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卫  雷鸣 《城市》2009,(9):57-59
一、天津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主要问题 (一)现行住房保障体系不能有效覆盖外来常住人口 天津市住房保障体系由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租赁补贴、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5条保障线组成。至2008年末,  相似文献   

2.
张亚杰  张祚  李泳佳 《城市》2015,(9):60-65
城市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关系社会民生的问题,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住房的价格也在逐步上升,导致很多中低收入群体的最基本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可以分为产权性质的保障房和使用权性质的保障房两类.本文介绍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概况,然后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产权型保障房中的典型代表——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及其作用和弊端,最后探讨了共有产权住房的发展、特点及其对产权型保障性住房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平 《城市》2013,(2):59-61
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商品住房成为住房供应主体,保障性住房建设却几经变迁,经历了缺位和补位。在实施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被提升到政治高度,成为十二五时期最重要的民生举措之一。中央要求十二五期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1年、2012年分别建设1000万套,后三年共建设1600万套,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相应地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提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出台的刺激经济十条举措中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第一项.保障性住房是由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带有公益性质的住房体系,包括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等.  相似文献   

5.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多年来,上高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县城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县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基础薄弱或经济地位较弱势的群体提供的实物性质的住房援助。本文以成都市为例,从成都市保障性住房选址不当的表象入手,通过实地勘查和调研采访等手段获取各种相关资料,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保障性住房空间区位选择的现状进行客观的掌握,分析其居住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成都现有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区位布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弥补了长期以来夹心层住房政策的缺位。2010年我国建设保障性住房580万套,2011年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张亮  孙晓飞 《城市》2013,(9):35-38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住房,有别于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住房。被保障者可以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获得保障性住房,以购买方式获得的一般称作经济适用住房,包括"两限房"和定向安置住房;以租赁方式获得的一般称作公共租赁住房。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周期短等特点。例如,近5年来天津每年都把住  相似文献   

9.
陈旭  董天杰  田野 《城市》2012,(1):49-52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按限定的标准价格或租金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住房.根据2011年~2015年天津市住房建设规划,将住房总体分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其中保障性住房在普遍认同的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城镇还迁房.保障性住房的规划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得很快,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应针对低收人家庭,按照使用者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0.
贺建雄  肖煜  卜嘉田  赵光 《城市》2012,(2):28-32
2011年,中国城镇化速度突飞猛进,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我国城市人口为6.65亿人,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49.68%.同时,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61亿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相比,流动人口增加了81.03%.实际上,许多在城市流动打工的农民工和其他非本地居民未被纳入城市人口的统计范畴,这部分群体的实际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并未真正城镇化.如何解决这些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问题,对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快速发展都显得非常重要,其中居住问题是首要难题.  相似文献   

11.
辛毅  程琦隆 《城市》2010,(6):56-59
2008年7月,笔者在沿海A市一个拟建高新技术开发区被征地的农村进行普查性调研,发现当地现行农村征地补偿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缺少对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进行可靠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最为突出,这种情况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其他城市遇到相似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住宅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振坡 《城市》2009,(6):9-14
住宅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城乡住宅建设和发展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更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积极稳妥地探索适宜我国国情和农民生活特点的住宅发展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9亿农民终生期盼、投入最大、最为迫切的生活需求.也是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3.
张海峰  韩云洁 《城市》2007,(6):25-27
一、重庆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重庆而言,整体实力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整个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注重和发挥主城区以外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桥梁和辐射作用.2006年底,重庆市政府常务会第87次会议决定,重庆市将全力培育万州、涪陵、黔江、永川、合川、江津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彭劲松 《城市》2009,(3):45-49
重庆大都市圈是指以重庆主城区为圆心,一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地域空间。重庆大都市圈的建设标志着重庆迈进了由单体城市孤立发展,向多中心城市群协同发展阶段。适时地以交通发展,特别是大中运量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对优化重庆大都市圈城市结构,密切重庆大都市圈的区域分工与联系,提升重庆大都市圈城市能级,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付学禹 《城市》2008,(10):74-75
天津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从1992年以后逐步建立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住房公积金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城镇所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每月缴存一定数量的住房公积金,建立起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住房建设基金,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住上自己比较满意的住房。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职工较好、较快地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韩可胜  张仁开 《城市》2006,(1):70-73
1998年以后,在浦东房地产业中,住宅的发展已超越仓储、厂房及办公楼宇,唱起了主角.浦东平均每年新建住宅近400万平方米,约占全上海的1/5,住宅房产一跃成为浦东房地产业中的主角,奠定了浦东在全市房地产业的龙头地位.几年来,浦东住宅建设实现了从动迁安置型、实用解困型到舒适改善型、现代豪华型的梯度开发.在空间布局上,已经形成了沿江都市型住宅、沿内环线和世纪公园生态型住宅和南北两翼经济型住宅三大板块.新建的住宅面向市场,既有用作安置的实用型中低档住房,也有舒适小康型的中高档小区,还有一定数量的豪华型和超豪华型的公寓、别墅.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optimal site area for master-planned high-density housing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Conventional hedonic pricing methods are not used because they cannot separate the amenity value of large sites from the price effects caused by market power. We obtain our estimate from a unique data set containing the choice of applicants for public housing units in 128 housing estates in Hong Kong between 1990 and 1998.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ite area and popularity of the estate is revealed. We conclude that the land areas of most public housing estates in Hong Kong are sub-optimal. Our estimated optimal site area serves as a quantitative benchmark for the government in its future disposal of public as well as private housing land.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