动了海上贸易渠道的发展,成就了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7.
唐代“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出现了陆上、草原、海上等路线,其中海上“丝绸之路”亦可分为南、北两条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北航线经渤海、新罗通往日本,但是由于渤海、新罗长期对立,将其二者整合描绘“丝绸之路”北航线的研究很少.结合文献和考古遗迹,可以考证出唐朝762年~ 764年出使渤海、新罗勅使韩朝彩的行驶路程.通过唐韩朝彩的出使路程的考证可以了解渤海国交通和新罗“五通”的形成过程,而且对了解9世纪以后出现的“丝绸之路”北航线以及出现在东亚世界的繁荣贸易圈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桂东南沿海地区,历史上曾是我国通往南海诸国的门户,今天其若干市县已被划为广西对外开放区。探讨广西开放区的历史、现状、前景,制定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已成为一个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古代桂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作概略的回顾,追溯广西开放区的历史渊源,从中领略一些启示,应是颇有意义的。一、古代桂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述略史载桂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始自汉代。两汉时期,我国在西北方向,经西域,逐步把商路伸展到中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那时中国输出商品最有名的是丝织品,这条商路就称之为“丝绸之路”。在南海方向,也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上商路开辟的初期,尚没有指南针,辨别方向主要靠观察天象。这就需要选择最便捷的海道。于是,桂东南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下西洋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下西洋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和影响申海田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陆路已有著名的“丝绸之路”先播中华文化殷亚欧;海路自秦始皇命徐福入海求仙至日本始,汉朝时已贸易南海及印度洋上,并逐渐开辟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唐朝时更从广州经过越南南岸,在马来半岛南...  相似文献   

20.
张开城 《南方论刊》2011,(11):14-17
自秦汉以来,中国利用海上交通主动开展中外商业贸易交流,形成与陆上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有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开发利用但还很不够,要放眼国际、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利用现代科技、开发现代旅游,做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