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寺院文化是西藏佛教文化的主要存在形态和外在表现形式.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寺院文化,对于实现藏传佛教的现代转型,促进寺院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和正常发挥,促进西藏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弘扬西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民俗学和体育学的基本观点,揭示了藏族寺院民俗体育文化产生和形成的人文及历史背景,表现形式及其意义。指出藏传佛教寺院民俗体育文化是在宗教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得到待承的。而发展则需要寺院在进一步开放的基础上引进一些体育娱乐活动,并结合卫生措施,才能收到更好的增进健康、娱悦身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寺院僧侣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历史上还曾出现过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的寺院茶会。因此,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僧侣的茶俗,可以充分挖掘蕴涵其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丹是世界上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也是喜玛拉雅地区受藏传佛教制度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不丹境内藏传佛教寺院众多,也存在不少体现西藏制度文化影响的宗堡建筑。这些建筑除与藏式建筑基本形制和功能相似之外,不丹的藏传佛教建筑还表现出受尼泊尔宫殿建筑文化影响的本地化风格。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寺院养老模式可称为“在寺养老”,其又分为居舍养老和敬老院养老两种形式。通过对藏传佛教寺院养老文化的透视,我们认为居舍养老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居家养老,它孕育于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文化之中,是最适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6.
明代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甚多.蒲文成先生主编的《甘青藏传佛教寺院》一书对此已有详细的记载,其中尤以对清代创建寺院的记载最多,也有相当数量的明代或明代以前创建寺院的记载.但是,该书主要依据的是清代以来的《安多政教史》、《西宁卫新志》、《青海记》以及寺院保存的部分寺志和当地的口述历史,而不是明代史籍,这对于确定上述寺院是否为明代所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依据《明实录》等史籍中有关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的记载,对明代西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略加考补.  相似文献   

7.
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仅在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位制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对藏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培养人才诸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藏传佛教宁玛、噶当、萨迦、噶举、格鲁等五大教派的寺院教育的特色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1724年,清廷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加强了对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的整顿和管束,其中关于喇嘛衣单口粮的规定,就具有控制藏传佛教寺院经济、限制寺院规模的作用。虽然青海的藏传佛教寺院并没有完全受衣单口粮规定的限制,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寺院的兴衰。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规模庞大,寺内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完善,成为格鲁派的势力中心,在藏区有重要的影响。探索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的发展模式,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维护藏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拉卜楞寺院的宗教舞蹈钦木伦珠旺姆“钦木”作为寺院宗教法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诵经、放生及晒佛诸项共同组成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卜楞寺五彩纷呈的宗教文化。本文仅就拉卜楞寺钦木作一粗浅探讨。一、“钦木”的历史渊源钦木,意为“跳”,与之意义相近的是“卓”(...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农奴制经济之上生存着强大的寺院集团。自公元767年建成藏区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有了第一批僧人“七试人”以来,僧人参政,主持、号令一方,寺院操纵藏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已成为藏族社会的突出特点。准确认识藏区寺院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寺院进行有效的改造,才能使其适应藏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经济是藏传佛教寺院在藏区发展的产物。历史上,寺院经济曾是藏族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其初期和中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到晚期则逐步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藏传佛教寺院及其僧侣的经济活动日趋活跃,但在指称这种经济现象时,学术界同仁的用语不尽相同,有的叫"藏区寺院经济",有的叫"藏族寺院经济",有的叫"喇嘛教寺院经济"……概念上明显有欠规范和一致.笔者经过推敲认为称"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最为贴切,并对其内涵和外延作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4.
在蒙古族地区,自从藏传佛教传入之后,佛教寺院教育就逐渐形成和壮大起来,成为蒙古族地区的主要教育形式。寺院教育在蒙古族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研究蒙古族地区寺院教育的形成、寺院教育结构及教育内容、教学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的辩经考试制度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经考试制度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一种独特的教学与考核形式。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的辩经考试制度的形成、方式方法等作了梳理,并对其特点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题壁文化在唐宋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士大夫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显而易见的传播功能和商业功能。本文试图从职业题壁人及题壁作为寺院文化在寺院经济中所起的广告作用两个角度对题壁文化的商业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对题壁文化与商业的相互关系有一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寺院在四川藏族聚居区分布十分普遍,其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呈现多样化.本文在从藏族史书与佛经中查阅其外部空间理论缘由的基础上,阐述了四川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外部的空间模式,并从四个方面解析了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成,以及其空间形态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在形成后,开始了向外的传播,青海是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域,在元王朝的大力推崇下,藏传佛教在青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地域上,青海藏传佛教的发展都具有不平衡性,本文依据统计资料,分析了元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时空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尼众及尼众寺院产生的历史根源及社会背景(一)历史根源佛教传入西藏已有13op多年历史。这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从相互渗透到相互融合,经过了3to多年才产生了新的融合体--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长期的传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家家无论贫富皆有佛?..  相似文献   

20.
浙江的寺院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它拥有南宋时。五山十刹”的大部分;有佛教中三论宗、天台宗、曹洞宗、临济宗的祖庭;千百年来名僧如云、高僧辈出。遍布全省的寺庙古刹、佛塔、经幢,有大量的建筑工艺、雕塑艺术、冶金铸造等方面的精品;还有美不胜收的人文景现和自然景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