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美国彭博社2月25日撰文称,印度总理莫迪希望本土企业把祖国视为制造业基地,但这很难得到希曼舒·贝德这类印度商人的认同。尽管贝德为其中国工人支付的工资相当于印度工人的3倍,但他仍能在华赚到钱。他说港口拥塞、缺乏熟练工人及原材料等因素,抵消了印度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优势,"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这是种风险,但行得通,因为中国是个容易经商的国度,而在印度日子很难过。"  相似文献   

2.
情结之一:中国功夫 中国的功夫片风靡世界,很多外国人一直认为中国人都身怀武术绝技。外国人喜欢中国功夫。非洲甚至欧美的一些城市,街道上都可以看见大大小小的武馆。  相似文献   

3.
2004年底,作为印度卡纳塔卡邦前任首席部长、现任马哈拉斯塔邦首席部长克里什那先生的朋友,我邀请他以私人访问身份首次赴中国完成其14天的访问。卡纳塔卡邦:印度南部省份,8000万人口,首府为著名的东南亚硅谷的班加罗尔,印度的信息港。马哈拉斯塔邦:首府为孟买,印度经济中心。在我12年亚洲工作的经历中,印中—中印关系始终是我工作的重点。为加强两国的友好合作,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始终抱有强烈的使命感。曾经由于各种工作的需要,我定期赴印度,工作的经历使我对印度的经济、社会、政治现状越来越了解,同时与印度的大型媒体集团也十分熟悉。…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神匠     
传说北宋初年,在江南一带石匠颇多,其中有一个石匠,他凿石造型的功夫可谓出神人化,大家赐予他“神匠”之称,把他本来的姓氏给淡忘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功夫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全世界都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吸引力,是众多外籍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切入点,是中国文化最亮眼的一张名片。那么,到底什么是“功夫”?功夫的起源在哪里?纪录片电影《寻找功夫》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探寻中国功夫的真谛。2020年12月19日,中国日报网携手三里屯CHAO艺术中心举办《寻找功夫》电影点映暨主创见面会,用影像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国功夫。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居住着一对印度父子,父亲巴拉伯,曾任中印友好协会秘书长,现任印度工商会联合会高级顾问;儿子阿都尔,印度工商会联合会执行董事。记者见到阿都尔的时候,他用流利的中文极力强调:“你应该好好和我父亲聊聊,他在中国的经历很传奇,我一直很敬仰他。我做的事情和父亲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  相似文献   

7.
正澳大利亚专家马克林(Colin Patrick Mackerras)是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他是西方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澳中关系、当代中国政治、西方的中国形象、中国戏剧、中国少数民族,他撰写的《西方的中国形象》是中国形象研究的权威著作。马克林自1964年起长期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开设《澳中关系》等课程。他专注于当代中国研究,在1966年回国后建立了澳洲大学第一个中国研究中心。他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今年75岁高龄仍然教授三门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8.
德隆 《人才瞭望》2009,(1):49-49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中国.建立了元朝.是一个不输于成吉思汗的杰出帝王。元世祖的杰出不仅体现在他打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还体现在他在用人上能慧眼识才,唯才是用。他把十八岁的安童任命为丞相就是他不重资历,大胆提拔人才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记者收到很多贺岁卡。其中有一份格外引人注目。上边书写着几行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赞美祖国大好山河的诗句: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状何穷。苍劲有力,落款为法国大使毛磊。我的眼睛顿时为之一亮。毛磊大使记者曾见过几次面,那都是在大型集会活动上。知道他是一个“中国通”,还知道他对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但不知他的中国书法是如此之好。于是我要采访他的心情愈加迫切,希望能尽早将他介绍给读者。一生喜爱中国文化临近春节前的一个下午,大使官邸会客厅宽大的落地玻璃窗透进了冬日的暖阳,也挡住了三环路上南来…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牛津、剑桥这两所高等学校热盼中国、印度留学生.牛津大学校长彭定康是前港督、前欧盟委员会委员,他对英国媒体说:"我们必须进行非常艰苦的努力,才能保住在全球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并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爱你中国……””好一朵茉莉花……”多么熟悉的中国歌曲,可是细听之下有点不对劲,节拍不准、咬字不清、口齿含糊,这是中国人唱的吗?放声高歌的是河北省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十余名外教们,他们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等好几个国家。为了能在2007年的全院元旦晚会上有一个出色的表演,唱好中国歌曲大联唱,他们可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在外事办人员的大力帮助下,一有空闲时间就操练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毕华(Piva)生于意大利米兰,现任横店集团欧洲分公司总经理。作为世界最优秀的经理人之一,他对跨文化交流有着独到的见解,也颇有建树。再访毕华,让我们对中国的文化出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中国加强软实力建设方面获得了启示。"我与中国有独特的化学反应"毕华199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这次经历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在他眼里,中国就像一个能够产生强大化学反应的基地。他被中国人、被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一些独特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大多数人对人才及人才市场的了解还只是局限在几个月一次的招聘会和存放档案等初级阶段.随着入关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国社会越来越深的影响。人们并始认识到人才和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脑力越来越取代体力。知识与土地、劳动、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已成为主宰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更新人才观念吸引人才尊重人才使人才市场合理化己成为我国人才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在IT产业中,中国与印度的优秀人才层出不穷美国人便将之戏称为印度中国产业。英特尔、微软、IBM、摩托罗拉等海外的大公司为了实现产品的本地…  相似文献   

14.
冯如 《人才瞭望》2009,(2):63-64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但他在世人眼里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大暴君。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历史学家还是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称其为千古一帝,因为他创造了历史上很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个平政(政治上最平等)的帝王;中国第一个守法著称的帝王;中国第一个大范围认真推行标准化的帝王。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车同轨等。中国第一个修建高速公路的帝王。驰道宽50丈合138.25米宽;中国第一个天下为公的帝王。柳宗元评价说:“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中国第一个最注重质量的帝王。  相似文献   

15.
罗密罗  吴帆 《国际人才交流》2011,(2):14-15,60,61
在一个湘西南的偏远小村里,罗密罗(Ramiro)度过了自己最难忘的中国春节,他受到了鞭炮迎送的礼遇,甚至还收到了一份红包,这份红包来自一个普通的中国老农。  相似文献   

16.
印度著名学者、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2月14日在《印度教徒报》发表文章指出,在教育、基本医疗和预期寿命等众多领域,印度需要向中国学习的还很多。  相似文献   

17.
军队的管理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需要下长功夫、细功夫、慢功夫。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对新形势下的军队管理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较完整地论证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军队管理教育工作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侯玲 《人才开发》2011,(3):31-33
作为一个来自新加坡,在中国又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力资源专家,黄永康对中国人才培训市场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2月末,他一手创办的"2011中国人才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刊特专访了黄永康,请他介绍他眼中的中国人才培训市场。  相似文献   

19.
那些丑孩子     
纪道思,是《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全球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的得主。1998年,在印度中部恰尔肯德邦的一个小村子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丑孩子。  相似文献   

20.
瘦瘦高高的范克高夫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5年,娶了一位漂亮温柔且志同道合的中国太太孙冰,“我爱中国,早已将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自家宽敞的客厅里,范克高夫真诚地告诉记者。范克高夫先生的家座落在北京东北部的一个别墅小区里,东西合璧的装饰风格体现着主人的匠心。客厅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迎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印有“北京2008”和奥运会标志的铜牌,还有他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多幅合影。范克高夫得意地告诉记者,他手机号码的最后四位数恰好也是2008,也许是注定范克高夫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有缘,如今的他担任着北京市发改委奥运经济高级顾问;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聘请的奥运及涉外项目顾问团谈判/发展专员;北京市计委奥运项目办投资促进专员等职务。因此,他被称为北京的义务宣传员。他则自称是北京的“说客”,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搭建中国管理机构和外国商业团体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