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披恩 《经理人》2006,(6):88-92
中国国有企业搞不好,病根往往在于公司治理。《淡马锡的公司治理》一文,揭示了新加坡全资国有企业淡马锡公司拥有令他国的国企不能望其项背的良好经营表现的原因——卓越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独立董事占董事会多数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内部人控制”失控,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容易出现的缺陷。当公司的所有者由于股权过于分散或其它原因,失去了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公司被“内部人”所控制,内部人往往会为牟取私利作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决策。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内部人控制”的失控。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内部人(经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掌握的控制权损害国家利益,已成为深化国企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从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一文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在国内便渐成燎原之势。由于正值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现实意义更加凸现。一时间,理论界言必称产权,言必称内部人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名词成为许多报刊杂志重要文章的关键词。然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在其扫盲效应结束之后,影响力便开始衰减。人们发现,国有企业的绩效并未随着公司制的改革而得到提高,相反,那些优秀的国有企业恰恰是企业家个人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理…  相似文献   

4.
自从《企业的性质》一文的著者罗纳德·科斯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 ,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便在国内渐成燎原之势。由于正值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可谓恰逢其时 ,其现实意义更加凸现。一时间 ,理论界言必称产权 ,言必称内部人控制 ,与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名词成为许多报刊杂志重要文章的关键词。然而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在其扫盲效应结束之后 ,影响力便开始衰减。人们发现 ,国有企业的绩效并末随着公司制的改革而得到提高 ,相反 ,那些优秀的国有企业恰恰是企业家个人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  相似文献   

5.
淡马锡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披恩 《经理人》2006,(6):88-92
政府只派一位财政部官员担任淡马锡董事,显示其遵循不介人淡马锡商业运作的原则淡马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淡马锡”)是新加坡财政部的全资国有控股公司。1974年成立之初,旗下35家公司(以下简称“淡联公司”)的业务仅限于本土.资产总计仅3.5亿新元。截至2005年3月底.淡马锡投资组合市值达到1030亿新元.年平均股东回报率达到18%。淡马锡的表现可谓出类拔萃, 令他国的国有企业不能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政企不分、“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一直难以彻底解决。为了进一步完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制度,加快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亟需探索选择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拟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探索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磊  刘益  黄燕 《管理世界》2004,(6):97-105,112
国有企业的治理失效直接导致企业内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本文通过对300多家国有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根据国有股比例、经营者选择及冗员间关系的经验证据提出问题,探讨了国有企业治理失效的原因。本文认为,“一股独大”并不能成为国有企业治理失效的关键解释变量,更为有效的解释变量是国有产权职能行使的有效性,而目前我国国有产权外部治理的残缺则导致了产权职能行使的失效。这一结论具有明显的政策意义,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权衡“公平与效率”,进而设计出有效的薪酬激励契约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 2003 年 ~ 2014 年 A 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公司战略这一独特视角解释高管与员工形成较大薪酬差距的合理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战略越趋于进攻型,高管薪酬相对越高,员工薪酬相对越低,公司内部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也就越大; 相对于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上述关系在民营企业中表现最为明显。且不同于管理层权力,公司战略引起的内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能够显著提升投资效率和经营业绩。研究结论对于客观评价公司内部的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进而优化薪酬管制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产权制度缺陷导致对“内部人”监督不力“内部人控制”理论是在研究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时建立起来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是由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教授所创立的。青木昌彦教授认为,内部人控制作为从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厂长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当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转轨过程中固有的一种潜在的内生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 新加坡国有企业在当地称为“和政府有联系的企业”(Government—Linked Companies),指政府拥有对投资股份控制权的公司,政府投资一般占公司资本的1/4以上。政府通过某个控股公司,主要是淡马锡及新加坡科技集团公司等以政联企业实行有效的控股。在所有的控股公司中,淡马锡是最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股东控制专用性投资风险、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青木昌彦(1995)曾指出,“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企业经理在自己的企业内部构筑了不可逆的管辖权威的现象”,即“内部人控制”。中国目前在上市公司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有了新的含义,即国有股的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经营者之间合谋的系统舞弊,我们称之公司治理的“系统道德风险”。“系统道德风险”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是中国目前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社会比较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了雇佣身份多样性和内部人地位认知在组织支持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作用. 在对256 套配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结果发现,内部人地位认知中介组织支持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关系; 雇佣身份多样性不仅负向调节组织支持与内部人地位认知的关系,还负向调节组织支持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对于“为何更多的组织支持无法驱动更多员工创新行为”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也使组织真正清楚“什么样的制度设计及如何提供组织支持可正向推动员工创新行为,提高组织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公司法》所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组建规范化公司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目前已组建的9000余家股份有限公司中,多半是由国有企业改组的、由国家控股的公司,这些公司在组建过程中所具的有中国股份公司的特色,即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基础上改组,也可说是“嫁接”而成的市场经济经济模式,所以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多数存在一些问题。这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多数国有控股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会空壳化等诸多的问题.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强有力的外部治理无疑对公司治理制度的合理构建和有效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但内部治理环境是否完善,监督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成效.因此在研究公司治理时,必须重点考虑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5.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关系随之转化为信任托管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一般来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在公司的发展目标方面并不存在实质性对立。但是由此也产生一些新问题。一是出现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二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属两个不同利益主体,经营者可能对委托人利益漠不关心;三是如何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监督以保证委托人的利益。为了规避上述风险,国有公司必须正确构造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从“互惠式”的利益框架出发,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会否以及如何利用信息优势与证券分析师形成关联,并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的命题.使用2007年~2013年内部人减持与分析师评级数据,研究发现:1)分析师在内部人减持前会集中发布乐观评级报告,内部人减持的金额与分析师乐观评级的数量正相关; 2)这一关系在非高管股东与高管股东减持时均存在,并随高管影响力的提升而增强; 3)这一关系更可能在内部人管理公司信息环境动机强烈时出现; 4)内部人和分析师的以上行为增加了彼此收益,内部人通过减持获得了超额收益,而分析师获取了更多私有信息.这些证据总体上支持了公司内部人与分析师“共谋”的猜想.这些发现全面地展现了公司内部人与分析师进行互惠利益交换的动机、手段与后果,增进了对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司内部人与分析师互动行为的理解,也为监管部门加强披露监管、打击内幕交易、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7.
在转轨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委托代理和内部人控制的两难选择。在本文的分析中,根据在深圳观察到的情况,我们提出公司治理结构要走出两难选择的困境,关键是要重新构造利益主体,形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峰  倪勇 《经营与管理》2001,(10):10-11
独立董事制度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自美国首次明确提出“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问题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愈来愈多的研究报告揭示了董事会职能减弱的客观事实。这是因为董事虽然由股东选举,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如CEO)和内部董事能对董事提名产生影响,这就使得以高层管理人员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可以长时期地占有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从而使董事会在确定公司目标及战略政策等方面无所作为,丧失了监督经营者的职能。董事会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被内部人所控制,因此,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独立董事独…  相似文献   

19.
探析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论文回顾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认为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辟,总结出我国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方针以及改革方式;并且针对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虚置问题、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控股企业的"一股独大"问题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新 《科学咨询》2007,(7):42-43
(一).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的现状 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时间不长,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普遍存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织设置及相应关系的界定上有很大随意性。董事会与经理层,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往往分工不明,有的干脆一肩挑。同时,由于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等原因,“三会”的设置形同虚设,致使董事会、监事会大多流于形式,公司的实际经营决策权主要仍由公司高管人员掌握,造成部分公司信息不透明,内部人控制和操作不规范等弊端,公司的经营决策也不能做到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