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废名的小说与禅道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小说以随缘任运的恬淡心境去照观、把握现实。在描写普通乡民和下层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中透视人生的艺术旨趣;在自然的灵性化、人生的自然化中形成景与意、现实与幻象、超俗性与现实性浑然一体的“意境”的自觉追求。均可见禅道本体论和艺术论的投影。而受禅道致思方式的启发,采用了一种包容着情感体验和理性判断的“悟性思维”,且因文体上的“跳跃”与“空白”而兼具散文的形貌和诗歌的情韵,探索了现代小说多义性内涵的可能性和多样化发展的广阔前景。对禅道心理探微的借鉴,则带来了类似“通感”等奇僻冷峭的表现手法,在揭示人物隐秘而活跃的思想情感动态方面,至今仍能给小说创作以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渗透在废名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构成作家精神生命的根底。儒家的现世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同精神贯穿废名小说创作的始终,并对其文化价值取向起了内在的制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废名的田园小说马从正废名(冯文炳)的小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写故乡风土人情的;另一类是写知识分子生活的。于前一类,他着力尤勤,尤具独特的艺术风貌。一般的乡土小说通常是以揭示乡土现实真相,促进现实改变为指归的,而他的小说却有着传统田园诗的那种隐逸情韵...  相似文献   

4.
废名小说中最有争议的是其是否反映现实的问题 ,诸多研究者都是将其具体文章往现实生活上套 ,本文认为废名的“现实”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现实 ,而是作者眼中现实的写实 ,并从其童年的经历 ,以及其真性情来论证其田园小说的写实性。  相似文献   

5.
废名的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有割舍不断的联系,他喜欢直接从传统文学中去寻找创作资源.他把唐人绝句的手法移植过来进行小说创作,在小说中营造情景相生的意境.为了追求唐人绝句含蓄的艺术效果,他又用唐人绝句省略、跳跃、用典的手法进行小说创作,达到了唐人绝句的美学风范.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废名田园小说的边缘倾向:创作心态上的对生存的热爱和厌倦,人物描写上的理想与现实,景物描写中的实与虚,创作技巧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派手法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在废名的小说中,有很多对儿童与童年的书写与表现。本文以废名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塑造作为切入点,借以分析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童年回忆主题、儿童视角的运用,从而探讨作家儿童观的诗意表达。通过分析废名小说中的童年书写,探究废名小说与散文中的互文现象,及诸多小说篇目中引人关注的"十年"意象。  相似文献   

8.
禅诗英译是中国禅宗文化和诗歌文化走出去的主要路径之一.禅诗英译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禅诗中所包含的禅理和禅意在英语和英语文化中的再现.禅诗英译的方法主要有:以动喻静的转化法、添加注释的厚译法、视觉化译法、陌生化译法、改译法、词语活用法以及创造译法等.  相似文献   

9.
废名小说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小说创作简论王才路以笔名“废名”而饮誉中国现代文坛的冯文炳,是我国三十年代一位风格独异、别有拓新的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他以其具有静美朴呐风格的乡土抒情小说,为我们中国中部农村谱写了一首首清丽素朴、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从而成为中国现代田园小说创作的先...  相似文献   

10.
诗与禅     
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少诗人与诗论家同禅都有不解之缘。从佛教“普渡众生”的教义所涵盖的社会心理和民俗心理方面,从创作主体“心远地自偏”的人生体验、情感流向、人生向往同佛门“清净的禅定”境界的会通问题上,从道佛两家“无为”、“无欲”的人生态度与诗人“童心”相交的结合点上,即从文化与人生的角度,都充分显示出诗与禅的内在契机。禅渗透于诗,既是禅境与诗境的整合,也是禅道、诗道与人生之道的整合。没有禅就没有诗佛王维,有了禅才有陶诗的情怀,苏词的胸襟。  相似文献   

11.
废名小说的艺术境界有着独特的空间结构:有的来自现实生活空间,是社会生活的实录;有的诗化、田园化风格浓烈,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在梦想的书写中带有现实的阴影.因此,我们将废名小说的艺术境界分为三层空间--现实空间、过渡空间、理想空间,以更深刻地体会废名上下求索的精神历程和小说创作的丰富性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小说史上,废名的艺术价值观与当时的主流艺术形成较大差异,他自觉地追求冲淡平和、抒情的审美趣味,在同时期的乡土文学创作领域中废名显示出独具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理事圆融是以《华严经》为主的佛教哲学之精髓 ,也是甚深微妙的禅悟之境。禅宗诗歌以生动丰富的喻象 ,表达了对理事圆融的体证 ,呈显出理事圆融互摄 ,即物明真 ,触目菩提的美感特质 ,为中国诗歌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境域。透视禅诗理事圆融境的佛心禅韵诗情 ,对建构 2 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废名小说具有浓厚的童贞倾向,这种倾向源于创作本性与他的文艺主张的天然契合,同时也 是他的人生追求与宗教情怀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15.
废名以西方生命哲学和中国的佛道学说为哲学根柢,从独特视角体验苦难人生中生与死的矛盾,在描写死亡情绪及情感方面融铸宗教、审美与哲学等多重话语,体现出他对人生乃至生命意义的独特思考与阐释.  相似文献   

16.
废名小说的禅学底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作家中,与宗教有过或多或少联系的,并不止废名一人,比如苏曼殊、许地山、萧乾、冰心等。但就与宗教关系之密切与真诚持久而言,恐怕要推废名。许地山接触研究过多种宗教思想,既写过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小说《命命鸟》,也有染着基督教色彩的《缀网劳蛛》和《商人妇》。但正如茅盾所提出的:他小  相似文献   

17.
废名以西方生命哲学和中国的佛道学说为哲学根柢,从独特视角体验苦难人生中生与死的矛盾,在描写死亡情绪及情感方面融铸宗教、审美与哲学等多重话语,体现出他对人生乃至生命意义的独特思考与阐释。  相似文献   

18.
废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个性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充满着幽静和平之美,颇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和田园诗的韵味。其幽静平和的美学风格,突出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叙写和对大自然的禅味审视,即将少女诗化,将俗人雅化,将平凡田园劳动美化和注意时空的构成,诸多意象的衬托,空寂、清远、静谧的展现。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创作个性,是因为他当初是一位诗人,且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浸润,同时他又是一个佛教徒,对佛教禅学有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缺少真正的宗教意识,所以诗人多是以诗为“宗教”的替代品,洛夫的禅诗就是一个范例,其沉稳淡定的心境,并非同社会现实与人生追求无关的“虚空”,而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寻找安置灵魂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现代作家废名拥有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悟。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断探求适于表达自己独具个性的审美艺术形式,在诗化的艺术追求中执著探索与创建现代小说文体。论文从文体要素的具体构建论述废名小说文体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和艺术的创造,并进一步从文体构建的审美效果寻绎和阐释小说文本和谐的文化想象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