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承认思想是经历了青年黑格尔时期、完成向唯物主义转变时期、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时期、唯物史观确立之后四个阶段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对“社会承认丧失”的批判、“社会承认诉求”的肯定、“社会承认理想”的憧憬构成了马克思社会承认思想的基本内容。追寻社会正义是马克思社会承认思想的理论旨趣,为实现社会治理正义提供了价值理路,即消除对社会承认的漠视以维护社会正义,优化物质利益关系以保障社会正义,促进制度优化与心灵安顿以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2.
处于习惯规范调控下的景颇族社会几乎就是一种自发秩序。文章从具体的案例分析着手,展示了景颇族社会自发秩序的魅力;接着论证了这种自发秩序的合理性及其在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中的运行限制,最后阐明了自发秩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霍耐特承认道德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当今道德哲学的困境,为社会的道德秩序奠定规范的基础,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霍耐特以实践的自我关系为中介,通过否定的方式,把拒绝承认与道德损害相关联,并通过肯定的方式,建构了基于爱、敬重、团结三种承认形式之上的道德观,以确保实现主体的自我同一性和人格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秩序有利于人类自由本性的实现,是人全面发展的保障.本文以哈耶克法治理论为视角来分析自发秩序的本质及其与建构秩序的关系:由法治来限制建构秩序的作用范围以防止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假借正义之名侵犯社会公正与自由,但自发秩序的抽象普遍性特性和外部性的存在要求建构秩序发挥辅助作用,二者互不可缺;两种秩序的融合以情境为联结点,判断建构的新的规范或制度是否能融入现行自发秩序的标准是一种情境主义标准.  相似文献   

5.
张镭 《学术研究》2008,1(3):61-75
人类社会自从法律形成以后,社会秩序就一直表现为习惯-法律的二元秩序样式.近代以来世界秩序的变革受两种模式的经济变迁的决定:一种是一元的经济变迁,一种是二元的经济变迁.由此形成一元经济下的二元社会秩序和二元经济下的二元社会秩序,前者面临的秩序矛盾是单一的,后者面临的秩序矛盾是多重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二元社会秩序的生成是由中国的传统-现代二元经济所决定的,这种二元秩序中的规则关系表现为法律和习惯两种规则体系的矛盾和冲突.如果承认当下中国传统-现代二元经济的现实,就应当承认传统经济下习惯法权存在的合理性,也应当承认在这种传统经济中形成的习惯规范的合法性,继而协调法律与习惯的矛盾关系,俾使当下中国的秩序治理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传统上推崇两个自发秩序的机理:市场和法制,并认为这两种机制是社会扩展秩序的根本基础。实际上,这两种机制却同样也具有内在的缺陷:市场在推动人类社会秩序变迁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内卷化”;而纯粹的法制秩序则隐含了人为因素和形式主义的二律背反。事实上,秩序的扩展具有自发和自觉两方面的动力,每一方面的合理谨慎运用都可能促进社会的进步,而这两种动力的共同基础是伦理的认同。那些长期看是自发演进的东西,在短期内实际上都打上了当代人的“人为”因素,因而在一定程度都是理性设计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刘昊 《天府新论》2020,(2):61-66
认同危机是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承认哲学立足于主体间的相互承认以求化解之道。黑格尔、霍耐特和泰勒从不同的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黑格尔从抽象的主体出发,提出精神承认哲学;霍耐特站在社会批判维度,赋予承认以伦理意义;泰勒则从文化入手,提出“承认的政治”。然而,这三种承认哲学都未能揭示认同危机的根源,本文认为经济承认才是化解认同危机的根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霍耐特沿着黑格尔提出的一种"为承认而斗争"的观念,从黑格尔、米德、哈贝马斯等人那里汲取重要思想源流,从承认领域、承认模式、承认原则等方面阐明一种具有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形成了极具后形而上学语境的承认理论。霍耐特承认理论以实践的自我关系为中介,通过一种未被扭曲的自我关系,建构了基于爱、法律和团结三种形式的承认道德观,很好地处理了同一性与差异性、共同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为道德信仰提供了"从自我认同到对等认同再到群体认同"的认同逻辑支撑和"由可信之信到确信之信再到信信与共"道德理论关照,对于社会道德秩序建构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重视的再分配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一样,是正义社会制度建构中的重要内容.社会重视就是个人相互之间以及社会对于个人的特殊成就的承认.这种承认形式从传统社会的社会赋予转变为相互承认.这种相互承认或者社会赋予除了受到个人成就和价值标准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群体斗争、国家调节以及公共领域的影响.社会群体通过区隔策略为表征社会重视的象征符号而相互竞争,政府则通过调节象征符号分配对社会重视进行再分配,而作为文化交流的公共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社会重视的公正分配.  相似文献   

10.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英美政治哲学同以霍耐特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政治哲学,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思考社会正义的两大理论路径,二者都持有规范意义上的正义思想,但在哲学运思和理论旨趣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罗尔斯和霍耐特的社会正义论中,都包含了正义的主题、正义的方法、正义的目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通过集中于社会正义中三个具体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罗尔斯侧重于规范的建构,以社会契约论建构政治的正义观念,但造成了其理论中应然与实然的分裂。霍耐特以承认理论为基础,运用社会分析力图弥合正义理论中应然与实然的分离,但其对现代社会主要制度缺乏规范建构从而与他追求的道德进步造成了紧张。  相似文献   

11.
陈宗权 《理论界》2009,(9):93-95
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国际关系理论的三个主流学派都承认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尽管关注的视角和焦点不一样.本文根据与无政府状态密切关联的两个变量--武力和国际权威--探讨了的无政府状态的四个层次--无序的无政府状态、自由的无政府状态、失序的无政府状态和有序的无政府状态,并分析了它们的各自特征和不同后果.  相似文献   

12.
信任和秩序的适应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传统社会,统治者依靠思想灌输,建立起与统治相适应的外控型秩序,促使人们对统治者产生超乎寻常的个人信任,普遍的人际信任则难以建立.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基于理性规则及普遍信任,产生民选政府并管理社会,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自控型秩序,这种秩序又反过来巩固制度信任和普遍信任.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自发产生制度信任和普遍信任需要,统治者是否主动适应并改变外控模式,对社会平稳转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梁峰 《江淮论坛》2004,2(2):90-93
本文力图说明当代自由主义思潮中两大人物哈耶克与罗尔斯的理论分歧.文章首先说明,二者不同的关切主题和理论路向,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理论目标;然后借助自发秩序与社会正义两大核心概念,展现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论主张及其未进行直接理论交锋的原因,从而透视出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分野所在.  相似文献   

14.
承认的类型学探析——对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在早期黑格尔承认学说和米德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完善的承认-蔑视理论。这一理论是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更为经验化的补充。通过承认-蔑视这对社会动力学张力,霍耐特从一个较新的理论视角阐明了一种规范的社会理论,而这一规范的社会理论又具有很强的经验相关性。这种规范的社会理论在阐明道德发展的动力以及贴近社会经验方面显然比哈贝马斯通过以语言为中介的交往行动理论和罗尔斯抽象论证的正义论更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在理论论证的逻辑严密程度以及各关键概念间的逻辑层次关系的论证上却稍有不及。  相似文献   

15.
廖和平 《兰州学刊》2006,50(2):126-130,108
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个人由于自爱的动力而进行的实现个人价值的行为及其在与他人的冲突中通过个人之间的自我调适而形成的以个人为核心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自愿性的协调的社会秩序。它的理论源于从古罗马的西塞罗到近现代的曼德维尔、休谟、斯密、弗格森、门格尔等思想家的思想。它的认识论前提是承认人的无知和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其对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在秩序是社会群体在长期的交往与互动博弈中自发产生的一种内在规则,并且通过人类的集体学习和模仿机制不断地延续和演进。人类社会大体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内在秩序,一种是“集体主义”的内在秩序,另一种是“个人主义”的内在秩序。“集体主义”的内在秩序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往往是水平式的,是一种“集体惩罚”机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非正式约束来调节的,因而社会很难自发地型构出作为市场经济运行基础的法治社会。而“个人主义”的内在秩序昭显了个人的独立性,突出“自我意识”,整个社会结构往往是垂直式的,这种社会结构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契约调节的,法律的作用是明显的,因而具有很强的内在动力促生一个“法理社会”。  相似文献   

17.
韦森 《东岳论丛》2006,27(4):5-21,52
本文从“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相互作用和关联的研究视角探讨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本文首先提出,劳动分工和市场扩展的相互促进,构成了任何社会经济成长的“斯密动力”。接着,沿着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理论”的分析理路,文章讨论了斯密动力形成的社会条件,并进而从财产的法律制度在资产形成和市场运行中作用机制的分析视角,探讨了经济增长的斯密动力机制形成的制度环境问题。如果从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自发生成和不断扩展的视角研究经济增长的斯密动力,就会发现,“布罗代尔钟罩”原来是那些阻碍“斯密动力”形成和发挥的社会安排和社会机制。因此,打破阻碍和约束“斯密动力”形成和发挥的种种“布罗代尔钟罩”,应该是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的主要指向和动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价值规范形成的社会基础 ,即生活匮乏与分类秩序的建构 ,亲属结构与社会分层的关联 ,以及权力关系和真理生产的互动 ,从而说明了自国家产生以来 ,价值何以被规范的内在机制。尤其是在现代性的生活体制中 ,系统整合已经成为社会服从机制的主要依据 ,因而 ,价值规范的内在理由日趋权力化和技术化 ,这使价值规范的异化成为现代性悖论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社会批判是哲学的重要品格和重大功能,哲学进行“社会批判”,首要的问题是回答社会批判的“标准”和“规范”,即“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问题。抽象的“主体哲学”的思维范式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和实践困境。从抽象的“主体哲学”思维范式转向“主体间”的“相互承认”思维方式,并把增进“相互承认”与“人类团结”作为社会批判规范基础的价值核心,这是当代哲学在反思和解决“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这一问题上所取得的最为重大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社会运行的序间状态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社会运行的序间状态及其对策研究贾高建一一定时期社会运行的状态无疑首先取决于这一社会的基本结构体系本身的状况。一种成型的、现实的社会结构体系(不论其价值意义如何)总是通过自己系统内部的各种相关机制规定着系统运行的秩序,使之呈现出某种相应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