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在孟子思想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孟子的认识论是“一种道地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钟肇鹏:《孟轲》,载《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卷。以下凡引该文,不再注明出处)。本文对此谈点不同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我们知道,在人类认识的来源和能力上,孟子主张人不仅能认识自然界日月星辰的运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问题,是长期以来使众多思想家深为困惑的问题.这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认识社会的有效方法.本世纪初兴起的系统论为科学地认识社会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在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因有两个密切相联系的理论问题未得到解决,使系统论从创立至今仍未出现突破性的发展:第一,对系统研究的哲学基础未做出明确说明;第二,未制定系统研究的方法论.新近发展起来的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笔者汲取现代系统研究的成就,试图提出认识人类社会的“四面体”假说.刘放桐教授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中认为:“人们所认识的社会现象是杂乱的,没有秩序,要达到有秩序的认识就要掌握现象的结构.但是,认识现象的结构又不能通过经验的概括达到,只能通过理论模式去认识.当我们面临一个对象时,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假定的结构或者从别的学科借用一个模式看它能否说明所研究的对象,如果可以说明,则通过这个模式就说明了现象的结构.”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认为:“纵使没有一种假说可以完全证实,但是如果发现使每种假说都能自圆其说并且能符合已知事实所包含的内容,这里面也就有着一种真正的知识.”“四面体”假说在理论上基于两点假设:(1)在本体论上设定人类社  相似文献   

3.
<正> 千百年来,人们在力图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也在力图认识作为自己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的意识.在近现代西方哲学家中,从笛卡尔到胡塞克和萨特,都把意识问题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对于意识的阐述当然是科学的,但并没有穷尽真理,人类意识的研究仍极待深化.韩民青同志正是抱着求得"对意识的认识在总体上有一个较过去更为进一步的深化",提供一个"整体意识观"的目的,经过多年的踏实、认真,大胆的探索、研究,撰写了近40万字的专著《意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提出了许多别开生面的新观点、新结论,在关于人类意识的研究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康德以前的哲学家一般是被动地就认识对象本身谈论知识起源问题。康德提出三种综合学说,突出地强调了知识建构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改变了以往讨论认识论问题的角度。尽管他关于建构知识的主体性原则存在严重缺陷,然而却是人类第一次明确地从主体出发探讨认识活动的大胆尝试,这为后代哲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吕和应 《学术研究》2012,(12):93-98
作为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的先驱之一,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中为"历史科学"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德罗伊森试图将古典语文学理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和他之前的历史方法论结合起来,为此造就了《历史知识理论》的独特结构。近些年来,西方历史哲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以鲁尼亚为代表的新历史哲学家试图超越叙事主义和先验论,回归某种思辨的历史哲学。在此背景下,重新反思《历史知识理论》,将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知识论近代十分兴盛,但20世纪中叶以来在哲学中逐渐被边缘化。知识论从兴到衰与已有知识论本身的局限有直接关系,需要根据当代人类认识和知识的新情况重新认识知识论。知识论研究人类知识的本性及其在不同形式知识中的体现,研究知识的可能条件,并为真正的知识(真理)提供标准。它研究知识的本性和本质及其限度、知识的形式和结构、知识的源泉及其生成机制和条件、知识的确实性及其确证和检验、知识的意义等问题。知识论是哲学体系的两大支柱或主干之一,它给人类提供真理信念,规范和指导人类认识活动。与认知科学(包括认知心理学)不同,知识论是哲学而不是科学,它着眼于人类更好生存,系统研究和回答人类知识问题,与本体论和价值论一起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符是东汉时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潜夫论》一书是他的代表著作,王符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具有内在矛盾的哲学体系.一王符的哲学思想较集中地反映在《本训篇》中.该篇提出了一个道生气,气生万物,万物生规律的世界生成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元气或气是最重要的概念.气概念在汉代哲学界是很流行的,大多数哲学家都把气概念作为自己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但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气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王符哲学中的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法国无神论哲学家霍尔巴赫说:"人之所以迷信,只是因为恐惧;人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无知。"(霍尔巴赫:《神圣的瘟疫》)应该说,随着知识的增长,人类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恐惧和迷信;而问题在于,相对  相似文献   

9.
主体的认识是有开端的.主体已有的认识是制约继续认识的背景.在同样的条件下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其根源之一在于知识背景在认识中的作用.知识背景在认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基本的是知识背景作为认识结构在认识中的作用知识背景作为认识图式在认识中的作用;知识背景作为认识定势在认识中的作用.所有这些作用都表明知识背景在认识中的作用是在社会的实践和生活巾发生、发展着的.  相似文献   

10.
史诗《江格尔》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卫拉特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情节十分动人,内容极其丰富.在以往多角度研究中,虽然涉及到了《江格尔》中反映的婚姻、家庭制度方面的问题,但为数甚少.婚姻、家庭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了婚姻才有家庭,有了婚姻和家庭才会延续子孙后代,有了婚姻才有家族和亲族结构.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婚姻和家庭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它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法律、伦  相似文献   

11.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从文本的传播史看,实际上经历了从“手抄本文化”到“印刷本文化”两个阶段.在其流传过程中,作者、诗题和诗句的变动,可概括为“两个源头,三种态度”.这首单纯的唐人绝句复杂的流传历程,为考察这两个阶段文学传播接受的不同特点提供了有趣的范例;通过《寻隐者不遇》明代迄今接受史的细读,又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让古典诗歌进入现代人的心灵,既要有诗评家紧扣文本的诗艺阐释,也要有哲学家超越文本的哲理阐发;因为审美不是认识而是想象,诗意不是知识而是智慧.  相似文献   

12.
好莱坞大片《后天》中有一段焚书的戏,为了取暖,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书被付之一炬.这个片段暴露了该片导演对尼采科学观的无知.作为一位思考着人类未来命运的哲学家,恰恰在尼采的著作里充满了对科学的真知灼见,它们将指引人们正确看待科学的价值,并为科学在现代社会里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同时,现代影视媒体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观念具有很大影响力,一部大片宣扬的观点很可能造就一种社会性的偏见,所以有必要指出《后天》中对尼采著作的处理是草率的、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3.
(一)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讨论中,常常涉及到恩格斯的一些著名沦断、特别是《反杜林论》中的有关论断。而在理解上义众说纷纭、分歧很大。因此,深入研究以求完整准确地把握恩格斯的思想,对于这个讨论无疑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1 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哲学也在不断发展,哲学的对象、内容和性质也在不断演变。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概括了两千多年来哲学发展的历史,指出在以往的哲学家那  相似文献   

14.
英雄观的变迁——从卡莱尔到普列汉诺夫再到胡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在论述英雄的著作中,卡莱尔的《英雄和英雄崇拜》、普列汉诺夫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胡克的《历史中的英雄》这三部著作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近代以来史学家和哲学家们对人类中所谓英雄人物及其作用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表明了人类自身英雄观的变迁。文章具体地考察了这三位思想家各自不同的英雄观的内容,并分析了它们的合理性和缺陷,指出这三位思想家的英雄观分别代表着对英雄的三种解释模式——英雄本体论解释模式、社会决定论解释模式、社会—生物机遇论解释模式。作者最后指出,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使英雄的内涵日渐丰富,人们的英雄观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生价值观也正发生着变化;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反思和研究英雄问题甚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曾经指出,关于人类思维的科学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皮亚杰发生认识论通过引进生物发生学·方法来分析和阐释人类认识结构和知识机能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使对人类认识起源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完全摆脱了纯“形而上”思辨模式的  相似文献   

16.
孔多塞(Marie Jean AntoineNicolas Caritat,Marquis deConclorcet,1743~1794)是18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为其赢得哲学家称号的著作是《人类精神进步的历史概观》(Esquisse d’un tableauhistorique des progres'de l'esprit humain),在这部未完成的著作中,孔多塞阐述了自己的历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思维语言假说:论证、批评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类心灵认识史上,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历来有这样一种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观点,即人的思维离不开各自所掌握的自然语言,并以之为加工的直接对象和媒介.近20年来,随着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的迅猛发展与长足进步,以及伴随而来的对心灵尤其是思维的认识向精确化和具体化方向的迈进,上述观点受到了一些西方哲学家的尖锐挑战:具有音或形特征的自然语言怎么可能进入人脑并为之储存、提取和加工呢?有些人还根据计算机的计算以机器语言为媒介作类比推论,大胆地提出了“思维语言”(language ofthought)或者说“心灵语言”(mentalese)、“大脑语言”的假说.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认知心理学家J·福多(Fodor)在1975年出版的《思维语言》一书中最先明确提出上述概念,并在其后许多论著如《表征》(1981年)和《心理语义学》(1987年)等中加以进一步的阐发,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肯定并论证过这一假说的人非常多,其中主要有:H·普特南、W·塞拉斯、W·利康(Lycan)和D·代菲特(Devitt)等.  相似文献   

18.
周春兰 《学术界》2012,(6):174-180,288
在古代道家哲学中,“无”在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中都备受关注,但他们说“无”的侧重点不同.《老子》从追问万物的源头入手,提出了“有生于无”生成论构想;庄子否认了普通的知识及认识方式,提出了“不知之知”的最高认知层次;黄老在改造老子无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建立刑名为前提的无为而治;王弼站在本体论的高度将黄老无为和名教有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无”经过老子、庄子、黄老学派和王弼的发展演变,已从一个普通的哲学语词上升为万物之本体;“无”主要涉及生成论、认识论、治国论、本体论等方面,这些哲学思想因为“无”而更为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尊道贵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登云 《学术论坛》2007,30(12):22-25
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尤其是对《老子》的思想核心问题的探讨,近些年来学者们论辩激烈、见解各异.文章力图从文本的思想结构,深入解剖"道"与"德"的关系,进而从老子的人生实践及其所形成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人生观等不同角度,分析老子作为一个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的真正创作意图,以此揭示《老子》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导语: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与冲突迫切需要哲学工作者面对现实、面对问题发挥哲学的范导和指向作用。因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哲学并不是纯粹的知识体系,它还在具有科学价值的知识基础上,提供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哲学作为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在分析和解决时代最重大的现实课题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而令人尴尬的是,我们的哲学远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这不能不说是哲学家的失职。哲学家如果失去了批判的精神、反思的意识和社会关怀的责任感,哲学就失去了方向和范导作用。哲学家的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不仅仅体现在对社会问题上,而且也体现在对哲学和哲学家自身的反思和批判上。因此,作为当代哲学问题的访谈,我们自然应当关注当代中国哲学和哲学家自身存在的问题。长期从事《哲学研究》编辑工作的李登贵先生,对国内哲学发展的走向和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的“国粹.复古.文化——评一种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五四精神:重评还是重申”、“从思想世界到现实世界”、“孔夫子和孔方兄”、“国学研究.意识形态和百家争鸣”、“走出观念论的文化沼泽”、“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从方法论的高度反思现实”、“永远的乡愁”、“评一种文化比较观”、“讲坛哲学:皇帝的新衣”等哲学论文和评论通过犀利的笔触从多侧面深刻剖析了当代中国哲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