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两者所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辩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呢?还是物质性的自然界?社会的“治乱由天”呢?还是治乱由人?“天”是创造一切的造物主呢,还是“天道自然无为”?在长期的斗争中,唯物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天道与人道历来是哲学家们提及并多有争论的问题。有的侧重天道,有的侧重人道,有的主张“天人合一”。由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天命观发展到“天道”、“人道”论,并进一步发展到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天人合一”观,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有力地抨击了汉代神学和谶纬迷信,对推动中国儒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王充有关识佞的思想揭示了当时选拔和任用官吏中虚妄浮夸的作风,倡导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些思想对我们在现代领导中准确地知人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谶纬与孔子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生前,就受到世人尊敬,被称为圣人,死后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推崇,但无论如何,孔子是杰出的历史人物,而不是神。在谶纬中,把孔子美化成了神,纬书托名孔子,依附经义,其实质仍是以神的名义预占吉凶,这位神就是孔子,这也说明了谶纬的神学实质。  相似文献   

5.
在西汉末年谶纬迷信弥漫,今文经学日趋宗教化、神学化的氛围中,王莽的思想继承与播扬的恰恰是正统思想中最荒谬最少理性的糟粕,并且明显带有复古与实用主义的特征。他的篡政活动和帝王生涯,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与谶纬迷信的一系列有趣的示范演习。王莽性格怪异,特别娴熟于法家之“术”,虚伪、奸诈、阴毒、残忍,将剥削阶级那种贪婪残暴、尔虞我诈的品性发挥到极致,成为中国封建帝王中具有独异色彩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意志的绝对自由对于康德哲学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也是使其得以从纯粹理性进展到实践理性的关键概念.通过剥离人类自由意志中的经验性成分,区分只对特定主体的意志有效的主观"准则"和对所有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有效的客观"法则",康德对实践理性、道德与宗教的论述,得以超越近代以前的神学与哲学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争论,并将基督教神学所倡导的罪感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由道德宗教所倡导的有尊严的谦卑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一九八五年第一期的《河南大学学报》上,我发表一篇文章专门探讨了王充对孔子及儒家学派的评价问题,而且得出如下的结论:王充是“赞鸿儒、颂贤儒、尊硕儒、重文儒、扬儒生、抑文吏而批世儒。总而言之,王充所推崇、颂扬的是有真才实学的儒者,而批判趋炎附势、附会阴阳五行、谶纬迷信而利禄熏心的世儒。其矛头所向是已经神学化了的经今文学派,而对孔子所传的先秦儒学(五经)还是尊重的”。人所共知,王充是一位学识渊博,具有鉴别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学者,“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汉书》卷四九《王充传》),除对儒家学派进行过评论之外,对诸子百家也都进行过评论。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出王充对各家学派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8.
谶纬之学源于两汉,是原始迷信与古代科学和儒家精英文化的杂糅.谶纬之学在汉末作为一种显学已日趋衰微,但作为影响封建统治者和一般大众的思想和心理构成,仍长期存在.在唐代,谶纬或被道教和农民起义领袖所利用,或与帝王、政治相关涉,谶纬文化不仅影响了文学和自然科学,还反映到唐代谶语墓志、佛寺卜签等盛行的唐代民俗里.  相似文献   

9.
略论汉代的反谶纬思潮马亮宽自西汉中期儒学独尊后,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儒学的地位迅速上升,发展到西汉末期,儒学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标准,人们用它来认识和解释社会和自然的一切,并逐步把儒学与神学迷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谶纬之学,给当时的社会蒙上了...  相似文献   

10.
论谶纬     
<正> 谶纬是流行于西汉末和东汉的一股社会思潮.学者们多已指出了它的封建神学与迷信的性质,本文试图再从社会史的角度予以探讨.不为标新,惟以求是,敬请专家赐教!关于谶纬的意义和产生的时代,古今学者说法不一.从他们的论述看,谶纬的意义当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产生于三个时代.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思想家克罗齐和美国哲学家怀特都表述过如下见解:19世纪是“历史哲学的世纪”。这是有道理的。在19世纪思想史中,出现了一些最有影响的历史哲学家,他们的争论涉及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哲学问题,诸如:历史是科学吗?理性和逻辑在历史学科中起怎样的作用?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所有这些争论实际上又都围绕着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历史是一个必然过程吗?如何看待历史必然性? 本文拟就19世纪三大历史哲学(黑格尔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和批判的历史哲学)对历史必然性的不同看法作一考察,以深化我们对历史必然性观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现有关于王充天地论的研究,大都是在笼统地论述其天道自然或唯物主义以及气自然论。然而,汉代思想家所说的"天"、"天地"是有多层含意的,如神学之天(地)、自然之天(地)、道德之天(地)等。基于这一考虑,我们认为将王充的天地论划分为天文学(或自然论)意义上的和哲学(神学)上的天地论来展开了论述是恰当的,特别关于天文学上的天地论对王充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在哲学史上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圣人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反映得是比较多的。因此,研究中国哲学史,“圣人观”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剖析它,对于我们考察一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孟子是先秦时代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又是左右我国思想传统的儒家学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因此,剖析孟子的圣人观,不仅对了解孟子的哲学思想,而且对认识儒家学派的发展,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从孔子到孟子,圣人由抽象到具体,从高不可攀到立于人间春秋时代,在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那里,圣人是被看得很神圣的。孔子对于尧、舜、  相似文献   

14.
<正>“人生哲学”,顾名思义,是关于人生的一种智慧和省思。在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不同学派就已经论述了各自的观念,不过当时人生哲学的核心还是“天”,继而从“天”引申到“人”,逐渐形成我们现在所说的“天人观”。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中国哲学经历了由自然到神学再到人学的一个转变。荀子和庄子分别为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为我国哲学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思想家们提了出来。孔子首先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继之有世硕的“性有善有恶”和告不害的“性无善恶”等观点。作为战国时期的儒家大师孟子和荀子也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孟子提出了人性善,荀子提出了人性恶。人性善和人性恶是正相反对的,但他们的理论也有相同之处。本文就他们二者的人性理论的异同作一个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人民有没有自己的哲学?这个问题以前有过争论,近几年又被提了出来。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剥削阶级史学家的笔下,历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世系。自从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历史学才开了新生面。但是,哲学史怎么样呢?直到现在,它基本上还是用著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联缀起来的。而且,一般说来,他们都是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于是,问题发生了:剥削阶级有哲学,劳动人民有没有?如果有,它在哪里?如果说没有,难道他们的愿望就不通过哲学形式反映出来吗?看来,讲哲学史不讲劳动人民的哲学,就好象拿着被人啃吃了一半的苹果一样使人难受。因此,这个问题,确  相似文献   

17.
一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如何确定和评价哲学史发展的大势与主流?这是任何一个哲学家考察哲学史时都必然要遇到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受制于哲学家的哲学观。对此,冯友兰也未能例外。他用自己的哲学观去观察人类理论思维发展的历史,对哲学的对象与范围,哲学史发展的大势与主流,提出了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谶纬神学于西汉末叶风靡中国社会,统治思想界达数百年之久,成为东汉社会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不理解谶纬的神学思想体系,就难以把握东汉社会和东汉社会思想。由于魏晋以来历代统治者的多次禁毁,纬书大部分已散佚。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往往只从有关文献着手,讨论谶纬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和政治作用,而对于谶纬神学的形成过程、思想体系以及它  相似文献   

19.
《论语谶》是汉代谶纬依附于经典的产物,其内容不仅包括对孔子的神化和对《论语》经文的神学性解释,而且包括大量的天文地理、古史、神话、符瑞和谶语,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占星术数、神怪妖异的内容,这些东西虽"颇近荒怪",但也不是毫无价值。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风俗、迷信和社会思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其荒诞不经,就予以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先秦时期的神学天命观,从其萌芽、形成到崩溃,表明了我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地摆脱蒙昧、迷信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评价,以及先秦诸子在这个问题上的功过,过去往往是众说纷纭,难于一致,但把孟子作为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信奉者,则是比较一致的看法。我认为,孟子在强调人的作用,促使神学天命观的崩溃上,是起过一定作用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