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初年中国政坛上出现了政党组建与活动的高潮。其间,政党的离合过程对孙中山早期的政党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孙中山的民初政党政治思想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是其近代政党政治思想的核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思想既不同于一般传统的和西方意义上的政党政治思想,也与近代大众政党政治思想有别,具有明显的精英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试论孙中山的政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曾提倡政党政治。但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使孙中山政党观发生变化,转而主张建设革命党并付诸实践。革命党政治的实质即是以党建国,以党治国,一党治国。在近代中国,这种革命党政治,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制衡与监督机制,就有可能演变为一党专制,一党独裁。  相似文献   

3.
朱英 《江苏社会科学》2001,1(5):133-139
中华民国建立后 ,孙中山对发展实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主张 ,而且将其列为新时期的首要任务。这可以说是辛亥革命运动从“破坏”到建设的一个重大转变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但孙中山认为当时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两大目的均已达到 ,只需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的认识与实际不无偏差 ,从而导致孙中山忽略了对以袁世凯为首的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政治斗争 ;同时 ,由于经济实力与客观形势的诸多限制 ,孙中山发展实业以富国富民的良漠宏愿事实上也难以完全付诸实现  相似文献   

4.
清季民初孙中山围绕党员的修身多次论及"初心"一词,并使用"初志"、"初衷"、"素志"、"信仰"与"理想"等词语表达相似之意。这些不同表述蕴含了秉持大义、救国救种、振兴中华的信念,建设完美共和国,真正实现三民主义的理想,坚持共和精神,积极维护民主政治的品格,维护统一和独立、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气度,富含以革命求进步,以和平谋发展的特质。他结合实际,认为谋国无成源自缺乏真诚,欲藉注重道德修养、推进思想革新、强化组织管理、践行知行合一等来强化政党成员坚守"初心"意识,增强其斗志,激发政党内在活力,使其人格救国真正外化于实践。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社会的剧烈变化,使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民教育的新理念渐渐成为一种教育思潮。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美感教育等合乎时代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为不少社会精英所称道。追求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孙中山始终没有忘记对人的塑造,他主张求知识与求实用并重,主张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并重,主张先天理性的启发与后天经验的利用和改造并重,主张实行教育平等,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近代化教育思想中蕴涵着辩证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章士钊、梁启超等民国初年的政治家、政治理论家关于政党、党争的认识有相同之处,即都主张政党的宗旨在于谋求国利民福,建立良善政府,都认为政党是国民参与国家政权、治理国家的途径和工具,是国民作为主权者存在的标志,都认同政党获得政权的手段是通过竞争获得国民的支持,都肯定党争的意义.他们所希望的是建立起一个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实现"国利民福".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章士钊、梁启超等民国初年的政治家、政治理论家关于政党、党争的认识有相同之处,即都主张政党的宗旨在于谋求国利民福,建立良善政府,都认为政党是国民参与国家政权、治理国家的途径和工具,是国民作为主权者存在的标志,都认同政党获得政权的手段是通过竞争获得国民的支持,都肯定党争的意义。他们所希望的是建立起一个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实现“国利民福”。  相似文献   

8.
李先明 《中州学刊》2002,(2):115-117
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能单单归结为某一个因素。本文从经济基础、政治文化、民众支持、党派之争四方面来分析揭示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分析表明 ,政党政治由于受到这几个方面的制约 ,难以逃脱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在民国初年的民主宪政实践过程中,临时政府的政体从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其基本的法理依据是由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制定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并不是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专权而对人立法。孙中山在极力宣扬民生主义的同时,其实并没有忘情于政治。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意在建立大政党,参与国会选举,以国会多数党组织政党内阁;孙中山因主要关注点和工作重心在民生主义与实业建设,对此虽不甚热衷,但亦深表赞同和支持,正说明其宪政思想也有与时代相契合的一面。然而,民初宪政实践的失败与孙中山的理想形成巨大反差,最终使其难免失望与无奈。  相似文献   

10.
政党法治: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韶兴  张垚 《文史哲》2005,4(1):142-148
政党法治属于政党文明范畴 ,是政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当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政党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党法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它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会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价值目标 ,涵盖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等全部政党生活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 -执政的整个政党行为的全过程。政党主张与国家意志相一致、政党法律与国家法律相协调是政党法治实行的前提条件 ;阶级性和工具性相统一是政党法治特性的基本内容 ;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相统一是政党法治价值的基本形式。政党法治既是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也是这种文明形态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杜亚泉在力主中国移植西方政党制度的基础上,对政党的目的及政党种类、政党制度构建进行了积极的宣扬。虽然其对政党的理论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践也以失败告终,我们并不能由此而否认杜亚泉的超前认识在推进国人接受西方政党观念的过程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党变革、政党体制变革、政党政治变革是政党政治理论中的三个基本范畴。政党变革反映的是政党自身各构成要素的发展变化;政党体制变革体现的是政党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变化;由政党自身和政党体制变革所引起的有关政党政治的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化则为政党政治变革。政党变革是政党体制变革的核心驱动,是政党政治变革的关键内容;政党体制变革是政党变革的党际表现,是政党政治变革的组织基础。政党变革和政党体制变革交互作用、互为因果,既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原因,也是政党政治变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从政党政治到以党建国:孙中山政党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默海 《兰州学刊》2007,6(8):131-134
民国建元之初,孙中山信奉自由主义政治,主张在宪政框架下开展政党政治活动.后来,孙中山放弃了自由主义的政党政治观念,主张"以党建国"或者"以党治国".孙中山政党观念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主要任务决定了这个时期中国不宜开展政党政治活动;直接的原因是民元之初的议会政党政治试验的失败使孙中山对自由主义政治产生的怀疑;而苏俄的影响则是孙中山政党观念变化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政党作业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始终,他既是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倡导者、组织者,又是百折不回的实践者,其政党作业的变征与与时俱进取向相脉承,其理念以矢志共和、精神至上相一贯。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孙中山在经历了维护共和的种种努力和失败后,对于如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考,从维护民国体制、护"国"、护"法"转向摆脱既有体制、重归本来理想,重视"训政"、地方自治和"以党建国"、"以党治国"。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将建设民主的依靠力量转向人民,为民主的政治制度奠定社会的基础,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相当丰富,主要包括社会援助思想、社会教育思想、社会治理思想、社会组织思想、社会和谐思想等内容.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品格独特,具有以民生改善为中心、以分配公平为重点、以传承借鉴为手段、以制度规范为根本、以革新发展为支撑等鲜明特色.民国初期广东遵循或背离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所留下的经验教训有:社会援助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社会教育是社会进步的起点;社会治理是社会稳定的前提;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在对欧美各国政治体制进行考察,借鉴中国传统官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建立中国文官制度以推动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认识。他认为,国家官吏首先要有"为人民公仆"的意识,政府的选官制度必须独立。因此,在他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短短两个多月中,多次发布政令,谋求建立文官考试、铨叙制度。孙中山有关文官制度的思想和法规设计,对后来的北京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和完善文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小飞 《云梦学刊》2009,30(1):55-58
民初政体模式实践在内阁制与总统制间经过了一系列的反复,这种反复,不论胜负,都可视为辛亥革命的成果。其间,政党政治蔚为壮观,然而浩大的声势并不能遮掩其幼稚的本质,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共和党、国民党、民主党等都因其自身的幼稚与脆弱未能守住资产阶级的政体。当袁世凯祭起军权独裁的大旗时,民初的政体模式已经走向了它的宿命,无论是内阁制还是总统制.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9.
政党外交是指主权国家合法政党的对外交往活动.它既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党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特性要求政党外交既要遵循国家外交的基本准则,又要体现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政党外交应遵循四大原则,即尊重并遵守当代国家外交的基本原则、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超越意识形态的原则和互利共赢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孙中山出于实施民生主义、克服国家危机、树立国民信心三方面的 考虑,提出一个宏大的引资筑路计划,但由于计划本身缺陷以及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并未得到多数国人的赞同。待时局恶化,结果只能是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