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1928年底《井冈山土地法》出台,毛泽东的富农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激进到稳妥再到激进的演变过程.这个变化过程,从微观的角度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1928年底《井冈山土地法》出台,毛泽东的富农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激进到稳妥再到激进的演变过程。这个变化过程,从微观的角度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政策的发展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政策发展演变的研究日渐升温。为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 ,本文从人民公社后期的土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政策、土地管理政策等几个方面 ,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发展变化进行了介绍、分析与探讨 ,希望对未来土地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根据当时的背景变化,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的执行总是嵌于特定的制度背景之中,执行的过程和结果除了受到政策自身的规范和约束以外,还会受到更为广阔的制度背景的影响.公共政策与制度背景之间的规则嵌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之间进行调适的可能或空间,并进而影响到执行的过程和结果.成功的政策执行,依赖于公共政策及其执行方案所提供的激励结构与制度背景之间相容关系.因此,政策制定者或立法者在制定公共政策以及设计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广泛存在于文化、传统、习俗以及正式规则之中的制度背景,以及它们对不同政策主体所产生的激励结构.  相似文献   

6.
三权分置已成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既定政策选择,理论研究不应仅停留在政策认知层面,而应进行执行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当前传统农区三权分置政策执行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并受到政策执行受众、政策执行制度环境、政策自身特征、政策执行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传统农区三权分置政策执行亟须进一步配置和完善"三权"权能,实现立法与政策相衔接,剥离土地的附加功能,重视政策群的系统效用。  相似文献   

7.
农民与土地唇齿相依,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农村土地制度建设。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创造了一系列成功模式。梳理这些政策演变的过程并总结其特征,有助干推进土地制度的创新,更好地理解党在农村土地政策方面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国共两党土地问题的合作既是重要内容,又是政治基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是两党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影响着国民党土地政策的走向;在抗战时期两党土地政策上,共产党通过又联合又斗争,迫使国民党作出某些转变,使国共两党土地政策形成良性互动,对于推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与抗日战争时期比较起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从减租减息政策到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转变.具体到土地没收对象、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土地分配后的所有权以及土地改革中的阶级政策等问题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阙海宝等的专著《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执行与偏差》(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对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转设问题开展专门的研究,创新性地运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析政策执行问题,以期使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者、独立学院管理者、民办教育研究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此问题加深认识,并为他们提供决策或研究参考。全书共七章,分别是研究背  相似文献   

11.
高鹏 《社会科学》2022,(2):50-59
印尼历史就是现代国家建构史。首先,中央对地方从压制到分权,导致权力的此消彼长,但却在相当程度上消弭了地方分离倾向,保证了国家统一;其次,由区分"我者"和"他者"族群到承认族群平等的多元统一,虽然一些原始部族和华人仍受隐性歧视,但却保证了国家认同;再次,前期对伊斯兰教国运动和政治伊斯兰的压制,逐步演变为宗教激进势力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合法化,但印尼整体上保持了世俗化方向与温和穆斯林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保证了现代国家形态。对央地关系、族群与宗教三位一体关系的调适,也展现出印尼建构现代国家的政策弹性与韧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家庭政策作为社会政策的一种,正在逐渐受到重视,但社会政策中的家庭概念却非常模糊,以至于在政策执行中遇到困难和有失公平.本研究反思中国的"家庭"定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脱离,以世博大礼包这一政策为个案,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力图描绘世博大礼包这一政策从政策制定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关家庭、家庭户的讨论和争议,展示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家庭概念的不稳定与冲突,尤其是居住、户口与家庭认同三者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分析家庭政策中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可能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3.
娄兆锋  孙静 《南方论刊》2014,(12):42-43
在中国共产党与村民选举的互动过程中,澄清了"政策主导选举的平衡范式",进而廓清了政策、海选、选民之间的关系。着重从信息对称的角度切入,针对信息波动对选举信息造成的影响,根据选举改革的历史分期特点,呈现出"效率"为核心的选举信息波动大的阶段,转变为以"规范"核心的选举信息波动小的阶段,其演变路径与"海选"发展路径高度重合,得出政策主导的"海选"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闻政策的战略选择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了我国20多年来新闻政策的战略演变过程,指出新闻政策的战略选择经历了“渐进耦合式”阶段、“激进模块式”阶段和目前的“综合决策式”阶段。  相似文献   

15.
五四前后,在"汉字革命"这一特殊领域,"激进"实现了从"态度"到"主义"的历史演变。实践上,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压力产生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成为了激进主义产生的双重引擎;理论上,科学主义、进化主义、工具主义甚至马克思主义等,成为了激进主义断章取义的理论基石。而在演变路上,"激进"也由对待语言文字单一对象的激烈否定,向儒道乃至整个文化传统的整体性否定,呈现出一种内容泛化、运动加速的趋势。一旦激进文化获得了系统化理论化飞跃,其中偏执者甚至可能将其上升为一种对待所有事物的行为哲学。本文力图从语文学角度,观察与审视现代激进主义思潮的兴替历史及其复杂成因。  相似文献   

16.
1927——1937年,全国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在进行土地改革过程中,各根据地都根据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原则规定,制定了具体的政策。这里既有统一的原则,又有各自的特点。对各根据地土地政策执行的情况作些对比研究,对了解“二战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和一些政策的完善过程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严控与激励并存: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脉络及地方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地政策变革为视角,将城镇化放在中国宏观政治经济格局中加以考量发现,近年来,土地、财政、金融"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愈演愈烈,土地成为地方发展过程中首需解决的问题。中央政府实行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土地严控管理,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既有体系困难重重,土地开源迫在眉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此背景下出台。政策的演变与地方实施凸显了中央—地方和国家—农民关系的新变化,展现出政府行为与基层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向。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下一轮城镇化变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革命时期,在"一切为了斗争"的政策指导下,苏区一味强调提高职工待遇,不仅影响了根据地的经济,并进而影响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在抗日战争时期,客观形势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调整劳动政策,兼顾劳资关系,并以思想教育的方式来促进职工改变对权益的认识。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劳资两利"的政策,采取了既扶持工商业者又兼顾职工权益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权衡职工权益与阶级利益,对劳动政策进行多番调整,既是党的路线调整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政策的认识在不断趋于规范与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 ,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总结其经验教训 ,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状况的新土地政策 ,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主张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192 1年 7月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 :“消灭资本家所有制 ,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这实质上是主张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国民革命失败以后 ,192 7年11月 2 8日 ,临时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土地问题党纲草案》提出 :“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  相似文献   

20.
核能是美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点,美国的核能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影响美国核能政策演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能源安全战略布局、核能本身因素等的考量,也受政党政策、公众核电接受度以及核事故等因素的影响。美国核能政策的演变对我国核能发展具有启发意义:把发展核能置于能源安全战略之中进行综合布局;积极解决影响核能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推进核能利用领域的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