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世纪受到西方普遍关注的艺术接受的主体重构性问题,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较早地注意到了,而且历代都有着比较丰富而深入的论述。本文即以论题为线索,从中国古代文论关于艺术作品存在方式的认识,艺术欣赏者强调的“自得”的含义以及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的方式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同时对古代文论中影响颇大的“自得”、“以意逆志”等概念和术语作了新的辨证。  相似文献   

2.
《艺术与美》(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9月版)是姜耕玉先生关于艺术理论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主要围绕艺术创造规律展开论述,文字可读性强,读者能在作者诗化的语言中寻求到审美的家园。姜耕玉的艺术理论思维是开放的,他立足于中国丰厚的文论传统,汲取西方的艺术与美学理论,并根据自身的艺术体验与感悟,为建构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作出了努力。本书总体上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从理论整体格局上看,作者注重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的转换,借西方现代理论之火,发掘和点亮民族理论之光。以往文论研究的视野一味地面向西方,忽略了本民族优秀的理论成果,而…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的乡愁主题是贯穿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原题、母题,它得力于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话语对悲愁思想艺术价值的深刻认识与有力倡导,抒写离散、乡愁情结,并加以艺术审美提升,构成了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基本话语范式甚至是精神狂欢现象,这种以悲愁审美的倾向体现出了中国文学立足人间、重视现实、珍惜美好的基本风貌情怀.而中国古代文论与文学并驾齐驱,其互文性更是展现出感发、创作的才情与胆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研究这种特色,是古文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但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要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还要做许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从某一侧面进行专题研究,也可对某一个时期、某一专著进行剖析。当然,也可进行一些总的探讨。朱光潜先生曾提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大半是围绕着《诗经》而作的评论和总结”,由此形成中国诗论的三大特点:一是以情为主,二是根据自然而不止于自然,三是重教化。这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很有启发。刘勰主张“为情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三次谈到形象思维,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毛泽东不但从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总结出这个经验,而且在他的诗词中作了成功的运用。形象思维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形象,二是想象,三是感情。毛泽东诗词的情感思想是通过对形象的描绘自然而然地抒发和表达出来的,而丰富的艺术想象正是毛泽东用以把形象和感情融合,进行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本文拟就毛泽东如何运用形象思维的规律进行诗词创作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拙文《论“诗缘情”说》(见《云南社会科学》85.5期)在谈到我国古代文论中“诗缘情”这一重要学说的形成过程时。曾把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不自觉、半自觉和自觉的阶段,论述了前两个阶段中缘情说的酝酿情况。这篇小文讨论第三个阶段:魏晋时期,缘情达于自觉,即缘情说理论产生的阶段。 鲁迅先生曾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相似文献   

7.
形象思维观点最早来源于俄国,1930年代传入中国。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和从1978年到1985年,形象思维两度在中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与中国1949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建构的任务和几十年间的社会政治状况以及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总体发展联系在一起。前一次讨论对美的本质起了平衡作用,后一次讨论引发了新一轮的美学热。自从1985年以后,对形象思维的讨论走向低潮,但这一讨论却化身为文艺心理学、文学人类学研究和古代文论中的意象研究。作者认为,以上几个途径都是形象思维的积极的发展,值得肯定,但是,认识论上的经验的和符号的态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启示。对艺术特征的理解,曾经经历了是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不是认识这三个阶段,我们需要有第四阶段的理解,这第四阶段的核心,可以概括成一句话:还是认识。  相似文献   

8.
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通过对“识”、“悟”、“趣”三个重要概念的厘定,对传统诗学的形象思维思想作了深入论述,从而揭示了古代诗学中形象思维的活动本质与规律。严羽对形象思维的相关论述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王元骧一在认识文学的“人学”特征方面,我国的古代文论是可以向我们提供许多值得借鉴和批判吸取的思想资料的。这是因为我国古代文论与西方传统文论不同:西方传统文论是在古希腊以来的知识论的哲学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柏拉图否定文...  相似文献   

10.
对于当代文论话语重建而言,古代文论是重要而丰富的本土资源.古代文论参与当代文论话语重建的基本途径有三个:一是古代文论范畴的现代阐释;二是古代文论精神的现代传承;三是中西文论话语的融合.在对古代文论范畴进行现代阐释时,既要坚守其"历史的真实性",探求"本义";又要结合当代语境和当代文论建设的实际,注入新义,体现出阐释主体的学术立场;要细读文本,重新开发古代文论的精神价值,揭示其内在的文化逻辑和生成演变轨迹,并在学理层面上予以传承,使其能够与当代文论相会通;在中西比较视野中,对古代文论进行现照与整合,既以中译西,又以西释中,在中西文论的互照、互译和互释中实现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一周代的艺术理论同该时代的形神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不少重要命题,都是从形神观引伸出来的。从周代的形神观,可以说明周代艺术理论的某些特征及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奠基作用。产生于远古时代的灵魂不死观念,在周代依然是人对自身认识的基本出发点。人被划分为形、神两部分,形会死亡,神则永生。对于形、神的具体形态,有着明确的论述:骨肉复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礼记·檀弓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文学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是形象思维。在鲁迅的著作中,没有阐述艺术思维的专著,鲁迅也从未提到过形象思维这一术语。但是,他对艺术思维即形象思维的规律和特点,却有着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洞幽烛微,多有独到之处。可以说,鲁迅在文学创作上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是同他对艺术思维的深刻认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演进的基本轨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个门类。但它的演进线索远不象短篇小说那样单纯、清晰。在品种、类型上,它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世情等不同的流派、系统,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是单线独进而是多线并驱的。在艺术质量上,除世情小说外,其他流派、系统的作品都没有呈现出由低向高的发展趋势,而往往一个系统的最初的作品也就是它的顶峰。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史上的上述特点,给我们总结其艺术发展规律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认为:就长篇小说各个系统而言,虽然常有艺术质量的逆行、倒退现象,但若将长篇小说视作一个整体,则作为古代人民的精神产品之一,它理应体现出发展演进的规律。如果我们将审视的目光从各个系统转向长篇小说的整体,将各个时期各个系统的代表性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条纵轴上,化复线为单线,则很能显示出艺术方法的发展变化,而且其整体趋势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的。本文就从这个角度抽绎出几个问题,探索古代长篇小说艺术演进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14.
何谓形象思维?迄今尚无令人满意的定义。不过,在论及它的特征时,有关理论界所见略同地认为它包括三个基本因素,即:表象、想象、感情。这三个概念的名称,用我国传统文论的语言简化一下,就是:象、神、情。如果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把形象思维视为一个系统,那么,是否可以说它是由表象、想象、感情三元素集合构成的统一体。 在文艺创作中,形象思维三元素是以怎样的结构统一起来的,三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传承与延续:叩问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文论十笺》是程千帆教授早年从文学概论的角度精选、详注的我国古代文论选本,收入阐明文学作品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的论文十篇,并加了按语。王文生教授对十篇论文的主旨作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了它们的理论价值和必须扬弃的糟粕,并对选注者所作的注释和按语作出了评价,对《文论十笺》多所阐发,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我国古代文论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我国文学理论教材的主流话语论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 2 0世纪出版的近百部文学理论教材的主流话语视角 ,论述了我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发展过程中的“西化”、“本土化”和“失语症”问题 ;认为 ,主流话语既是建构文学理论教材的轴心支点 ,也是一个时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兴趣点。因此 ,把握住主流话语的历史演变特点 ,也就把握住了我国现代文论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规律。主流话语总体上有欧美文论、日本文论和苏联文论三个来源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文论的基本乐章 ,因而它们对我国文论话语现代化过程的影响应当充分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