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认为,从总体上看,人类思维的发展图景是从朴素的整体有机思维模式到形式分析思维模式,然后以否定之否定的形式上升到唯物辩证的整体有机思维模式。西方、中国、印度在其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都出现过原始朴素的整体有机思维模式。但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则出现不同的特点。西方蕴含在整体有机思维中的形式分析思维模式,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并长期占主导地位,中国始终是朴素的整体有机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印度则介于西方的形式分析思维模式和中国的整体思维模式之间。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一种文化产品。不同的文化背景,首先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孕育了中西科学的不同结构,即西方的三维逻辑结构和中国的两极互补结构。不同的结构在历史进程中展开为不同的发展模式,使西方科学画出了一条振荡的、变革的、一浪高于一浪的运行轨迹,而中国科学则在思辨哲学的强作用下进行着持续的稳恒的积累。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使这两种科学在理论思维的层面上接近起来,使这两种结构式有可能发生某种“加成反应”,从而使中国科学仍然沿着自己的独特道路改进原来的理论思维形式和相应的逻辑框架,实现中国科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潘泽泉 《探求》2003,(3):68-70
本文着眼于中西传统思维的形塑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介入,采用过程性视角和介入性视角的分析方法,对两种不同思维的内涵加以界说。中国人传统思维中的执守与西方人思维中的超越层面,在艰难的步履中不断扬弃与超越,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西哲学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和西方在哲学的本体论上具有各自的模式。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即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两个要素、两个单元;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是“二元并存”,即世界有两个并列的、相反的本原。这两个模式的相同点是都有“二元”存在,它表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世界本体论实质是二元的,而非一元的;两个模式的不同点是,中国强调“二元”的统一,西方注重“二元”的对立。强调统一,表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整体”或“有机”(曲线)的思维方式;注重对立,则反映了西方哲学家“具体”或“机械”(直线)的思维方式。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各异的民族特性,对科学文化的奠定,风俗名教的形成和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中国化"发展于"西方哲学东渐",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哲学东渐时期,中国人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下以一种"被动应变"的文化心理接受西方文化的入侵;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则是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一种平等、交流、开放、互动的心态去创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当代中国新哲学。西方哲学东渐具有一定程度的"进化论"特征,表现为适应性、自发性、无目的性和渐进性等特点;西方哲学中国化则体现了"建构论"的特质,强调主体性、主动性、目的性和交往互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哲学、地理、历史、文化渊源,思维方式方面体现出许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思维的方法上的辩证、整体性与个体、分析和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差异,在思维进程或轨迹表现为迂回式、圆式与直线式的差异,在认识世界的途径上为直觉、体悟与理性抽象,从思维的结构分析表现为具象与逻辑思维的差异,以及伦理性与科学性,过去趋向与未来趋向方面的差异.了解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会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缩短我们现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活世界并非现代哲学的一个枝节性概念,而是其核心概念。它所代表的实际是一种世界观——生活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是一种人的观念——人的生成观念。虽然同为生活世界观,但对于生活和生活世界,不同的现代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家所说的生活只是指人的日常的精神生活,其生活世界仍然是一个抽象世界;而对于马克思来说,生活世界则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这才是人生活于其中的真正现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为追求实质正义——无讼与和谐,往往会舍法而取情理,依情理进行审判。这种法律思维模式与西方的严格形式主义相对,被称为实质性思维模式,它是中国古代审判文化的一个特质。其产生的文化根源是中国人对和谐、无讼理想社会的追求及越过事物的形式追求实质内容的思维模式,以实质性思维处理案件亦可达至息讼止争的社会目的,但这种思维模式也造成了中国人法治观念的淡漠,同时阻碍了中国法治社会的建立。然而,无论如何它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无法抛弃的,只能期待我们现代人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方明星 《学术交流》2012,(12):172-175
动画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之源。从中国的"象"、"像"思维到西方的图像思维,体现了人类对动画思维的理解过程。动画思维灌注以"灵魂",则构成了人类最早的动画艺术。现代背景下的动画艺术,则沟通了传统的"灵韵"与现代的"复制",以巫术为手段,表现了动画艺术创作思维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刘涛 《东西南北》2008,(3):43-43
普通人个性化的行为模式更能真切自然地反映出中国开放和自由的崭新面貌。由于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文化遗产和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国家大大不同,因此除了极为了解中国的汉学家外,许多西方人描述现代中国和中国发展时,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中国,甚至是各种矛盾安然共存一体的国家。西方的记者常常用他们的眼光和角度来描述中国的发展,他们一方面惊异中国飞跃发展,一方面又觉得中国继续保持传统的共产主义政治体  相似文献   

11.
吕俞辉 《学习与探索》2012,(12):143-146
随着中外交流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障碍时有发生。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中国人偏爱整体直觉思维,西方人则偏爱分析逻辑思维。具体地了解中西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深入地辨识出彼此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可以促成跨文化交际中彼此理解比较到位,可以有效地减少彼此沟通中的不解和误解,可以积极地实现跨文化交流中的"异"中求"通"。  相似文献   

12.
一、对近年传统文化与语言关系研究的试评 近年随着学术思想的研究,汉语言学领域内掀起从传统文化角度探讨汉语汉字的热浪,无疑是一种喜人的情景。愚以有限的涉及面观察,这种趋势无外乎两种。其一是以西方当代哲学视角解释中国汉语汉字的学派;其一是传统小学空前活跃、现代汉语难见“柳暗花明”,汉语修辞学方兴未艾、而逻辑学队伍急待壮大,四者的共同动向是经常联系到“传统文化”,“传统思维”而加以研讨,但言之不明。以管见言之,以西方哲学导入汉语言文字者如非“小学”根基欠丰,则显得联系实际汉语言文字复杂现象太少;而后者尽管在论中提到“传统文化”、“传统思维”、“民族心理”,但未展开有机的结合论证。所以尽管具备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学者之作,亦时见此憾。传统文化与汉语汉字的缘分究竟如何体现,轨迹若何,人或莫知所明。  相似文献   

13.
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输入,既为中国人开启了通向物质世界的大门,又提供了思维发展的新的可能;伦理化了的有机自然观,以观察自然始,以回归人事终,这一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和思维定势,制约着近代中国自然观的发展;激烈的社会变动和救亡图存的迫切使命,更在总体上驱导着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在西学东渐、传统文化和救亡图存三者互为作用的条件下,近代中国自然观的历史演进,经历了从“天不变道亦不变”,到在西方自然科学影响下看到一个变动不居的新天地;从了解科学揭示的新天地,到引进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机体论;从扬弃生物进化论和社会机体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组织进化论”的独特轨迹。对于西方来的学说,中国人不仅作了语言上的翻译,而且“取便发挥”,从实用价值作了思想上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代迅 《学习与探索》2004,(6):153-157
中西诗歌的概念有很大差异,中国诗歌相当于西方的抒情诗。中国是以儒家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西方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宗教型文化,这对中西诗歌不同美学风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诗歌传统主题始终围绕忠君爱国,西方诗歌中没有与中国类似的忠君思想;忧国忧民题材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内容,西方诗则对民生疾苦普遍有所忽视;中国诗歌常常描绘时间已经流逝而尚未建功立业的恐惧,西方诗歌却常常把时间的流逝和爱情、死亡联系在一起。诗歌在中国一直享有崇高地位,在西方则长期遭到拒斥。  相似文献   

15.
林伟 《浙江学刊》2001,(1):24-27
西方的自然观在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之后,引发了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革命,人类成为自然界的征服者.中国的自然观则自始至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前提,"天"在人伦道德的阴影下不能显现其真相.西方与中国自然观的不同发展实际上也是中西思维方式不同的反映.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中国和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哲学”范畴的中国化及其内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 ,中国人在引进西学的过程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传统出发来理解西方思想。作为一个现代学科范畴 ,“哲学”本来是从西学中借来的 ,但是借来以后立即被“中国化”了。文章认为 ,把“哲学”普遍地理解为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或方法论的学问 ,这一理解与中国古代学术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但却与西方两千年来的哲学传统没有什么关系。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上 ,从来没有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把哲学这门学科定义为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或方法论的学问 ;不仅如此 ,他们所说的“哲学”与中国人通常情况下对“哲学”的理解在思维方式上有天壤之别。但是由于中国人长期以来没有认识到他们对哲学的上述理解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学术传统中来的 ,与西方人对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的理解存在着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 ,致使他们在阅读和研究西方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误读 ,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曲解  相似文献   

17.
朱林 《社科纵横》2014,(6):128-132
无神论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建设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不同,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亦存在差异。表现在理论旨趣上,西方无神论以关注世界本体追寻奠定了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中国无神论则以着眼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奠立了中国传统社会群体本位价值观的基础;价值本位上,西方无神论推动个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无神论促进群体本位价值观的形成;作用方式上,西方无神论以批判宗教神学促进个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无神论以驳斥世俗迷信推动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考察比较无神论在建设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斗机锋”在行为表层体现为双人或多人参与的言语、副言语互动交际。“斗机锋”与一般交际行为存在共性,同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斗机锋”是由禅宗逻辑下的思维系统驱动的,在一般理性下显得不可理喻。“斗机锋”展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互动,若剥离其行为表层,则可还原为不同思维模式之间的对垒,涉及的思维模式主要有五类:“一切现成”思维、“不二”思维、“究竟本缘”思维、“离杀”思维、“空空”思维。“斗机锋”训练的基本目标是消除参与者对固化思维程式的执著,开发更广泛的思维途径。经过训练,参与者可以提升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迅捷性,也可能被偶然地诱导发生顿悟。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政府权力运作模式的原型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从单个国家来看,由于现代sej^潮的冲击,二战前后西方各国原有的政府权力运作模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各国比较来看,二战以前,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环境和政体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西方各国政府权力运作的模式差异甚大。然而,二战以后,特别是七、人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权力运作模式又有许多共同的发展趋势。作者以英、法、美等国为例,研究了西方政府权力运作模式的原型与演化。  相似文献   

20.
论形式资本     
文章认为,当前的经济学应当根置于中国的现实,并且,还应当研究一些更深层的东西。作者借用西方社会生物学的成果,认为人的利他性可分为硬核利他性和软核利他性两种。生产关系的调整除了以生产力为标准之外,还可以并应当以人们的自利——利他性发展状况为参照标准。应当利用人们的软核利他性发展形式资本,一种排除剥削的资本。文章还认为,市场导向的改革目标模式必须通过产权革命来实现,而发展形式资本则是理顺和明确产权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