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医学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即人既具备生物属性,又具备社会属性,是生物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由此,人的健康状况必然受自然的与社会的因素双重影响。作为衡量人口健康水平的最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预期寿命,也就毫不例外地受自然与社会因素制约。显然,充分揭示影响人口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大大有助于人口健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自然法表达的是法律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源于人类的生命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外化的表现形式。凡是基于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产生的行为规范都可称之为自然法规范。荀子基于人性恶的观点,提出了人性中有生而好利、贪图享受的自然天性,如果任由人的这一自然天性发展,就会出现相互伤害的现象,群居的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持。分、义、礼、法是基于自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产生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规范,具有分层递进的特点。分是群体中自然人个体权利义务的界限;义是指自然人之间权利义务分配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礼是人类社会自然理性的规范性和程式性表达;法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最高层级的行为规范,具有保障分、义、礼规范实施的功能。对荀子自然法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进行系统梳理,阐明先秦儒家自然法产生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对于今天的立法、司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口,作为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人类自身再生产,一开始就参与历史过程并成为重要因素之一。一、关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有关争议目前,理论界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两种生产的理论,存在着不同的理解。1、认为两种生产的含义其实指的是一回事,即“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坚持着“生产本身又有两种”是同一内容。“直接生活的生产”这一概念中的“直接生活”一词,指的就是人的直接生存,即人的生命的新陈代谢和繁衍。为了实现人的直接生存,一方面需要…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生育权利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大的关系和现实意义。一、生育权利内容恩格斯曾经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①这就明确的告诉人们:人,每一个既包含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但由于长期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性成为一个神秘而又敏感的问题。实际上,性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性,与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作为一种本能,贯穿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生命延续的手段,使人类完成着种族繁衍;作为两性结合的方式,维系着每个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的人类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价值。本文即探讨教育的这种人类学价值。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存是人类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延续的自然基础。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为了生存都要适应环境,发展那些有助于他们利用对其有利环境的行为方式——寻得食物和供养、避免危险;同时,为使他们的种群生存下去,自身还要繁衍。生命在地球上生存的亿万年中,这  相似文献   

7.
裴利华 《理论界》2004,(1):40-41
规则,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及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做出各种行为时所应遵循的基本社会准则和社会原则。没有规则就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规则意识,是行为主体自觉接受规则的约束,以即定的行为准则规范其全部行为使其在规则的框架内展开社会活动的思想意识。规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作为一种内在的社会要素不断规范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活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促进了人由生物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化。一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生动地表明人类社会须臾也离不…  相似文献   

8.
人类具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但每个人所拥有的这三重生命并非均衡对称的。古往今来人类就追求延长生命乃至于让生命不朽,然而能够不朽的生命不可能是自然生命,而只可能是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一个人对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给后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效用与记忆,则其有限的个体生命就跨越了时空融入到了无限的人类生命,这也就意味着个体超越了自然死亡而达到了不朽的境界。人的生命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要延长乃至创造不朽社会生命需要做出有效社会贡献以及相应地提高社会地位、拓展社会网络和增强社会传播;而延长乃至创造不朽文化生命则须在技术工具、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方面做出足够重要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进入自然中心主义。一、自然中心主义的困境  1 .泛化的伦理观、价值观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以下简称自然中心主义)把人以外的自然界、生物人化,给它们赋予伦理、利益和价值。“自然价值并不仅仅是对人的价值,还有其自身的价值,即以自然本身作为评价的价值”。事实上,价值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自然界、生物本身是否有价值,则完全取决于人的需要(需要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然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无论有无人的需要,其…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马克思思格斯的有关论述,人的本质与人类的本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作为人类之“人”的本质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作为人类之“类”的本质具有劳动属性、文明属性、创造属性。两个三重属性都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它们分别构成人的本质属性和人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1.
何键 《兰州学刊》2000,(6):46-47,60
一、素质教育科学定位的重要性首先,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清楚人是社会历史的范畴以及人的素质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生理素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现实所在;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素质、对价值追求的素质等都是社会属性的现实所在;审美素质和标志个性完善的素质又是精神属性的现实所在,而体现三种属性的素质所构成的整体素质又是人性的综合现实所在,其结构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序地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提高发展的过程。这一理论上的认识使我们明确素质教育中素质的动态性、潜在性,深刻理解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就需要揭示和掌握人口发展的规律性,预见人口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发展是制约人口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其规律又是由人口过程中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交错的矛盾运动决定。人口过程是自然的生物过程和历史的社会过程的统一。作为自然的生物过程,当然要受有关的自然因素,如自然环境、遗传变异、生理机能等等的制约。但人口过程在本质上是历史的社会过程。人要在社会中生活着,人口群体与生物群体当然有本质的区别,人口群体的一切变动,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人口有量的方面,也有质的方面。人口的质的规定性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于人口素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是非常丰富的,对于当前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人口素质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条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的周围的自然。”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生产率主体的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多种属性,而现实性则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离开了现实性,历史学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现实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即认为历史"是指已经过去的人类实践活动",历史"是既往的客观存在.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是对这个客观存在,即社会历史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社会运动中已经成为过去的那一部分".把历史等同于过去的观点往往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历史学研究的"是过去的事,好象同现实无关".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生产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也是现今流行和公认的观点。“两种生产”的观点有局限性。要想全面理解人类社会的生产,还应对其进行广义的理解,建构“广义生产论”。本文旨在这方面作一初步尝试。 人类社会的生产可划分为狭义生产和广义生产。广义生产应包含两大类、三个阶段、四种生产。两大类生产,即元生产和本生产。元生产包括人口生产和人力生产。 所谓人口生产,即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人类这种高级动物的种类的延续,是人的生命的生产。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生产,也是第一阶段的生产。 多年来,在我国人口理论中,在对人口问题的宣传上,有一个误区,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口本身混同于劳动力、生产力,以为有了人便有了劳动力,有了人就有了生产力。由此自然得出,人多是好事,不是坏事。我把这种观点称之为“人口生产力论”。这种观点相当普遍,连《中国大百科全书》也说,“人口是社会基本生产力”。在“人口生产力论”的指导下,在我国人口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统一观 ,尊重生命 ,兼爱万物是这一伦理思想的主题。寡欲节用是中国古代珍惜自然资源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已形成了渗透环境伦理意识的政法理念。不同于西方传统伦理学所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先哲主张保持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是保证和维护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繁衍和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对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 ,有分析地借鉴我国古代的环境伦理思想 ,对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伦理学 ,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人口问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摆脱贫困的努力,都因人口的重压而少有成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关心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思虑。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恩选集》第4卷2页)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可以归结为四种:人类自身的生产;精神生产;生存空间生产;物质生产。但无论哪一种生产,首先都要受到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和限制。专家们曾对自然环境的承载量进行过测算,结果表明,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量是有极限的,这种能力用公式表示则为C=B/E,其中C表示土地的负载能力系数,即土地为人类服务的能力;B表示生物潜力,即土地上的植物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能力;E表示环境阻力,即环境对生物潜力或人类生活所施加的限制。我国民族地区目前的C值远远达不到标准  相似文献   

18.
1、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类的这种能动性集中地表现在人类所从事的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之中.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种直接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又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人类在这两大生产领域及两大生产过程中能动性的体现,既表现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界、支配自然界来为人类自身的目的服务及所取得的日益丰富的物质生产成果;同时也表现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对自身的再塑,其中主要表现为人类对自身生产规律的日臻完善的认知以及创造出的与此相适应的繁衍方式即人类婚姻形态.这两大生产领域生产力的共同作用力,是创造和推进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最本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人学不仅是以人为研究主体的哲学,而且是以人为研究客体(对象)的哲学。人不是任何一种片面的存在物,而是一种全面的存在物。换句话说,人是生命的、文化的或社会的存在物。但人学却在关注人的社会或文化等等的属性时,忽略了人的自然生命的属性,或者将这种属性交付给有关人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而哲学以及人文科学的研究则忘却了人的自然生命的属性。从而,灰色的理论变得更加灰色了。“生命人学”的提出就是要对抗这一理论现实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其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再生产,是指新一代的出生和老一代的死亡,新一代更替老一代,从而实现人口的不断更新和延续。即“种的蕃衍”的循环反复过程,也就是构成了人口自然变动的过程。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已经实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由于人口再生产是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并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且也是社会的、经济的、生物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人口再生产不可避免地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已经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