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旭梅  黄陈宣 《管理学报》2013,10(2):233-237
针对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两级逆向供应链,建立了逆向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通过该模型得出了逆向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均衡策略,进一步探讨了逆向供应链知识共享的2个合作条件:①制造商在成本节约收益中的分享比例必须大于某个阈值,②制造商所获得的整体收益比例必须大于制造商的知识共享成本分担比例;最后分析了知识共享成本分担比例和总体回收量对知识共享量的影响,以及成本节约收益共享比例和边际收益对知识共享成本分担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级CLSC物流外包与废品回收的临界条件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物流外包和废品回收的双重作用,本文将TPL服务商的正向和逆向服务价格定量引入到三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在不同的物流服务状态和产品回收状态下,以TPL服务商为主导企业.构造了RT-CLSC和MT-CLSC两种不同回收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在非合作模型中根据博弈理论和不同的物流状态和回收模式给出了CLSC内部成员的定价策略,提出了制造商实施正向物流外包和逆向物流外包的临界条件.在两种回收模式下,依据不同的逆向物流状态,分析了制造商自身进行废旧品回收和委托零售商进行废品回收的临界条件.最后通过数值算例描述了TPL服务商的服务成本和零售商的回收成本对制造商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碳税价格对废弃产品回收运营决策的影响考虑,本文从整个社会的视角,把顾客、回收站点、回收总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并分析碳税价格对回收站点数量和成本的影响。首先,将顾客、回收站点和回收处理中心作为整体,考虑能源成本、运营成本和碳排放费用,建立废弃产品回收站点分布的社会总成本模型。接着,对碳税价格为零和碳税价格无穷大两种极端情况,分析了回收站点的数量、碳税价格、社会总成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前碳税价格下,同时考虑碳税成本和运营费用或仅考虑运营费用这两种情况计算出来的回收站点数量相等,单位总成本区别不显著,即碳税价格对运营影响不大;若仅考虑碳税成本,则回收站点数量变化较大,即合理的碳税价格对运营影响显著;碳税价格理想的定价应该在40.03至66.46之间;回收站点数量为66时,碳排放量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政府奖惩机制和税收-补贴机制对于提高逆向供应链回收率的有效性,运用动态博弈论方法建立了逆向供应链的三个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即无政府介入、奖惩机制下以及税收-补贴机制下逆向供应链的决策,并比较了三种情形下的决策结果。研究表明:三种情形下回收率都随着再制造成本优势的增加而提高,其中奖惩机制下的回收率最高;制造商和回收商的利润都随着再制造成本优势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奖惩机制下利润提高的幅度较大;制造商的回购价格随着奖惩力度和再制造成本优势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单位补贴和再制造成本优势的提高而下降。通过对两种机制决策结果的比较发现,奖惩机制对引导逆向供应链成员积极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比税收-补贴机制更有效。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平台开放、协作和分享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如何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相融合,理论界和实业界正在进行理论探索和模式实践,突破线上平台商和线下渠道服务商界限以提高服务效率,解决线上平台服务和逆向回收难的瓶颈。本文针对单一线上平台商-单一线下渠道服务商的闭环供应链系统,探讨双方如何在正向供应链进行收益共享、逆向供应链进行渠道成本分担情境下的产品定价和服务优化决策。通过对比收益共享模型和收益共享-成本共担模型发现,线上平台商将部分收益分给线下服务商的同时,如果能分担线下渠道服务建设投入,将更有利于逆向回收和服务商逆向渠道服务水平的提高。最后,还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分成分担比例对平台商和服务商决策的影响,以及对各决策变量的影响关系机理。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条件下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卫新 《管理科学》2005,18(6):43-49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使产品的回收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入逆向供应链的商品比例很高,因此有必要将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进行一体化整合,形成闭环供应链.提出了面向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成本模型,并采用连续逼近法进行分析,此方法能使企业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时拥有一个适应性强的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级逆向物流网络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初始回收点以方便客户、提高回收速度以及建立集中回收中心以负责产品的收回、分拣并统一运送到相应的生产商或分销商修理地点是一种节约、有效的多层次产品回收模式。本文在即存研究基础之上,加入了考虑初始点回收成本、回收产品中再销售品的收益和可再利用品的收益等变量,提出了能够优化连接客户、集中回收中心和生产商三级逆向物流网络数学模型,最后灵敏度分析表明遗传算法对于求解这类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均衡理论及变分不等式研究工具,研究了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下的正向和逆向相结合的包含制造商、销售商/回收中心及需求市场的闭环供应链网络.考虑网络中各层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与报废产品排放环境污染税相结合,建立了竞争环境中的多层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描述了网络中各层决策者的竞争行为,给出了供应链网络各层均衡及整...  相似文献   

9.
研究考虑企业社会责任(CSR)行为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及协调问题,分别构建了单个第三方回收及两个第三方回收竞争下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分别从企业与消费者两个视角分析了CSR投入对供应链成员的定价策略及系统总收益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收益共享”与“回收成本共担”相结合的契约协调模型。研究表明,两个第三方回收商间的适度竞争不仅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提升废旧产品回收效率,同时对提高企业的CSR投入水平以及收益水平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契约参数的可行性范围内,“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在使供应链总收益达到最大的同时,还成功改善了每个成员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传统汽车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虽然新能源汽车的绿色低碳为解决大气、水土污染提供了途径,但动力电池若回收不利也将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文章着眼于构建新能源汽车销售及动力电池回收的多级供应链网络,在不同回收模式下对电池生产企业主导的闭环供应链进行契约协调。然后,针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不完善的社会问题,为政府找到促使销售和回收平衡的最优条件。研究发现:(1)当回收再制造利润空间满足一定条件,电池生产商倾向选择多回收渠道的模式,并且渠道竞争的加剧,对消费者和上游企业都有利;(2)当电池生产商同时参与正向销售、逆向回收上的收益共享时,"联合"共享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有效提高各企业利润;(3)电池的制造、再制造成本对回收价格和企业利润有很大影响,当技术革新、成本下降时,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进一步对单、双渠道回收模式进行选择,找出不同成本范围内的最优回收模式;(4)为了提高废旧电池回收率,政府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以有效促进废旧电池的回收,并且最优税额随电池制造成本的增长而降低,随再制造成本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