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作为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者,其生存方式是在与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展开,井反过来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的生存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从人的生存方式视角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中“天”有复杂的多重含义,“天人合一”因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传统西方哲学经长期的逻辑演变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的发达使传统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知识论色彩。但是,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的环境问题并无直接的逻辑关联.当代环境问题是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同的哲学思维无论是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出现还是解决,其影响程度都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中“天”有复杂的多重含义,“天人合一”因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传统西方哲学经长期的逻辑演变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的发达使传统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知识论色彩。但是,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的环境问题并无直接的逻辑关联.当代环境问题是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同的哲学思维无论是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出现还是解决,其影响程度都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4.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主体性问题一直在西方哲学认识论中占据中心位置,这种极具时代象征性的主体性哲学在历史上成功地引导了现代工业的文明,也失败地造就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对立.弗里德里克·费雷认为,世界既不是一个有待挖掘的资源库,也不是一个避之不及的荒原,而是一个有待照料、关心、收获和爱护的大花园.这位后现代主义学者恰当地言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走向:两者的和谐共存在于爱的渗透和情的注入.  相似文献   

5.
6.
走出生存的困境—关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人类面临生存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与人类缺乏对科学技术行为后果的责任感.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务实的思路,二是要使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三是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孤寂作为一种情绪是现代人所面临的而又难以摆脱的一种生存困境 ,这是穆时英小说揭示的重要主题 ,也是穆时英小说深具底蕴的重要因素。本论文意在分析其生存困境产生的内在根源与社会根源 ,并探索穆时英这一生命个体因人格分裂而产生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熟悉旧式家庭在现代都市的衰朽,尤其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处境。在《倾城之恋》中,她悲凉 地揭示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她们遭受的精神创伤,同时也指出,女性只有争取经济的独立和自主,才能摆脱这种困 境。  相似文献   

9.
王海鸽通过《中国式离婚》向我们展示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婚姻的主流状态,并试图以一个僭越者的姿态质询“男女平等”时代下的性别秩序与性别角色,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但她始终无法摆脱男权文化的整合,使其别样的女性关怀变得越发的孱弱无力。  相似文献   

10.
鲁敏近期的四篇中短篇小说以不同的现代市民生活切片为样本,展现了现代单向度的人无所适从的生存困境.四篇小说的精神内核,均以理想生活或理想生存状态的拷问为出发点.通过鲁敏四篇近作带给我们的文学行旅,我们看到,自觉放逐未来的希望维度,没有历史,也看不到未来的现代人,在现实生活的困境中奔突冲撞,一方面无法逃避内心的质询,一方面又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理念已经和正在由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然资源的供给再生、人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突破若干难点 :破除对GDP增长的迷信 ;矫正失衡的利益关系 ;倡导和实行适度消费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视培养全民的生态伦理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试论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认为法不仅可以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调整;一是间接调整.环境法正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型法律部门.文章还论述了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可行性及其理论基础.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人与自然关系立法奠定了完整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带来法律的整体变革.  相似文献   

13.
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对自然是否有伦理关系?这一提问内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对自然是否可能有伦理关系?二是人对自然具有怎样的伦理关系?三是人对自然是否应该有伦理关系?人对自然的确具有伦理思维与伦理实践的能力,但其伦理关系的内容应是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生态平衡规律.它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嬗变出发,总结分析了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与环境恶化的态势,认为当代人口迫切需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人口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人们的自然观必须由“征服论”向“协调论”转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人口、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文明观,我国严重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文明的化解,它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发展中。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面临生存困境。消除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笔者指出,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出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为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人类必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深入地支配人们的生产行为以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比较长远的社会影响;必须协调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关系;必须认识到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建立社会主义。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阐述对于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深化认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重大意义,至今仍是我们解决生态问题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环境正义: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环境正义属于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社会正义,自然环境被排斥在正义关怀之外.为了使自然环境成为正义安排的对象,须建构一种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的环境正义.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既以人的道德自觉为基础,又从某种意义上内在契合着正义的相互性原则,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承认人与自然之间拥有平等地位的正义,从而确认人对自然的尊重;二是人与自然之间权利义务公正交换的正义,以担保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的道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生态意蕴包括生态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观与和谐生态伦理。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生态思想的精华;是我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升华;是发展观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科学发展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辩证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尊重人,另一方面爱护大自然。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它不仅扬弃了人类中心主义,而且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它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各有其局限性。只有消解“中心论” ,走向“和谐论” ,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西方思想界从哲学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促使了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生态与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大流派。本文对其中的各种学说观点做了详细论述和评析,认为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有分析地借鉴西方思想,对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理论学说,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